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生在云南、缅甸周边的系列“象战”

  二.“刘大刀”等人的腾冲保卫战。

  据《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刘綎列传》,刘綎是都督刘显的儿子,勇敢有父风,后以父荫,被任命为指挥使。

  明万历初,刘綎跟随父亲刘显讨伐九丝蛮。在战场上,刘綎冲锋陷阵,亲手擒获了九丝蛮的酋长。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刘显、刘綎父子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此战后,刘綎官升云南迤东道守备;后又改南京小教场坐营,在南京的军事院校当教官。

  明万历十年(1582年)冬,缅甸军侵犯永昌、腾越,巡抚刘世曾请求朝廷“济师”,派兵增援。

  万历十一年春天,刘綎又被擢升为游击将军,奔赴前线,专门负责腾冲一带的军事防务,守备署就设在腾冲。

  缅甸本来离云南有一定距离,但缅甸方面自从一个叫“莽瑞体”的酋长以兵力征服诸番、不断扩大领土、实现所谓的统一后,就凭借地方优势和兵强马壮、象壮,经常骚扰明朝的云南边境。

  当时,一个来自明朝江西地区的商人名叫岳凤,也是骁桀多智,成为朝廷宣抚使“多士宁”这个人的记室。但岳凤后来竟然设计谋害了多士宁,窃取了宣抚使的金牌印符,还主动变节,投靠了“莽瑞体”大酋长和他的儿子“莽应里”。岳凤与对方内外勾结,狼狈为奸,共同祸乱大明疆土,致使百姓不断遭殃。

  岳凤纠集耿马、南甸、芒市等地的悍匪和土司,联合缅甸的大酋长势力,各率“象兵“数十万,前来攻打争夺明朝疆土境内的雷弄、盏达、干崖、木邦、老姚、思甸等地,很快又攻陷了顺宁和。他们所过之处,“杀掠无算”,血洗村寨。

  岳凤又引缅甸的“象兵”攻克猛淋这一带,明朝指挥吴继勋等战死。

  当时,车里、八百、孟养、木邦、孟良、孟密、蛮莫这些地方土著“皆以兵助贼”,纷纷起来反叛朝廷,一时间,“贼势益盛”,朝廷军队受阻遭劫,平乱任务更加艰难。

  黔国公沐昌祚闻警,移驻洱海;巡抚刘世曾亦移镇楚雄,他们一边做好防备,一边做好靠前指挥。

  此时,朝廷大征汉人“土军数万”,类似于今日之民兵,由当地百姓组成的数万民兵参战,这些人熟悉地形地物,有利于政府军对敌作战。

  朝廷又令参政赵睿,坚壁固守蒙化;副使胡心得,坚壁固守腾冲。同时派兵分守赵州、永昌,分道进击。

  明朝军队与乱贼大小激战达十余次,斩敌首级一千六百多。

  当时,叛徒岳凤是负责攻打姚关,令明朝军队吃紧,正在危急关头,刘綎的大军及时赶到,“军大振”,明朝军队士气大振。

  叛军首领岳凤“度四面皆兵”,于是命令妻子、儿子和部属来向朝廷军队投降,想玩缓兵之计。

  刘綎要求他们献出金牌印符,以及蛮莫、孟密的地盘。

  岳凤一帮叛乱贼人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亲赴刘綎军营投降。

  刘綎“乘胜掩击”,又率部队进军缅甸。

  缅甸将领先逃走了,只留有少量部队驻守。敌人处境困难,只好“缚缅(甸)人及象马来献”。蛮莫这个地方的叛乱终于平息。

  孟养地方叛贼“将乘象走”,准备乘坐大象逃跑,也被刘綎军队“追获”,活捉了反贼头目。

  云南叛乱平息后,刘綎“献俘于朝”。

  万历皇帝告谢郊庙,受百官庆贺。

  刘綎被晋级为云南副总兵。

  史载,刘綎力大无比,所用的大刀有一百二十斤,在马上挥斩起来,“轮转如飞”,天下号称“刘大刀”。

  刘綎后来又参加了抗倭、东征西伐等战役,是明朝著名守关征战大将,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

  束有春2025年9月15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