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图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道必答题,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正写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画卷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需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走稳生态环保道路,为绘就“美丽中国画卷”建设注入持久动能。
筑牢生态屏障,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始终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要求融入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全局性开创性工作,力度之大、决心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展望神州大地,新时代生态环保工作成就举世瞩目,长江经济带“十年禁渔”效果显著,祁连山生态保护成色明显,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修复面积超20万公顷……这些生动实践彰显了我国生态保护的决心与智慧。未来应继续凝聚全社会绿色发展共识,持续深化强化全域生态保护,在协同治理中牢牢筑稳生态防线,让“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强化制度支撑,释放生态治理效能。从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奇迹”到浙江“千万工程”的乡村蝶变,从“蓝天保卫战”到“长江大保护”,制度支撑始终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生态保护补偿条例》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绿色金融发展指导意见》引导超万亿元资金流向节能环保领域,河长制、林长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低碳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保仍然处于负重前行、多方压力叠加的关键期,面对新问题新困境,应继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做到“制度先行”,通过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使保护者受益、破坏者担责,让生态治理前进的动能澎湃不息。
激发产业变革,培育绿色增长极。锦绣山河不仅是“美丽中国”的生动展现,也是经济发展评估的重要指标。当下,各行各业正在迎来一场“绿色革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轮驱动擘画中国发展新蓝图。江苏盐城的滩涂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满足200万户家庭需求,福建宁德的锂电新能源产值突破3000亿元,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催生肉苁蓉深加工、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浙江余村向世界讲好中国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故事……这些案例雄辩地证明,绿色转型不是“负担”而是“机遇”,要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工艺革新和技术升级的步伐,新兴产业培育储能、氢能、循环经济等绿色增长点,坚定不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在全球绿色竞争中抢占先机,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方可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壮美画卷。
供稿:东双沟镇(张敏)
原标题:《洪声E评 | 高擎生态保护旗帜 共绘“美丽中国”画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