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参观江浦七佛寺。

  出城,沿着森林大道向北,约六七里地,走近黄山岭(古名黄悦岭,又名黄叶岭,又黄岩岭),有一条右拐的马路,今名“七珍线”,再走上数里路,就看见一小片黄色的建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

  这是一条新修的马路,触目皆是蓊蓊郁郁的绿色,草木的气息裹着春天的花香,把人怀抱着,让你忍不住停下来,四处张望,右手边有石砌的围墙,上面写着“不老村”数字。

  过了这堵墙,往坡下走又数百米,那一片黄色的建筑愈走愈近,终于走到建筑跟前,一溜三间屋,硬山结构,额上写着“七佛寺”三字。樱花或者桃花,在春风中洒落着花之雨。

七佛寺山门殿

  七佛寺,背倚一座大山,东面是山坳,草木掩映之下,洋溢着一方池水,一种世外桃源般的诱惑从中展现出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这首诗写的是六朝时期的江南春景。

  从县志里读到,出县城北门,老山南麓的山野中,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少寺庙,以及其他亭台楼榭。东北郊一里多有白马寺、白马书院,明朝早期修建,峰环泉绕,竹木深秀,旁为慕贤祠;又东一里,有龙华院,倚山而构,竹篱曲径,小桥流水,清幽绝尘,院内有枕山堂;北门外有北城庵,顺治十年建造,松竹森森,掩映山郭,有超然远俗之致;城北十五里有石洞庵,庵左有石洞,洪武年间,僧季潭栖此,精舍幽深邃密,明成化年间进士石淮读书于此。清代江浦文人张凤文作《游石洞庵》诗,如下:


  幽洞云常护,人间别有天。

  石莲欹古磴,霜柏老寒烟。

  野鸟穿林度,山僧抱膝眠。

  寻幽来此地,尘念一时捐。


  七佛寺是老山南麓众多寺庙中的一间。它位于老山中椅子山牛角湾谷地,众山环绕,极为幽僻。明正统九年(1444),僧人普春创建,奏准赐额。传说旧有僧房寺舍100余间,后毁于兵燹。1995年原址上重建。

  今七佛寺屋门前左右各蹲着一个石狮子,入门是三间佛堂。穿堂而入,拾级而上,可见一个很大的四合院,院里摆放着香炉宝鼎,鼎后是五大间正殿。

  殿右花坛边上,旧石础、残碑、佛像的残肢断臂等等,历历可数。

  现任主持法号定忠。我来拜见的时候,正一个人坐在僧寮里。

  人很安静,也很朴实。寒暄几句,带我去参观“七佛宝殿”,就是穿堂可见的那五间正殿。

  大殿里供奉着七尊佛,外观一模一样,约一丈高。从右向左,塑像前标牌依次写着: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释迦牟尼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和迦叶佛。

  佛陀众多,为什么要建“七佛寺”集中供奉这七尊佛呢?

  我问,和尚答云:

  这七佛合称“过去七佛”,又称原始七佛。据《大藏经·佛说七佛经》记载,娑婆世界过去曾有七佛,而释迦牟尼(Sakyamuni)是最后一位,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毗婆尸佛(Vipasyin)、尸弃佛(Sikhin)、毗舍婆佛(Visvabhu)、拘留孙佛(Krakucchanda)、拘那含佛(Kanakamuni)、迦叶佛(Kasyapa),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佛,是过去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普度众生的七位佛陀。

  这七佛各有的度人之法:

  1.毗婆尸佛:意译为“观”,主张人当智满如月圆,遍见一切;魄尽惑亡,净观万物。既圆且净,可谓“胜观”“胜见”。为七佛之首。其出世时间,距今有九十一劫(一劫为13.4亿年)。

  2.尸弃佛:意译为“火”,认为人当有“无分别”之智,此为最“根本智”。为“七佛”之第二佛。

  3.毗舍浮佛:意译为“遍一切自在”,认为烦恼(无明)断尽,于一切处无不自在,此为第三佛。

  4.拘留孙佛:意译“所应断”,认为人应当断除一切烦恼。

  5.拘那含牟尼佛:意译为“金寂”,认为金则明现,寂则无碍。

  6.迦叶佛:意译“饮光”。认为通过修持,人则身光显赫,能饮蔽一切世俗光明。

  7.释迦牟尼佛:意译“能仁寂默”。因为“能仁”,不住涅盘;因为寂默,不住生死;悲智双运,利物无穷,故立此号。原名乔达摩·悉达多(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

  ……

  我们在七佛寺寮房里谈佛论道很久。

  住持僧定忠指着地上几块石础告诉我,七佛寺是在原址上复建的,抗战前这里尚有僧房一百多间。

  寺庙背倚帽子山,左近老鹰山,右眺香山(象山),门前半亩方塘,是寺庙的放生池。放眼四望,春花绿树,山水掩映,果然如旧县志所说十分幽僻。

  庙里眼下只有定忠一个僧人。我很好奇,为什么?僧人幽幽地说,现在能守得住寂寞的人不多了……

  告别住持,我一个人把寺庙所在的这一片山谷走了一遍。古木高耸,野花披离。池边芦苇摇曳,是一片美丽地,也是一片幽僻地。

  是的,眼下活在这个世界的人,追求的是奢侈繁华,很少人能够享受这种安静之美了。

  毗婆尸佛教人智满如月;尸弃佛教人勘破物我;毗舍浮佛教人随遇而安,“无处不自在”;拘留孙佛教人远离“无明”(蒙昧糊涂);拘那含牟尼佛教人平心静气;迦叶佛教人“无欲则刚”,教人修身养性,蔑视俗世一切灯红酒绿风花雪月;释迦牟尼佛教人悲智双运,大彻大悟。

  我从七佛寺启程回走的时候,忽闻寺里钟声响起,悠悠回荡。

  已走出去很远很远了,感觉仍有梵音佛语萦绕着我……

  

2015年4月10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