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有些人习惯于采取“错位法”来研究太平天国这一段历史。他们一方面强调1847年“金田起义”的重要性,一方面又在不知不觉中,以1851年太平天国建立的时间来淡化起义造反的时间节点;一方面夸大南京作为太平天国都城的地位,一方面对太平天国的始建都城几乎是忽略不计提。
不论“太平天国”是农民运动、农民战争、农民革命?还是其他性质的短命政权,其时间起始点,都应该放在1847年的金田来思考,其始建都城更应该放在永安州来认知。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不可能局限于广西永安一带,因为他们时刻面临着清朝政府军的清剿堵击。
正是在与官军的多次交战中,“太平军”在不断变换着与政府军周旋的路线,一路攻城夺地,不断获取大量战利品和民间财富。
到了咸丰二年(1852年)十月,进入湖南境内后,洪秀全又获得两个意外惊喜,更是士气大振。
一个是在攻打长沙过程中,在长沙城的南门外获得一方“玉玺”。洪秀全对外宣称是“天赐”的,从而赢得众人对他高呼“万岁”,使洪秀全的“天王”威信更加骤增。
至于这方“伪玉玺”是否之前派人先做了手脚、如同陈胜吴广起义时“鱼腹藏书”一般,人们不得而知,史书上也是留下一笔糊涂账。
二是太平军在渡过洞庭湖进入岳州后,在岳州城中意外获得当年吴三桂军队储藏在这里的军用器械。
这些军用器械的获得,使太平军的武装力量得到进一步补充和加强,也更加坚定了洪秀全要建立“天国”的信念。
进入长江通道后,太平军如鱼得水,不到十天左右,就夺得五千多艘船只,“妇孺货财尽驱之满载”,船上除了装满财物,还绑架了许多老百姓一道前行,以壮大声势。
只见洪秀全驾着龙舟,船上高树杏黄旗,两侧排列巨炮,顺水而东。
夜晚,则在船上张挂36只灯,耀武扬威,风光无限。其他船只也一律照做。一时间,浩瀚的长江水面上是“数十里火光不绝如昼”。
洪秀全的大军乘船一路沿江东下,先后攻陷汉阳、汉口、武昌、九江等。“自贼踞汉阳、汉口,纵横蹂躏,庐舍荡然”。
到了咸丰三年(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占领了江苏的江宁,“遂建伪都”于此。大清王朝版图的东南地区,从此动荡不宁,江宁,从此无法安宁。
从太平天国事发过程看,当年的江宁即今日之南京虽然是洪秀全“太平天国”建都之地,但南京仍然带有“迁都”性质,因为太平天国宣布建国的地点是在广西的“永安州”。永安州是太平天国的第一个都城,在那里,太平天国已经从形式上具备了一个国家政权的雏形,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军事、政治、文化制度。诸如:
一,修改历法,制订天历;
二,令人民蓄发,反对满清政府强制命令汉族、蒙古族及其他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人民一律改剃满洲发型的剃发令;
三,建立圣库制度,将掳略到的财产统一管理分配;
四,确定了以天王为核心的官制,礼仪等级划分明显;
五,论功行赏,分封六军主将为王,同时置有丞相、军师等职位。
太平天国的国家政权雏形在永安州已经形成,正式定居、定都南京后,这个国家政权只是在继续做着不断完善工作。因此我们认为:清朝政府时期的江宁即今日之南京,只是太平天国政权的迁都城市而已,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始建都城是在广西的永安州,不是今日之南京。
(摘自束有春著《七朝古都南京》,广陵书社出版社2024年2月第1版,2024年8月第2版)



束有春 2025年4月24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