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不意竟成“汉朝”名称创始人

  汉二年(前205年)二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辖梁、楚两地的九个郡,以彭城为都城。

  项羽将天下重新瓜分,立诸将为诸侯王,并把每位诸侯王国的都城也进行了确定。因为巴、蜀道险,加之那里居住的大都是秦国逃难发配去的人,很难治理,项羽要把这个烫山芋分给刘邦。为了遮人耳目,项羽对外宣称:“巴蜀亦是关中地域”,所以任命刘邦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地区;同时以南郑为“汉王”刘邦的都城,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让刘邦以咸阳为都城。

  由“沛公”到“汉王”,刘邦在仕途也算进了一大步,这与项羽的任命重用分不开。

  为了限制削弱刘邦,项羽又将关中一分为三,将原秦王朝的三位将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封为王,以达到与刘邦抗衡、钳制刘邦发展的目的。

  除以上四位诸侯王,项羽还分封了八位诸侯王,计有十二位诸侯王诞生了,原先统一的大秦王朝疆土,终于被新起的诸侯国重新瓜分完毕。

  到了四月,项羽宣布罢兵,天下太平了,各路诸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就任。天下似乎已经进入到项羽主宰的和平时代。

  汉王刘邦在去南郑赴任的路上,听取张良建议,至“褒中”这个地方时,把栈道全部烧毁了。一是为了防备其他诸侯国来袭击,二是向项羽表明,他刘邦已经没有再向东发展、与项羽争地盘的意愿了。

  当刘邦准备在西部当一个诸侯王、安稳度日时,手下的将士却“皆歌讴、思东归”,大家想念东方老家的亲人和那片土地了。有不少人还没有到南郑时,就中途逃跑了,他们不愿意呆在西部过生活。

  在逃跑的人中,治粟都尉韩信就是其中一个。历史上,从此出现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佳话。

  萧何极力将韩信引荐给刘邦,甚至说出:“必欲争天下,非韩信无可与计事者”。汉王刘邦十分重视韩信这样的大才,特意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向刘邦献计:“不如决策东向,争权天下”。楚、汉争霸的战火,在韩信的鼓捣下,又开始点燃。

  2024年3月,我曾随队赴陕西省考察,得以一睹位于汉中市中心的“古汉台”。

  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曾驻跸于此,并由汉中发迹定鼎,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是汉家基业的象征。在这里,还有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拜将坛遗址”、刘邦为汉王时的“饮马池”遗址。汉中市博物馆就是依托这三组汉代遗址建成。

  刘邦在向西略地的过程中,对许多原来秦王朝的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毁园还田,让老百姓有田可种,有粮可食。

  刘邦后来又打败章邯,占领了咸阳,下令除掉原来秦王朝的社稷,更立刘姓汉王家的社稷神以祭拜。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后来建立了“汉朝”,在华夏大地上,最终形成数量众多的“汉人”,出现了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内容庞博的“汉文化”。好一个“汉”字了得!岂不知,这里都隐含着项羽当年的一份苦涩心意,项羽应该是“汉朝”名称的创始人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