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文/周其常 总编辑/方孔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
中元节前数日,街市间便渐次有了纸箔元宝的踪影。黄昏时分,偶尔得见一二老妪蹲踞于巷口,就着铁盆焚化纸钱。火舌舔舐着锡箔,卷起灰黑的蝶,在晚风中飘摇而上,旋即又寂然落下。路人行色匆匆,少有驻足者,大抵视若无睹,甚或绕道而行。现代人对于这等“迷信”行为,向来是颇有些不屑的。
然而我每每见此景象,却不由得慢下脚步。那跳跃的火焰,似乎烧穿了时空的隔膜,将我引向一个更为幽深玄远的世界。中元,俗称“鬼节”,道教谓之中元,佛教谓之盂兰,民间则直呼七月半。名目虽异,其内核则一:人世与幽冥在这一日短暂相通,生者与死者得以藉着香火纸钱,完成一年一度的“团聚”。
幼时在乡下农村,中元是极受重视的节日。家家户户提前多日磨新米,砍肉、推豆腐,打纸,忙得不亦乐乎。父亲是这项工程的主持者,我们几姊妹则环绕膝前,做点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他那双粗实和布满老茧的手,此时显得格外灵巧,三折两翻便是一串杠钱、长钱、五帝钱(大钞,小钞之意),那时我小不懂事,常用余下的边角料,折些小船小马小飞机之类的小玩意,动不动发脾气的父亲见了也不呵斥,反而难得眯着眼笑:“也好,给那边的小孩子玩玩。”
当时的我,对于“那边”的概念甚是模糊。只知那是逝去的先人所居之处,遥远而神秘。父亲说,七月半鬼门开,亡魂都会返回人间,享受后人的祭祀。故而这几日需格外谨慎,不可夜游,不可呼名,不可拍肩,唯恐惊扰了回家的“人”。然而恐惧之外,更多的却是一种奇异的亲切感——原来那些素未谋面的先人,并未真正远去,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并且会在每年的这个时节回“家”看看。
黄昏祭祖的仪式最为隆重。方桌抬至院中,摆上糖果酥食,烛台香炉一一就位。家中子女依序上前敬香磕头,父亲一边倒酒夹菜敬于桌前,母亲一边拨弄着火焰,一边低声念叨着:“老祖宗回来过节收钱啦,在那边别舍不得花,缺什么就托个梦,保祐全家健康平安,六畜兴旺……”纸灰如黑蝶般飞舞,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而温暖的气息。我去磕头时总忍不住偷眼看那袅袅香烟,想象着是否真有透明的身影坐在桌旁,含笑享用着供奉。
在我们县城,由于有一条乌江河穿城而过,近年来,在过中元节时,又开始多了一个环节——放河灯。夜幕四合后,住在城里的人和乡下来城里的人,聚至河边,将一盏盏手工扎制的荷花灯放入水中。星星点点的灯火顺流而下,渐行渐远,最终融入夜色深处。听老人们说,这些灯是为那些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指路的,让他们也能得到些许温暖和慰藉。那一刻,整条河都变成了银河,连接着生死两界,承载着生者的慈悲与死者的怅惘。
我当兵在外,在现代都市中扎根立足。由于特殊环境等诸多因素,科学与理性成为思维的基石,那些童年的仪式和传说,似乎都成了蒙昧时代的残留物。中元节在城市里变得面目模糊,至多偶尔能在路边小店看到几摞纸钱,提醒着这个日子的存在。
直到年初父亲去世。我赶回老家奔丧,送他走完人世最后一程。葬礼结束后,我去老屋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一堆衣物深处发现一个包袱,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许多打好的纸钱,我当时就忍不住泪流满面。我想不通这些纸钱,是他为祭祖准备的,还是提前为自己准备的!父亲是一个相当节俭和不愿为子女添负担的人,如他的棺材都是自己早年准备的。我流着泪把这些纸钱抱到他与母亲的合墓前,烧给了他们。并跟赶到墓前的哥哥说,今后,逢年过节,家里大三小事,莫忘也替我多给爹妈和逝去的所有亲人多烧点纸钱,以前穷,烧纸钱都是烧几张意思意思,现在生活好了,多烧点,多放几挂鞭炮,让他们在那边不再过穷日子,不再缺钱花,随时也热闹热闹!
现在,我定居异乡,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随着对父母和长辈们的常思常念,对人生意义的认知的感怀,每年春节,中秋,中元节,我在城里,也不忘摆上酒菜,去买来纸钱、金元宝锭,面朝家乡烧给逝去的亲人,当纸钱在火焰中卷曲变形时,我突然理解了这一祭祀的真谛——它从来不是关于鬼神的恐怖传说,而是关于记忆与思念的温柔仪式。那些看似迷信的举动背后,藏着生者对死者的拳拳心意,藏着人类面对浩瀚宇宙与无常命运时,那份谦卑而深情的姿态。
现代人常以“迷信”二字轻易否定传统仪式,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深层智慧。中元节所承载的,正是中华文化中“敬天法祖”的核心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敬畏天地,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位置;感怀先人,明白自身血脉与文化的来处;悲悯众生,体察所有生命的苦难与尊严。
焚烧的纸钱终将化为灰烬,供奉的食品终会腐坏变质。但那些随着烟火升腾的心意,那些藉着仪式传递的思念,却能够穿越生死界限,达成某种永恒。中元节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或许会明白:死亡从未真正将我们分离,它只是改变了相聚的形式。
在这个日益功利化的时代,中元节提醒着我们放缓脚步,回望来路,感恩前人栽树的辛劳,思考生命真正的价值。那些闪烁的河灯,不仅为亡魂指引归途,更为我们这些生者照亮前路——一条通往慈悲与感恩的精神之路。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中元之夜,生死交汇,幽明同度。愿我们都能在这一日的烟火氤氲中,找回那份对天地的敬畏,对先人的感怀,对众生的悲悯。这或许才是这个古老节日,留给浮躁现代最珍贵的礼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