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现出一种对异质“文明”的抗拒。毫无疑问,文明始终是在不断侵蚀文化,我们承认这一点,因为“文明”常常是在前进的,时时表现着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有关,它是特殊的,而“文明”与未来有关,它是普遍的。这两者怎么协调? 文化纵横 2022年06月08日 0 点赞 0 评论 745 浏览
鲍鹏山: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 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我们遇到标准化的试卷,回答不好没有问题,但是涉及良知判断、是非判断、善恶美丑判断,如果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比事实判断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我们做不到什么都懂,但是做人要有良知,要有价值判断力,这一点还是应该尽量做到的。 文化纵横 2022年06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94 浏览
鲁迅、胡适,为什么被割裂在两大阵营? 三十年代后,左翼的旗手乃鲁迅,自由主义的代表是胡适。他们所思所想,各有自己的道理,其实也暗示着这样一种可能:中国的道路,是有不同的路向的。 文化纵横 2022年05月27日 0 点赞 0 评论 863 浏览
一个时代的斯文 | 梅贻琦先生逝世60周年 梅贻琦先生一生服务清华长达47年(北京清华大学和新竹清华大学),担任校长31年(其中北京清华大学17年,新竹清华大学7年),清华大学校史专家黄延复先生说,梅贻琦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遗体被送上灵车时,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清华的校旗。 文化纵横 2022年05月19日 0 点赞 0 评论 724 浏览
刘擎:大家都在谈“平庸之恶”,它究竟是什么? 在阿伦特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型的罪恶,它不是从自身的邪恶动机出发的,而是因为放弃了思考、丧失了思考能力而作恶,是一种没有残暴动机的残暴罪行。她通过“恶的平庸性”来揭示丧失思考能力所犯下的极端罪恶,这是一种没有残暴动机的残暴罪行。 文化纵横 2022年05月06日 2 点赞 0 评论 840 浏览
梁晓声:人类面临的许多灾难,大多是一部分人带给另一部分人 人类面临的许多灾难,十之五六是一部分人类带给另一部分人类的。而人类最险恶的天敌,似乎越来越是人类自己。人类“文化”发展至今,既功不可没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掩盖了许多事实的真相。 文化纵横 2022年04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732 浏览
许倬云:宁可丢官也要为百姓做事的读书人,为何没有了? 在今天,知识已成为商品,也已成为权力的来源,掌握知识的人在操纵市场,人人都向财富低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专家,没有知识分子。在未来的世界,颠覆文化的人很多,却没有文化的承载者。知识分子还有没有张载所期许的四个志业,这是对我们的考问。 文化纵横 2022年04月07日 1 点赞 0 评论 1214 浏览
季羡林:文革结束,吸取教训没有?没有,一点都没有 世人都认为,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既无“文化”,也无“革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货真价实的“十年浩劫”。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共识,决没有再争论的必要。在这一场空前绝后(我但愿如此)的浩劫中,我们人民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所受的损失可谓大矣。 文化纵横 2022年04月06日 1 点赞 0 评论 93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