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于公元420年,通过“禅让”方式,结束了司马氏晋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刘氏“宋”政权,开启了在南京这片土地上的“南朝”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南朝”由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组成,大致与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朝”相对应,历史上称为“南北朝”(420—589年)时期,以隋朝于公元589年灭陈为标志。隋文帝重新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自西晋末年以后,延续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但在南朝萧梁政权时,发生了“侯景之乱”,在建康(今南京)这片土地上,又一个僭伪政权出现了,这就是侯景的“汉”政权,我们姑且称之为“侯汉”政权。

  根据《梁书》卷五十六《侯景列传》及《南史·贼臣列传》记载,侯景本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人,北朝由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组成,侯景原为北魏的怀朔镇人。

  北魏末年,北方大乱,在天柱将军尔朱荣讨伐魏明帝元诩被胡太后毒杀、胡氏临朝的军事行动中,侯景因战功而得到尔朱荣赏识,并被委以军事重任。从此,侯景开始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势力发展便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就又被委任为定州刺史。

  侯景为人,虽然性格残忍酷虐,驭军严整,但他有一优点,就是在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他会统统颁赐给将士们,自己按规定留取属于自己的部分,所以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打仗卖命。

  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侯景成了东魏人。

  在东魏时,侯景的为人早已被当时的东魏丞相、后来被追封为北齐神武皇帝的高欢看透了。高欢在病危时,对儿子高澄说:“侯景狡猾多计,反复难知,我死后,必不为汝用”。提醒儿子要当心侯景这个人。

  当时侯景已官至司徒,拥有十万兵力,控制了整个河南地区,为河南道大行台,其总揽军事的能力和数量,比高欢的“高家军”稍次一点而已。

  侯景镇守河南,深知自己握有重兵权力会引起奸人诈伪之事发生,因此,他与高欢相约:“大王若赐以书,请异于他者”。即希望高欢给他书信时,要与一般人的不同,高欢当然答应了。所以,高欢每次给侯景去书信时,都会暗中留有特别记号:“别加微点”。这是他们二人的书信暗语,当时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一点高欢连自己的儿子也没告诉。

  当高欢病情严重时,高欢的儿子、世子高澄为了消除后患,想把侯景召到京城来予以制服,竟“矫书召之”,即以高欢的名义来想把侯景召来。

  侯景接到信后,一下子看出了破绽,知道这是高澄的主意,高澄是想利用进朝禀报机会,对其进行加害。

  侯景惧怕祸害临身,就于梁太清元年(547年)二月,在高欢病逝后,派行台郎中丁和向南朝梁武帝萧衍上表求降,并答应将东魏大半领土“河南十三州内属”,作为“远归圣朝”梁朝的见面礼。

  说也奇怪,在这之前,梁武帝萧衍曾做过一个梦,梦境中出现“中原平、举朝称庆”吉象。加之中书通事舍人、中领军朱异又强烈向梁武帝建议,希望梁武帝能够接纳侯景。梁武帝因为一心念佛,也就接受了侯景投诚请求,并封侯景为大将军、南豫州牧、河南王、大行台;后来又任命侯景录行台尚书事,还特意安排人员去接应侯景。

  这时的梁武帝萧衍,早已是一位痴迷佛教的大法师了。他一边当皇帝,一边当法师,开坛讲经,僧俗听众有时竟达四、五万人。

  我们不知道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是如何处理“音箱”设备的,有没有高音喇叭?是否梁武帝的中气果真十足,能声传五六里?

  这一年的三月份,梁武帝又脱下皇帝服装,穿上法衣,来到同泰寺,睡在素木床上,用的是葛帐、土瓦器,出家当“皇帝菩萨”去了。

  朝廷只好从国库里拿出一亿万钱给寺院,将梁武帝赎回,国不可一日无君啊。这种到佛寺当和尚一事,梁武帝在位时,前后至少干了三回,所以,历史上有“梁武帝三次舍身同泰寺”的定论。

  由此可见,南朝的萧梁王朝,佞佛现象是如此多么地严重,因为皇帝老儿带头疯狂了。后人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应该不是妄语。

  梁朝与前来投诚的侯景后来为什么又闹翻了?招降侯景竟然变成了引狼入室了?问题出在太清二年(548年)的六、七月间。

  束有春2025年8月22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