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女,诗人。作品曾发于《诗刊》《星星诗刊》等多种文学刊物,并入选《福建70年诗歌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女诗人诗选》等多种年度诗歌选本。著有诗集《有时只是瞬间》。


  1.光阴


  光阴围着时钟的花蕊飞旋,

  不厌其烦,也从不显露出疲惫。


  在一切事物都遁入因果纠缠之时,

  他依旧如此从容,

  像历经千年而来的《长恨歌》,

  多情又无动于衷。


  而这与我被迫的人生全无暗合,

  ——我和众人一样,在他的掌心

  一边挣扎绽放,一边迎接凋零。


  不远处,墓志铭静坐成

  一棵树的模样。

  风来时,他隐约说,

  “孩子,时光如箭啊”,

  “是,箭箭穿心”。


  2.车窗外即景


  群山背后,

  橙色的光亲吻着深绿的原野。


  炊烟袅袅,

  田地与田地间的小池塘,

  白鸭如莲花散落……


  乡村沉默,

  归家的人微低着头,

  一首安静的圆舞曲于陌阡间回荡。


  夜色如深渊,

  夕阳正在融化。


  3.沉默


  沉默是一种救赎。


  对一些事,或一些关系,

  它代表不确定,

  不确定爱,不确定恨,

  不确定开始,不确定结束。


  它也不等同于拒绝或犹豫,

  它在两者之间,

  它是自由的,无目的的。

  在它手里,有无限的空间和时间。


  它有善良的成分,

  因此,也给邪恶留下余地。


  沉默是万物最初的基因。

  若不遇上险情,

  沉默,是最迷人的交流。


  而语言——语言是一种突变,

  是不小心或不情愿的

  意外事件。


  4.和儿子提起一些旧事


  想起母亲和我之间的一些旧事。

  我说给儿子听,

  仿佛只有他能带我回到童年,

  能更好地明白那时的我。


  那时我和现在的他一样的年纪。

  夜里,我把雪白的被子弄脏了。

  窗外正飘着细碎的雪花,

  母亲在喝斥我,

  我在哭泣,

  父亲在生母亲的气。


  儿子把水槽里洗净的小碗摆好,

  朝我递过来一个眼神,

  将母爱,

  轻轻地还给了我。


  5.礼物


  我渴望什么就被什么吞噬。

  我虚构什么,什么就成为陷阱。


  孤独、狭隘、软弱、偏激……

  能想到的,我都有。


  上天赐我顽疾,以礼物的名义。

  我恨,但也一一原谅了,

  是这些我誓要摆脱的,造就着我。


  我手上也有利器,却无法像爱着的智者那般,

  全神贯注地享受锋芒。


  6.厌倦与镜子——兼致ZGR


  对他人的厌倦,都是在厌倦自己——

  当下的、过去的,或未来的。


  一面无法说谎的镜子,即便在说谎,

  也会在厌倦中被暴露无遗。

  可人们仍会厌倦,

  死磕自己。


  对他人的喜爱也如此。

  喜爱的人越多,喜爱自己越多。

  也不是自己有多好——

  只是开始理解、同情,

  告诉自己:要么原谅,要么算了。


  只有少数人选择了艰难,

  选择相信镜子,并走出了镜子。


  7.送葬


  有些事,

  总会在某一刻,

  如雨后青山,现出轮廓。


  比如公公去世,

  我下跪、磕头、焚香、烧纸,

  夹在送葬的人群中泪流不止,

  而哭丧人到来之前,

  我还担忧自己攒不够

  心碎的悲伤。


  吹唢呐的胖男孩,

  微闭双眼,腮帮鼓起,

  红着脸将丧曲一遍遍朝天空送去,

  天空不做任何回应,

  除了雨。


  一路走,一路听,

  唢呐声,干净有力。

  渐渐地,我对死亡生出了

  一丝信任和暖意。


  8.庚子·立春


  春天和春天,

  真的是一样的吗?

  一样的冰雪消融桃红柳绿,

  一样的山穷水复春风吹又生?


  这个春天昼伏夜出的蝙蝠被审判,

  一些人来不及和春天诀别。

  这个春天救死扶伤一命一世界,

  谎言真相地狱天堂。

  这个春天,每滴泪都是绝望,

  每个笑都像重生。


  ——“没有过不去的冬,没有不到来的春。”

  立春日,雨水打湿万物,

  佛堂布满梵音。


  9.阳光


  阳光慵懒,趴在书房的木凳上

  一动不动,像只打着瞌睡的大白猫。

  不久,它悄声地攀上墙壁,

  和一枚钉子擦出短促的火花。

  立在窗边的穿衣镜,情不自禁地将内心的荡漾

  传至屋顶。踩着猫的步子,在仙人掌的

  头顶舒展腰身,和一本书厮磨耳鬓。

  当孩子们开始在广场上喧闹,

  它沉沉睡去。虫鸣纷纷从草叶上起身,

  被它爱抚过的事物,都在侧耳倾听。


  10.丹桂与孤单


  丹桂开满了院子,

  我陷入怀念。

  去年十月,

  在杭州满觉陇的几个日子,

  因为它们的香气,也因为它们被雨水和风

  打落在沿途的路上,

  我体会到孤单的乐趣。

  孤单是条弧线,

  令人觉察到事物的变化与节律,

  和深藏其间的微妙火焰,

  而正因为借助了那一点被弯曲擦燃的光亮,

  曲径和通幽被赋予了意义,

  且比悲伤和绝望

  都略大一点。


 《北斗诗苑》编辑部

  顾 问

  陈广德: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在1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800多万字,已出版诗集、散文集、随笔集12部。获《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等200余次诗歌大赛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最佳编剧奖。

  路 东:诗人,作家,独立学者。1979年开始写诗,著有诗集《睡眠花》《不俗即仙骨:草圣林散之评传》等,现居南京。

  张宗刚: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江苏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江海诗人》主编。主要从事当代诗歌、散文、小说的研究与批评。

  海 马:本名王勇。诗人,散文家,评论家。1966年5月生,江苏南通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鲁迅研究会理事。出版诗歌、散文、评论等各类著作8本,发表各类作品数百万字。

  沙 克:一级作家,文艺批评家,主任编辑。上海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研究员、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学艺术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文艺家》杂志副总编辑、艺术总监。出版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艺术评论等20多部著作。

  总 编

  高 翔:笔名野村、高瞻远,资深媒体人、诗人、影视编导。1982年发起创办南京大学“南园诗社“并任社长。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新华日报社、扬子晚报社、华人时刊杂志社、新华社江苏分社等新闻机构任职。1986年,作为核心策划人、发起人,创建了名闻遐迩的“诗人角”。著有个人诗歌专集《空地》,作品入选多部诗歌选集。

  主 编

  雷 默:出生于江苏海安,现居南京。20世纪90年初提出“新禅诗”,并进行写作实践。著有《新禅诗:东壁打西壁》《雷默新禅诗精选》,作品在国内外多种文学杂志刊发,并收入多种重要选本。“悟空证实,由实及空”是其诗学核心,倡导汉语诗歌写作“化古、化今、化欧美”。

  责 编:陈 娴

  美 编:孙静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