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走进临沧市云县后箐彝族乡各村各寨,那满目的红花,如同织女的红绸,轻轻铺展在大地上,绽放出无尽的绚烂与热情。
在这片红花的海洋中,药农们正在抢抓农时,熟练地采摘着一朵朵饱满的红花。他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动作敏捷而高效。近年来,红花不仅以其绝美的姿态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更以其珍贵的药用价值,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红花,也称滇红花,从名字就可窥探出云南的味道。它种植简单,周期短,见效快,是医药界的宠儿,市场需求如饥似渴。在后箐,红花无处不在,公路旁、山坡上、田地间,它们以最鲜艳的姿态,向过往的村民们展示着田园的魅力。
在当地菠萝村,村民们巧妙地利用农闲时光进行轮耕轮作,让烤烟与红花共舞,粮食作物与红花争艳,往年在冬季闲置的土地因此焕发了生机,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为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通过发展红花种植,许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每年仅采摘费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据统计,该乡共种植红花3005亩,亩产值可达20公斤至30公斤,按照今年每公斤10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红花总产值将超过700万元。
后箐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红花产业不仅是后箐乡的特色农业产业,更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通过发展红花种植,为菠萝村等村的农旅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如今正以红花为媒,打造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联动的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据了解,2024年末,云县全县中药材农业产量达1.29万吨,比上年增307.5吨,增长2.45%;农业产值达4.65亿元,比上年增1018.50万元,增长2.24%。在未来发展中,云县将坚持企业主体、党政服务、科技助力、金融加持、媒体推广“五方协同”,推进中药材产业质的有效提升,促进群众增收。(张余嘉、沈仕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