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调查研究 邓小平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的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都来源于调查研究。他曾说,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永远的、根本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 洞鉴古今 2023年03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1345 浏览
邓小平关于政治改革最重要、最好的一篇讲话 我们今天再不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人们就会说,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所能解决的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反而不能解决呢? 洞鉴古今 2023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811 浏览
古代君臣关系很危险?臣民该如何面对喜怒无常的帝王? 喜怒无常是专制主义君王的特有的性格;假话、违心的话是专制主义臣民的特有的语言;这种性格、语言都是特有的心理反应。总之,这种性格、语言、心理都是专制主义的产物。 洞鉴古今 2023年02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1361 浏览
真正能够代表中国传统底色的,不是儒家,而是法家 商鞅变法的逻辑是人性本恶,法家“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基于这一前提设置种种严密的规则,从而帮助统治者更好地控制人民。 洞鉴古今 2023年01月10日 0 点赞 0 评论 2724 浏览
张学良的“双12”:两个“再说”,改变了一切 能干出西安事变这样大阴谋的人,一定是工于心计,老谋深算,谁知他竟是这样一个任性而冲动的人物。 洞鉴古今 2022年12月12日 1 点赞 0 评论 2034 浏览
尴尬的清朝保甲制度:皇帝想的很美,百姓却不买账 老百姓对保甲制度不满,不仅是因为保甲制度增加了经济负担,更是因为保甲制度与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相违背。 洞鉴古今 2022年09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480 浏览
显然乾隆误判了形势 反观大清,世界在变,环境在变,惟上贪而下愚没有变。大清亡了,中国往哪里去?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时候,作家杨照先生讲过一段话:民国是一个寻找答案的时代,那个时代很多东西太新,还没有来得及命名,以致我们只能用手指着去说。 洞鉴古今 2022年09月19日 1 点赞 0 评论 1005 浏览
张鸣:秀才遇见贼 多少年来,朱元璋一直以正面的形象被记录在历史上,其实,这个人如果不是受迫害妄想狂的精神病患者的话,就是个贼气不改的暴君。也许,两者兼而有之。 洞鉴古今 2022年09月09日 0 点赞 0 评论 1082 浏览
“我的历史我作主”:那些篡改历史的皇帝们 先秦以来,中国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传统。君王是不得看当代史记录的,更不能修改,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传统优秀的一面。然而,这个原则到了唐宋就被打破了。 洞鉴古今 2022年08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474 浏览
王鼎钧:很多故事,我们只知道半截 世上只要有人,就会有故事,有故事就必然能反映出人心的轨迹。人间之事往往如此,很多故事,你只知道半截。但我们要牢记一点:人性有崇高的一面,也难免有卑劣的一面。 洞鉴古今 2022年08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22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