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狱后的洪秀全影响力更大了,很快又有亡命之徒近万人来追随他。洪秀全也开始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决心要干一番与清朝官府彻底决裂的事业。

  冯云山与洪秀全师出同门,因读书多而智计多,就开始部署队伍,研究攻守方略,准备向官府造反。

  这一年是丁未年(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应“红羊”之谶纬。古人认为,丙午年、丁未年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于是,“遂乘势倡乱于广西金田”,洪秀全他们开始在广西金田起义造反了。

  事情愈闹愈大,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道光皇帝知道后,罢免了广西巡抚郑祖琛的官职,因为是他释放了洪秀全,是他放虎归山,致使后患无穷。

  于此同时,道光皇帝又起用前云贵总督、虎门烧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命他前往督师,把金田起义造反的匪贼给迅速镇压下去。

  可惜,林则徐“薨于途”,在前往广西的途中,林则徐病逝了。历史从那一刻起,注定要呈现出另一番情景。

  紧接着,朝廷又以两广总督李星沅为钦差大臣,赴广西巢匪。但“寇势日炽”,局面已经开始失控。道光皇帝又任命前漕运总督周天爵署广西巡抚,加大剿匪力度,同时又命提督向荣,专门负责剿灭金田匪贼事务。

  但已为时太晚,错过了在萌芽状态将其扼杀的最佳时机。

  就在这关键时间段,道光皇帝又于1850年2月去世了。新皇帝咸丰继位。这位咸丰皇帝,自从登基当上皇帝后,因为闹“粤匪”,几乎没有过上一天安生的日子。

  也就在朝廷新老皇帝交替之际,洪秀全经过一番筹备,于咸丰元年(1851年)3月,在广西武宣东乡“僭号伪天王”。

  洪秀全自称天王,又纵火焚墟,把原先的聚集地点屋宇全部焚毁,要来个破釜沉舟,把信徒们全部赶出去造反,到外边去掳掠财富。

  他们首先对广西的桂平、武宣、平南等县发起攻击,最后进入广西中部的象州县。

  朝廷命令广州副都统乌兰泰前往象州进行讨伐,结果三战皆捷。

  乌兰泰在给咸丰皇帝的上疏中指出:“粤西寇众皆乌合,惟东乡僭号设官、易服、蓄发有大志,凶悍过群盗,实腹心大患。”

  这支凶悍的“东乡”人马就是洪秀全的队伍。因其蓄发,后来人称“长毛”。

  当时与洪秀全同时造反的还有匪首凌十八、陈二、吴三、何茗科等人,他们占踞广东的罗镜圩及信宜等地,“与洪秀全声势相倚”。

  到了咸丰元年(1851年)的闰八月,洪秀全的队伍开始兵分两路,向藤县方向进发,很快占领了广西的永安州(今广西梧州市蒙山县)。

  就在永安州,洪秀全正式打出“太平天国”旗号,宣告要建立自己的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妻子赖氏立为王后,建元“天德”。同时任命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洪大全为天德王;秦日纲、罗亚旺、范连德、胡以晃等48人任丞相、军师等职。并明确军事上由杨秀清指挥。

  当时清政府军有明显优势,洪秀全这帮乌合之众也知道敌不过政府军,有人想散伙算了,但洪秀全还是听了杨秀清的建言献策,索性来他个做强做大。

  他们将身边的人通过封官封王的手段予以“羁縻”,使他们感觉到跟着洪秀全干,可以升大官、发大财。就这样,这支快要“势烬”的队伍又“复炽”了起来,并且是一发不可收拾。

  由此不难看出: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的时间应该从道光二十七年即1847年“金田”起义算起,金田是他们“倡乱”的始发地。

  1851年三月的“东乡”是洪秀全称“天王”的地方,并且行使了任命官员的权利。

  1851年闰八月的秋天,经过半年多与官兵的交战,到了“永安州”后,“天王”洪秀全宣告正式建立“太平天国”,并且有了国家建制。

  自古有国就有国都,洪秀全在永安州宣告建立“太平天国”,从理论上讲,永安州已经具有了都城性质,永安州应是太平天国的始建都城。

  (摘自束有春著《七朝古都南京》,广陵书社出版社2024年2月第1版,2024年8月第2版)

束有春2025年4月23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