三.大清为什么会与明朝结怨,要从明朝曾阻止努尔哈赤恃强凌弱说起。

  早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造反之前,在东北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努尔哈赤就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努尔哈赤被后人称为“清太祖”。

  据《清史稿》记载,“太祖既称帝建国,始用兵于明”。自从建立了“后金”政权,努尔哈赤及其后人们接续努力,一茬接着一茬干,先后攻下了明朝在辽东的七十余座城,直至最后定都盛京(今沈阳)。

  根据《清史稿•杨吉砮列传》记载,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在与叶赫部相互剿杀吞并过程中,曾攻下叶赫部七座城市十九座寨子,并且“尽焚其庐舍储峙”。

  叶赫部派人向明朝求援,明朝遂派千余兵力“挟火器”帮助叶赫部驻守防卫,同是责备努尔哈赤的行为。

  努尔哈赤率军退到抚顺后,给明朝游击将军去了一封信,“申言”辩解自己侵掠叶赫部,主要原因是“叶赫背盟,女已字,悔不遣;又匿布占泰。故与明无怨,何遽欲相侵?”意思是说,我与明朝没有怨仇,你们为什么要来干预侵扰呢?我与叶赫部结怨,主要是他们悔婚懒婚,又帮助藏匿布占泰这个人。

  在这段话中出现的“布占泰”这个人,是女真乌喇部的“贝勒”,也是努尔哈赤的女婿,后来翁婿反目成仇,双方开打,事见《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三。“女已字,悔不遣”,是说女子已经到了结婚年龄,却要悔婚懒婚。

  原来,后来成为清朝孝慈高皇后的“孟古哲哲”是海西女真势力强大的叶赫部贝勒杨吉砮的女儿。1582年,努尔哈赤来到叶赫部,杨吉砮慧眼识人,将只有八岁的孟古哲哲许配给了努尔哈赤,说等到孟古哲哲长到出嫁年龄时,一定把她送往建州女真的大本营与努尔哈赤完婚。

  此时的努尔哈赤非常愿意与叶赫部联姻,以壮大自己的势力,迫切要求立刻娶杨吉砮的大女儿。杨吉砮告诉努尔哈赤,他并不是为了推托与努尔哈赤的联姻而不把长女嫁给他,实在是自己小女儿品貌更加出众,才配得上努尔哈赤,希望他耐心等待。

  听了这番话,努尔哈赤欣然从命了。

  在两个部落因婚姻而产生的战斗摩擦过程中,叶赫部势弱,就向明朝求援,谁知明朝果然出兵来帮叶赫部,致使努尔哈赤很不高兴,从此与明朝结下了梁子。但叶赫部最后还是同意了努尔哈赤的要求,双方结成姻亲联盟,明王朝是当了一会“灯泡”,并且还得罪了努尔哈赤。

  1588年9月,杨吉砮14岁的女儿“孟古哲哲”已经出落得楚楚动人,在兄长、叶赫部贝勒纳林布禄的护送下,来到费阿拉城(别称建州老营,位于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努尔哈赤率众出城相迎。当天杀牛宰羊,大宴成婚。

  1592年11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时,孟古哲哲生下了清太宗皇太极。

  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二人的出世,犹如上天给明王朝降下了两颗克星,从此,“伐明”即讨伐明朝、建立属于女真人的政权,成了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打开《清史稿》人物列传,“伐明”字眼层出不穷,并且,有许多大将都是在一次次“伐明”战争中诞生的。

  据《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九《恩格德尔列传》;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初建国即皇帝位”。到了天命三年(1618年)夏四月,“太祖始用兵于明”。努尔哈赤与恩格德尔、萨哈连“二额驸”言及后金往事,对他们说:“朕观古帝王转战劳苦,始致天位,亦未有能永享者。今朕此役,非欲觊天位而永享也,但以明构怨于我,不得已而用兵耳”。

  这话清楚表明,当初明朝政府因为出面调停努尔哈赤与叶赫部的婚姻矛盾,拉偏架,致使努尔哈赤不满,所以与明朝“构怨”结下了梁子。

  表面看起来,这是个理由,但建立起更加庞大的帝国王朝,应该是努尔哈赤不断侵吞明朝的深层动因所在。

  束有春2025年10月19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