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秋粮收获过六成,其中中稻近七成、玉米五成半、大豆近八成。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实现了口粮绝对保障、谷物基本自足,做到了“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的关键在秋粮、大头在秋粮,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处处慢不得”的紧迫感,确保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夺取秋粮丰产丰收不能松懈、不容有失。粮食稳则天下安、百姓乐,作为全年粮食安全的“重头戏”和“压舱石”,秋粮收成好坏是实现1.4万亿斤全年粮食产量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全心全力打好秋收主动仗攻坚仗,保障粮丰民安,是筑牢大国粮仓、夯实国家安全保障的重大战略举措。今年我国夏粮已经实现增产,但由于入汛后天气复杂多变,各地干旱、暴雨、台风等灾害频繁出现,给秋粮生长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玉米螟、贪夜蛾、稻飞虱等病虫害也构成了潜在威胁。近期,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20.37亿元,农业农村部组织多个工作组深入18个重点省份,开展实地指导。各地各部门应积极响应号召,吹响秋收“冲锋号”,压茬推进防灾减灾、抢收抢种工作,把夺取秋粮丰收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推动镇村干部深入下沉一线,确保成熟一片,收获一片。
多措并举助力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粮食不仅要种得好、长得好,更要收得好、卖得好。秋粮一刻不到手,秋收就一刻不能放松,只有全链条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将丰收在望切实转化为丰收在手,才能绘就穰穰满家的金秋好“丰”景。农机的运转效率对秋收的速度和质量有着最直接、最现实的影响,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落实落细农机检修工作,提前安排农机保养下村到户。受阴雨天气影响,各地调度指挥能力也需进一步提升,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利用降雨空窗期、烘干设备和烘干场地,确保每一块耕地收割到位、颗粒归仓,做到“无遗漏”“无死角”。粮食到手之后还需做优收后服务工作,从严从实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畅通粮食销售渠道,让农民卖得轻松、种得舒心,为来年的粮食再丰收夯实基础。
节粮减损让中国饭碗成色更亮、底气更足。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不仅需要在提升单产和总量上下功夫,还要在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田”上做文章。应持续强化“科技引擎”,降低农机收割减损率,加快推进气膜仓、烘干仓、地下仓等新型高标准粮仓建设,推广气调储粮、生物防治、低温储粮等绿色储粮技术,降低粮食发芽、虫蛀和霉变风险。同时对农户科学储粮技巧加以指导,不断完善粮食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协同联运模式。推动粮食适度加工,提升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让到手的粮食物尽其用、物善其用。此外,还应引导公众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优良习惯,营造“粮食节约、人人有责”的社会新风尚,让“节流”真正落到实处、惠及群众。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一番金秋好“风”景正在我们面前徐徐铺展,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大国粮仓根基更稳、更牢,成色更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