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汉王朝一波三起,汉政权后世叠见

  刘邦建立的汉王朝究竟延续了多少年,又应该如何区别划分?传统所认为的汉王朝仅分为西汉、东汉两段,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吗?

  刘邦驾崩后,其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但到了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刘姓皇权就开始姓“吕”了。高后吕雉即吕后纂权主政,前后长达8年,一直到公元前180年,吕后才将皇权让给了汉文帝刘恒。汉王朝的第一次大的波动终于结束。

  到了公元9年,王莽纂政,建立“新”政权。刘姓汉家王朝被改朝换代,王朝的时钟整整停摆了15年。

  公元24年,光武帝刘秀打败王莽,夺得天下,建立的政权仍然称“汉”,刘姓汉家王朝再度兴起复活。历史上,称刘秀建立的汉王朝为“东汉”。

  东汉政权一直到公元220年灭亡,被曹丕的曹魏政权所取代。传统史学观认为,刘姓汉家王朝已经结束了。

  其实不然,刘姓汉家王朝第三阶段出现了,这就是刘备在四川成都建立的“季汉”政权。

  当刘备在蜀中收到汉献帝遇害的误传消息后,又于第二年即公元221年,在成都举起了汉王朝大旗,宣布自己是皇帝,赓续上了刘姓汉家王朝的血脉香火。我曾于2018年撰写《解密“季汉”与“三国”》一文,对此有详细考证。一直到公元263年,阿斗刘禅的“季汉”王朝被曹魏政权所吞并。当然,曹魏政权很快又被司马氏所取代,季汉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纵观刘姓汉家王朝,第一阶段,开国皇帝是刘邦,其建立的汉王朝称“西汉”,中间有8年姓吕;汉王朝的第二阶段由刘秀承接,称“东汉”,西汉与东汉之间,中间间隔了15年“新”政权;第三阶段由刘备接力,称“季汉”,中间因消息闭塞而停摆了不到1年。

  刘邦、刘秀、刘备,三位刘姓人物,使汉王朝前前后后、断断续续,从农历公元前201年起,至公元263年止,扣去王莽15年,实际存在了近450年,是继夏商周之后,存在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

  正因为汉朝有这么长时间的磨炼、整合,“汉文化”“汉民族”才得以定格成形,成为华夏民族的主体和主流。

  在汉王朝之后,后世又有许多“汉”字牌政权出现。如“晋及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政权;五代十国时期,刘䶮yǎn建立的“南汉”、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刘旻建立的“北汉”政权,这些短暂的、地域狭小的政权,可视为是刘姓汉家政权自季汉之后的余响。

  但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其王朝生命力是顽强的。

  时至今日,我们因为汉王朝的出现与持久绵延,使“汉”字成为人们生活字典中的重要文字:汉字、汉语、汉人、汉服、汉民族、汉文化等词汇缘此而生;就连人们夸赞一个男人时,都自然而然地用“男子汉”“大汉”来表达。

  “汉”字的根在哪里?应该是与自然界的汉水、汉江有关。“汉王朝”的发祥地在“汉中”,刘邦的“汉王”及后来的“汉王朝”名称,究其由来,我们似乎不要忘记了项羽,是他封刘邦为“汉王”的,这才有了后来的“汉朝”名称。历史有时可能会给后人开玩笑,但历史留下的印记,应该是不会开玩笑的。(全篇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