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刘邦夺取咸阳仍驻扎灞上
这期间,项羽以“谋反”罪名,将同行北上救赵的上将军宋义及其子宋襄杀害,项羽夺取军权,被拥立为“假上将军”。后经楚怀王认可获准,成为上将军。
项羽在楚国威名大振,名闻诸侯。他率楚军渡过黄河后,“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让士卒有必死取胜的信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成语由此而来。
楚军与秦军在钜鹿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钜鹿之战”。
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战场上是“呼声动天”。在旁观战的其他诸侯军见状,“无不人人惴恐”。
楚军大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这些将领进入项羽辕门时,“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项羽打败了秦将章邯、王离,致使“诸侯皆附”,从此成为各诸侯国的上将军了。
章邯后来因惧怕赵高迫害,不敢再回咸阳,在殷墟与项羽结盟,被项羽封为雍王。章邯的军队全部编制到楚军行列,成为与秦军作战的先头部队。
但是,到了新安这个地方,项羽担心秦军降卒人太多,“其心不服”,如果到了关中咸阳,更容易生事哗变。于是,在一天夜里,在新安城南,竟将秦军二十多万降卒全部坑杀了。
而在咸阳城内,赵高已将秦二世杀死,派人来与刘邦约谈,想与刘邦分享关中。刘邦担心有诈,就用张良计谋,派人去游说秦军将领,并且“啗以利”,给他们塞足了“红包”,让他们为刘邦军队让道。
刘邦的军队顺利攻破了武关、蓝田,进入秦国腹地。又通过大树“疑兵旗帜”来壮大声势。刘邦严肃军纪,军队所过之处,不得行掳掠百姓财产之事。从而出现“秦人喜,秦军(瓦)解”、秦军“大破”的现象。秦都咸阳已完全在刘邦的掌控之中。刘邦已抢在各路诸侯军之前,将军队先驻扎在灞河边上,这里离咸阳城很近,已经对咸阳城造成威逼控制态势。
这时的秦王朝在赵高建议下,早已去掉“秦王朝”之名,又重新降为诸侯国“秦国”了。九月,秦国国王子婴诛灭赵高后,闻听刘邦的楚军已经驻扎到灞河,就“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来到离灞上不远的枳道旁,主动向刘邦投降。
有的将领提出,干脆杀死秦王子婴。刘邦反对说:“当初怀王派我西进,就是因为我能宽容待人。况且人家已经主动投降了,再杀他,那就是不吉祥。”刘邦让人看管好秦王子婴,“遂西入咸阳”,正式灭秦。
这一年,史书上记载为汉元年(前206年),时间是在冬十月。由于秦王朝以十月为岁首,实即是秦王朝的正月。
刘邦本来想在夺取的咸阳皇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力谏不可。
刘邦为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听取属下的善意建议。于是,刘邦下令,只是将秦国的重宝财物、府库图籍文书加以封存;将军队主力从咸阳撤出,驻扎到灞河上。这时,萧何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获得了秦王朝疆域人口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来的“汉承秦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
到了十一月,为了安抚百姓,整顿军纪,刘邦又将诸县父老豪杰召来,晓谕利害,并“约法三章”。
刘邦对大家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吾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仍然保留原有官职)。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灞上,是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刘邦让人与原先的秦吏到各县乡去宣传告谕,让老百姓们放心。
秦国民众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刘邦不肯接受,告诉大家,他们有很多粮食,不想麻烦百姓。人们一听,更加开心了,唯恐刘邦不当秦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