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贺铸曾登临柏子山
柏子山在旧石碛镇西二里,清乾雍年间建庙,名柏子庵,又讹作百子庵。《江浦埤乘》载石碛镇有十二景,“柏子樵歌”为其一。贺铸诗有多篇写登临“柏子冈”,即为此山。
晓登柏子冈,回望金陵,怀寄钟山泉禅师
(小序)在乌江东北二十里,己巳(元祐四年,1089)四月赋。
晨征念王事,驽驾烦屡叱。
既陟崔嵬高,稍辞丛薄密。
乌牛沾宿露,白鸟明初日。
晴川舴艋迟,绿岸浮图出。
缅怀秣陵游,曾缀秦淮繂。
曳舃白下门,供香金粟室。
得闻四句偈,如奉三尺律。
损益非所知,婚嫁行且毕。
庶几追老庞,薄莫徼万一。
誓将迁枳根,待变江南橘。
登乌江柏子冈怀潘景仁
(小序)己巳(元祐四年,1089)十月赋。
驱车柏子冈,引首东南望。
孤戍带寒日,长江流大荒。
故人越五岭,旅雁留三湘。
好待春风暖,相随还北乡。
驱车登山,可知山不够险峻。“孤戍”指石碛戍,正掩映于深秋初冬之际的寒日里,举目东南,故人更在遥远的五岭之外。尾联“好待春风暖,相随还北乡”,写的是对来年任满,能够与友人一道返回故乡的渴望。
《庆湖遗老诗集校注》作者说贺铸另有《四月登柏子冈》诗,但暂未见该书。待考。
(网络图片:柏子樵歌)
五、东龙山,贺铸亦曾登临,称之为“东隆山”
据县志,治南四十五里有西龙山,与之相对,有山,名东龙山,《江浦埤乘》卷二《山水上》载:东龙山“俗名臊狗山,峰峦攒起,上矗云霄,有回龙顾祖状。与隔江南岸天印、牛首诸山对峙,洵称胜境。上有祈泽坛。清泉白石,林壑幽美。为唐张籍读书处,尚存遗址。又有接隐亭。”又载:“平山,在乌龙山北。地名平山陈。”据当地人传说,接隐亭在东龙山平山顶上,燕窝张村民为迎接张籍解甲归隐而建,故名。《江浦埤乘》卷三十七《古迹上》载:“接隐亭,旧在乌江东(东北)十五里东龙山。北宋时,邓氏于此筑亭。”并引用贺铸诗《接隐亭》如下:
逋客今何许?空余接隐亭。
舟随潮水上,门背夕阳扃。
兔册尘生蠹,渔蓑雨化萤。
题名岩石上,聊代草堂灵。
《庆湖遗老诗集校注》里该诗题为《题乌江东隆山邓氏亭》,诗前“序”曰:“己巳九月赋”。
诗人说,此为唐人诗人张籍曾经隐居之地,而今空留邓氏为之所建之接隐亭,亭内惟见农家子弟课蒙教材,渔蓑破败,恐怕一场夜雨之后,能从中飞出萤火虫来吧?念及于此,则姑题名石上,给它输入一点文化的生机吧。
据《雍正江浦县志》,东龙山颠有庵,名万寿庵,僧人清可于此焚修,贺铸应不曾见过此庵。
六、贺铸与定山
贺铸足迹所至甚广,几乎走遍石碛戍周边数百里地方,贺铸诗集中两次写到定山上的寺院。
题定山寺法远上人壁
(小序)己巳十二月赋。
支郎风味喜相亲,乘兴来寻雪后春。
夹径竹阴疑碍马,隔江山色似招人。
岂无暇日容高卧,如有闲田愿卜邻。
预约东城二三子,岁时相过莫辞频。
诗人喜欢江北定山寺,于此地可眺隔江招人山色,容许客人“高卧”,大约寺僧法远上人也招人喜欢,这才有“乘兴来寻雪后春”,并叮嘱寺僧“岁时相过莫辞频”。
游六合定山真如寺
(小序)达摩第一道场,己巳十二月赋。
只履西归远,何年此布金?
地寒苍桧老,岁晏白云阴。
烧隔溪冰断,樵穿径雪深。
祖心无处问,俗驾晚駸駸。
这两首诗写于同时。定山,唐宋以前称为六合山,旧有六合山寺,南朝梁时改名定山寺。真如寺,应写作“真如禅院”,《舆地纪胜》云:“今定山有真如禅院。”真如禅院应在定山寺中,或在定山寺东向扩建。南京市博物馆于2007年至2009年间曾开展定山寺遗址考古发掘,据考古报告,定山寺有两组并列的坐北面南寺院建筑,其东侧或即为真如禅院。《江浦埤乘》卷三十八,转引《嘉定六合志》(即南宋刘昌诗《六峰志》)载:“如禅院:旧在定山狮子峰下。梁主因公主疾既安,造院,后达摩折苇渡江,曾居此院。”贺铸曾到此作诗,可见定山真如禅院确在,惟《江浦埤乘》记作“如禅院”,其错误不知肇始于刘昌诗,还是始作俑于该县志作者。真如二字本为佛家常用的基本词语,意为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古人是不应该弄错的。
七、贺铸与汤泉
宋代和州有三处温泉,一是历阳汤泉,即平疴泉;一是巢湖东北之半汤,一是乌江县汤泉(即今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汤泉),贺铸写乌江汤泉诗有三首。
重游寄老庵怀僧芝
(小序)戊辰九月望日,与僧法芝同游,芝有诗云:“淡游聊得慰孤闷,谁问当年寄老心?”后月许日,复为是游,芝公西上已达京都矣!
淡游已恨失芝公,陈躅空留梦境中。
欲问孤云何处去,庭前双树自西风。
孤云,喻指僧人,双树,慧皎《高僧传》云:“所以净名杜名于方丈,释迦缄默于双树。”双树,释迦牟尼入灭之处。诗人到任石碛戍不久,于元祐三年戊辰(1088)九月在乌江结识云游僧法芝,相谈甚欢,遂与之同游乌江县汤泉,并拜望孙莘老的寄老庵。一个多月后,诗人重游寄老庵,而道友僧芝已散,颇感缺憾。能写出“淡游聊得慰孤闷,谁问当年寄老心”的僧人,的确应该引为知己。
寄老庵建于熙宁九年(1076年),在惠济禅院西六十步大丘之原,孙莘老“爱其地胜,欲寄以老焉,因请名曰寄老庵。……明年庵成,发二奇石于双松之下,形势益振。于是环山数百里,尝以游观名者迁延辞避,推寄老焉。”。寄老庵成,为当时一大盛事,众目瞩望,除了秦观、贺铸,当时文化与僧道中名流多慕名前往,黄庭坚有赋,李之仪有诗、刘攽有诗有记,释惠洪亦有诗有记。
汤泉道中
(小序)庚午七月,乌江赋。
青石冈西下,灵泉产药苗。
山英如有待,木客可相招。
蝉带风移树,尘随马度桥。
扬鞭吟旧句,归路不知遥。
青石冈这个地名,一直沿用到今天。《江浦埤乘》写做“青石岗”,卷二载:“青石岗:山多青石,横卧侧立,嵚崎万状,今为青石岗保。”岗下有温泉,今已开发为“大吉温泉度假区”,生意兴隆。
题乌江汤泉寄老庵
(小序)庚午七月赋。
西庵松竹深,薄暮更微雨。
山禽不畏人,嘲哳方对语。
而予倦宦者,罢日今可数。
京邑夙所怀,其如恶尘土。
行复念斯游,回头怅何许!
和州管界巡检任期届满,返乡之日已屈指可数,可是诚如其前辈诗人郑獬《送方元忠》所云:“京师恶尘土,两足没至踝。狂风暴然作,塞天赤如赭。”两相对比,思乡之情不禁又染上了莫名的惆怅,“行复念斯游,回头怅何许”,反衬出诗人对汤泉山水之胜的由衷赞美。
八、贺铸深情辞别和州诸友
贺铸一生广交朋友,随地结缘,在和州三年,有人追随而至,有人不期而遇,有人慕名而来,同僚、僧侣、文人、隐士等等,都能够成为诗人的向导、旅伴、酒友、座上客,彼此人情往来,诗歌唱和,在贺铸这里,甚而至于没齿不忘,怀想终生。
诗人与金陵清凉寺和上人之深情交往,上文已有略述,下面再以历阳王掾(或王掾相,字元胥)为例,以见贺铸为友之道。
放舟下江留寄王元胥
(小序)庚午十二月三日赋。
桧楫淹留已涉旬,小窗犹得酒相亲。
寒潮不应溪流涩,病客未行舟子嗔。
挥手便分今夜月,断肠先见隔江春。
凤皇台上长回首,何处高城与故人?
元祐五年庚午(1090)八月,贺铸辞官离任,处理完各项事务,冬至日(阴历十一月下旬)已租定船只,接着就搬运书籍、杂物、家眷,与同僚、诸友、门生饯别祖道,至十二月上旬,虽江潮未能如期而至,然舟子催发,已不得不行,“挥手便分今夜月,断肠先见隔江春”,从此远别,再见何期!
重别王掾
(小序)庚午十二月六日,自历阳当利口放舟至沙夹。王元胥载酒旋访别,因留宿不发。重赋此诗以赠。
访别难遽了,不知寒夜长。
回灯撤杯案,抱被宿船仓。
载听远鸡唱,稍分征雁行。
临风满掬泪,吹落一襟霜。
诗名“重别”,因为数日前已饯别过,有诗《留别王掾元胥》。这回是王掾划船载酒追送至沙夹(沙峡),诗人只得为之留宿不发,喝酒至深夜,江边天冷,只得“抱被宿船仓”,终于掬泪而别。王掾不忍遽别,诗人为之逗留。
舟次金陵怀寄历阳王掾相
(小序)王字元胥,庚午十二月赋。
昨时江北望江南,把酒离愁已不堪。
今夜江南望江北,抵掌清谈安可得!
历阳白下非吾乡,官身俗眼禁人狂。
后日扁舟更西去,江北江南两何处?
此诗写于离开历阳抵达金陵之次日夜,昨晚在历阳当利港船上饮酒作别,“今夜江南望江北,抵掌清谈安可得!”其实“历阳、白下皆非吾乡”,昨晚今宵皆可以沽酒痛饮,不醉不休,怎奈官服在身,俗眼在侧。人在他乡,喝酒且不能尽兴,离愁别恨何以排解?更有甚者,“后日扁舟更西去,江北江南两何处?”处,就是处理,就是如何对待、怎么样排解苦闷!
终于抵达江南金陵城,待酒宴结束,宾朋散去,独坐灯下,不禁又想起王掾等挚友。
金陵怀寄历阳王掾
(小序)庚午十二月赋。
征虏亭边路,望夫山下舟。
长江不隔梦,明月祗供愁。
促席歌尘断,閒窗醉墨留。
惜芳桥畔柳,谁系木兰舟?
长江隔不断对友人的思念,水上明月更增添寂寞之慨。
整一年之后,诗人对王掾的思念之情仍耿耿在怀,故而作《辛未兴龙节日怀历阳王掾元胥》,序曰:“昨岁是日,余解舟渡江。此诗京师赋。”诗云:
昨岁东溪口,扁舟欲下江。
伴愁灯映幔,欺睡月侵窗。
漫寄书连纸,谁同酒一缸。
何当见之子,聊使我心降?
多年之后,诗人又经行金陵一带,仍作诗《晚泊三山怀古兼寄历阳朋游》,“寄声好住数君子,一别相忘风马牛”,可谓在兹念兹。
【结语】
贺铸出身贵族,家世以才武称,曾祖、祖父、父亲皆任侍禁、合门祗侯一类宫廷清选武职,至于贺铸本人,先属武弁,后转文阶,一生皆沉沦下僚,任和州管界巡检于元祐三年至元祐五年,乃其曲折仕途上的一段重要经历。此三年任期里,贺铸十分尽责,据程俱《墓志铭》,“为巡检,日夜行所部,岁才一再过家,盗不得发。”亦因此交游甚广,足迹遍及所部,时乌江县之东之北之西北、后划归明初江浦县的地方,皆在其诗集中留下珍贵的记录。因此,研究置县以前的旧江浦县历史的学者,对《庆湖遗老诗集》不能不予以充分的关注。
2023年6月30日
注释(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