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作风建设,为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作风保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是硬杠杠、铁规矩,要一以贯之从严执行、一抓到底,紧扣“真”字落实落细相关举措,鼓励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干事创业、民生实事中。
对形式主义动真格。千丝万缕、千头万绪的事情都需要基层来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攻坚战、持久战。干部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上面”只是一味摊派任务、层层转发、层层加码,“下面”必然不堪重负,迈不开腿、脱不了身,只能被迫用假数据、滥挂牌、造材料等应付检查,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形式主义泛滥成灾。须以“一竿插到底”的精神真刀真枪破除各种形式上的顽疾痼瘴,用“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姿态实实在在为基层减压瘦身,将痛点转化为靶点,对重复考核、多头考核、高频督查实时亮剑,对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繁文缛节持续出招,对僵尸群、空账号、假数据查处清退。通过合并工作任务中的同类项,破除“笔尖”“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车更“轻”行更“快”,跑出事业发展的“加速度”。
向协同运转求真效。减负不是减责,而是明责。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若权责界限不明,工作落实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推诿甩锅、踢皮球或者一键转发等现象,导致事情来了没人看,看了没人干,干了没实效。纠治基层隐性负担、多头考核、权责不清等问题刻不容缓,需用好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推进“一网通办”“一表通”建设,做好问题集中整治的“后半篇文章”。只有督促各部门耕好“责任田”,每个人做好“分内事”,才能推动工作快速落实、政府高效运转,打通“上级喊破嗓子、群众跑坏腿脚”两头急的中间梗阻,确保基层真正分工有条理、问责有规章。当聚焦“减负不减质,增效不增压”的标准做好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提前规避不同部门之间政策“打架”“翻烧饼”等隐患,少做反复功、无用功,巩固齐抓共管格局,务求取得实绩实效。
让作风建设见真章。干事创业,关键在人。锻造一支服务优质、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服务铁军是基层工作有效开展的制胜法宝,因此在思想上为基层干部减负减压也十分关键。只加压力不给动力易让基层干部磨灭工作热情,高频检查考核会挤占工作落实时间。应推动更多编制、资源下沉一线,在职务职级上拓宽基层干部晋升通道、在保障上消除其后顾之忧,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为创业干事者破壁清障。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树牢重实干实业的选人用人导向,营造“以实绩论英雄”的良好风气,让快牛吃香;为想干事、能干事、善成事的基层干部鼓劲撑腰,激励基层干部你追我赶、各显神通。同时坚持严管厚爱,有效衔接基层减负和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干部队伍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使慢牛奋蹄,以作风建设推动工作质效提升。
供稿:东双沟镇(张敏)编辑:陈 霞审核:刘军波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
原标题:《洪声E评 | 基层减负重在“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