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作为汉字,不仅是指姓氏,是指朝代,更是中国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殊文化符号。通过对“唐”的历史信息演绎,可以加深对异邦为什么称中国为“唐”、美国为什么会有“唐人街”的理解,更可以加深对中国“唐文化”历史渊源的认知。
一.开创禅让制先河的远古圣君“唐尧”
中国历史在进入夏代前,有一个“三皇五帝”时代,由于当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传下来,后世学者往往产生“传疑”二字。各民族的发展史,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早期发展都是靠口口相传传下来的,现代出现的“口述史”一词,其真实历史要比文字书历史悠久,“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格萨尔王传”等,在纸张没有大量出现之前,无不由一代一代人口述传承下来。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后,“三皇五帝”作为人类童年的英雄人物而出现在后人记忆中,但版本不一,组合不同,如将“三皇”称为“天皇、地皇、人皇”者,称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者,称为“伏羲、神农、女娲”者,称这“伏羲、神农、祝融”者;将“五帝”称为“太皞、炎帝、少昊、颛顼、黄帝”者,有称为“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者,而《史记》中的“五帝”则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其中帝尧不仅开辟了天下共主权位的禅让制先河,还姓“唐”,史称“唐尧”。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尧,名放勋,是帝喾之子。他的仁性“如天”,他的智慧“如神”。靠近他,如同日光一样温暖,仰望他,就像天空的彩云一样亲切。尧之为人,是“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在他的影响下,九族和睦,百姓昭明,万国合和,华夏民族开始出现和谐发展、人口众多、繁荣昌盛态势。
《史记》“索隐”引晋代人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姓也”。“正义”又引徐广注解,指出,尧,“号陶唐”。《帝王纪》云:“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徐才宗《国都城记》又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其北,帝夏禹都,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括地志》又云:“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也。平阳河水一名晋水也”。皇甫谧又曰:“尧以甲申岁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一十八岁,在位九十八年。”
尧的大儿子叫丹朱,尧知道丹朱“不肖”,不足以授天下,如果将天下共主的权柄传授给穷苦出生、品行端正、仁孝爱民的舜,“则天下得其利”,感到不舒服的只是自己的儿子丹朱一人,如果将政权传给了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满足了丹朱一个人的意愿,但却让天下苍生受罪遭殃了。尧最后决定:“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将天下共主的权杖传授给了舜。
尧去世后,舜带领大臣们守丧三年后,还是要将政权让给丹朱,但方国诸侯及大臣们不愿意,平民百姓们也不愿意,“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人心所向,天意难违,舜也感慨道:“天也夫”!最后,“之中国,践天子位”,后世称为帝舜。
舜去世后,也没有将自己的“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商均,而是禅让给了大禹。尧舜禹时代,是华夏民族“天下为公”的大同时代,令历代人们向往,而开创这种美好时代的,是“唐尧”。华夏民族的“唐”,从尧舜时代开始,就给中国的发展开了个好头,带来了吉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