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与安南国即交阯国的拉锯式“象战”

  安南国即今天的越南,得名于唐代的“安南都护府”。

  早在公元前3世纪秦朝开始,到五代十国时,安南国都属于中国领土。

  到“五代十国”的“十国”之南汉时,安南国被地方势力割据。一直到北宋,仍无力实现统一,难以收回安南,故安南国正式独立,作为中国的藩属国而存在。大明王朝时,曾改安南国为“交阯”(一作“交趾”)国。

  据《明史》卷一百五十四《张辅列传》记载,明成祖朱棣还在都城南京当皇帝时,安南国的黎季牦(即胡季牦)以外戚身份弑其主,自称太上皇;立其子黎汉苍为帝。

  安南国故王之孙,名叫陈天平。他绕道,自老挝来到南京,投奔大明王朝,向明朝求援,希望夺回政权。

  黎季牦假装同意把安南国政权归还给陈氏。明成祖朱棣就派遣都督黄中以兵五千,送陈天平回安南国当国王,前大理卿薛嵓为辅。

  谁知黎季牦半道伏兵,将陈天平杀害了,薛嵓亦战死。

  永乐帝大怒,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右副将军,率丰城侯李彬等十八将军、八十万大军,与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会合,分道进讨。

  后来,成国公朱能战死,张辅接替为征夷将军。

  永乐四年(1406年)十二月,征夷将军张辅军次富良江(越南北部一条河流)以北,遣骠骑将军朱荣破贼于嘉林江,遂与沐晟会师,合力进攻多邦城(今越南河山平省境内)。

  张辅又令都督黄中等率领“死士”敢死队,人持火炬铜角,夜四鼓时分,跨越重濠,攀云梯攻城。

  都指挥蔡福先登上城墙,战士们蚁附而上,鼓角齐鸣,万炬齐举。城门外,士兵们鼓噪呐喊,轮番作业,遂攻破城门,杀声而入。

  多邦城中,反抗的胡季牦贼军“驱象迎战”,致使明军一时受挫。

  征夷将军张辅随即找来画师,以“画狮蒙马”冲之。即画上狮子的形象,蒙在马的头部来进行冲锋陷阵,以吓唬大象,逼其退却。以假狮子来对付真大象,也是古代战场上难得出现的滑稽一幕,不知可归入哪一种战术。

  与此同时,张辅又命两侧翼军队,同时用神机火器对象群进行喷火。

  就这样,连吓唬带火攻,“象皆反走,贼大溃”。

  明军斩其大帅二人,追至伞圆山(今越南北部永富省境内),尽焚其缘江木栅,俘虏斩获贼军不计其数。

  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安南平,明朝得到了48个府州、180个县、312万户居民。

  为了回应当地官吏耆老“原复古郡县”的请求,朱棣改“安南国”为“交阯布政司”,并更其名为“交阯”,以其地内属明朝。

  “自唐之亡,交阯沦于蛮服者四百余年,至是复入版图。”自五代十国时期“安南国”趁中国动乱而闹独立,历经四百多年,大明王朝又成功收复了安南,让其归入中国版图。

  收复安南,国家进一步实现了领土完整统一。朱棣皇帝诏告天下,诸王百官奉表称贺。

  永乐六年(1408年),征夷将军张辅“振旅还京师”。率大军凯旋,回到了南京。

  朱棣特别在皇宫奉天殿赐宴,举行庆功宴。朱棣十分开心,四百年后,安南国失而复得,大明王朝一统天下,亲自赋《平安南歌》一首以志。同时,进封张辅为“英国公,岁禄三千石,予世券”,让其子孙世代享受“铁券”的优渥生活待遇和特殊豁免待遇。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永乐七年(1409年),交阯即安南又发生叛乱了,朝廷复命张辅佩“征虏将军”印,帅师前往讨伐。

  当时一个叫“简定”的人已经僭称“越上皇”,别立陈季扩为皇帝。明朝不得不又开始了对交阯的征服行动,双方展开了拉锯战。

  束有春2025年9月11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