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鹰眼观军旅”(ID:yygjlv)、李家城说和阮云宝

  在中国东北的边陲,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土地,它被誉为中国最窄的领土,仅宽8米,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历史上的防川曾孤悬海外与内地之间只有两处“地狭”。1957年,最窄的洋馆坪段被图们江水冲断,我国公民长期借走前苏联领土进出此地,防川地区遂成为我国的一块“飞地”。

  1983年8月8日,在图们江中用青石填筑而成的洋馆坪堤路通车,至此这块“飞地”才有了自己的通道。


  1992年政府投资建设了洋馆坪大堤,彻底解决了通行困难。洋馆坪大堤不仅是连接中国海外飞地——防川村的唯一通道,也是中俄朝三国交汇的重要节点。

  洋馆坪大堤的历史故事始于清朝,当时这里是满族先人乌库化部的故地。1886年,俄国在此立界碑,试图将敬信镇划入其领土。

  中国历史上的名臣吴大澄在中俄边境重勘时,巧妙地运用外交和地理知识,成功使这片土地重新归于中国。

  1919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这片领土虽在外蒙古的争议中经历了波折,但最终仍属于中国。

  1957年,洋馆坪大堤因图们江水冲断,造成防川村与大陆的隔离,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83年洋馆坪堤路的建成。

  1992年,洋馆坪大堤的全面修建,标志着这一历史难题的彻底解决。这段历史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坚持和智慧,还见证了国家对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

  洋馆坪大堤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它位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交界处,东侧是俄罗斯领土,西侧则是图们江与朝鲜的分界。

  防川村不仅是边境口岸村,更是中国通往俄罗斯和朝鲜的重要通道,对于加强这三个国家间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交流具有特殊意义。

  洋馆坪大堤的存在,也是中国国土完整的象征,反映了国家主权的坚定和历史的沉淀。它见证了中国边界的稳定和发展,是边防官兵忠诚的岗位,也是中国人民爱国情怀的体现。

  下面我们说说洋馆坪大堤的那一头——“飞地”防川。

  防川位于珲春县的最东端,坐落于《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62页提到的张高峰下,与朝鲜一江(图们江)之隔,与苏联接壤。

  每年图们江封冻后,从圈河大队水流峰下的莲花洞到防川,要紧贴苏联的铁丝网走五十多里狭长的路。

  其中有二段路由于长期被图们江水冲刷,国土流失,只能走苏联“借”过我们的“让道处”(其实这都是中国的国土,为苏联长期占领的),所以,当时的防川在地理位置上是个总面积为十四平方公里的“陆地小岛”。

  从防川下行十五公里就是日本海。

  抗日战争时期,防川曾经发生过苏联红军与日军激烈的张鼓峰战斗,日军损失惨重。

  五、六十年代防川还在我国控制之下,那里还居住了一百多户的朝鲜族居民,但后来上级以“军事要地,不得居住”为名,让所有的居民都迁回内地,结果防川有七、八年没有住户,而苏联乘机向我方挪铁丝网,蚕食防川。

  一直到1965年,敬信公社有28户朝鲜族社员又迁回到了防川。这年的八月,防川遭遇特大洪水,将防川淹得只剩下一个小山包。一百多口人和牲口都挤在小山包上。

  张高峰的苏军指指点点,幸灾乐祸,以为洪水会将中国人都撵走。但这些社员并没有被洪水吓倒,在当地边防军的大力支持下,在洪水退后,立即掀起生产自救,在防川站住了脚。

  珍宝岛事件后,苏军在防川一带活动频繁,日本海上还经常有苏联、日本的军舰活动。每到晚上,苏军的探照灯将防川照得很亮。还不时可以听到苏军的打靶声、飞机坦克的轰鸣声。

  由于战备的需要,防川实行全民皆兵,民兵与边防部队一起站岗、放哨。

  也由于是战备的需要,防川当时是省、地、县三级的战备与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防川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姜泰元还成为党的“九大”代表,一名民兵代表还到北京参加国庆二十周年的观礼。

  防川从1968年起有珲春、长春和辽宁的27名知青到这里插队,组成一个集体户。

  防川的生活条件是相当艰苦的。防川一边靠山,一边靠图们江,离日本海近,风大沙多。

  冬天特别寒冷(一般都在零下二十多度),图们江上结的冰厚达六、七十厘米,江上都可以开汽车、跑拖拉机。而夏天蚊子、长虫、跳蚤、草爬子又特别多。

  那时,虽然防川产大米,但人们却以吃玉米做的窝头为主,而喝的是“酱木里”。

  白天搞农业生产,晚上搞战备(主要是挖战备山洞),的确相当辛苦。

  防川实行全民皆兵,年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男女民兵都发枪。

  半自动步枪和手榴弹就挂在我们每个人睡觉的炕上。作为民兵,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安排站岗。

  每班岗站一小时,二人一班,一人一换,哨位在集体户住房后的山上,来回要全副武装摸黑顺着一人多高的土战壕走半个来小时,而且风雨雪无阻。

  夏天蚊叮虫咬,经常大雨如注,冬天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积雪达一米多厚,的确相当辛苦。

  参加挖“战备洞”的劳动。防川的后山先后挖出了三层山洞,而且这三层山洞都是互通的,一旦有情况,全防川的人员、牲口都能进入。

  另外就是修战壕。后山上的战壕可谓四通八达,设施也相当齐全,这都是知青和当地社员共同开挖的。

  秋季还有一种劳动是看青,又叫“看野猪”。由于当时的苏联边防军经常在边境一带搞军事演习,致使很多野猪都被驱赶到了防川。

  大量的野猪经常在晚上出动糟蹋防川农田的玉米、水稻等庄稼。因此,每年临近庄稼收割前,大队都要派出大量的人员昼夜看青,驱赶野猪。

  那几年,每逢重大节日,民兵都是全副武装在山上的战壕和“战备洞”里度过的。平时一旦边境上有情况,不论白天夜晚,刮风下雨下雪,一听到紧急结合的命令,立即全副武装奔赴指定的位置。

  民兵曾多次在半夜里紧急结合,全副武装地摸黑爬到与张高峰相距仅仅二、三百米、属于我方的“141、2”高地的山洞里,通过射击孔监视着张高峰上苏联边防军的动态。

  爬上去时大家都穿着棉大衣,到了高地后内衣都被汗水湿透了,稍微休息一下,又冷得浑身打颤。

  由于当时我国与苏联的关系相当紧张,边防斗争相当激烈,苏军经常在边防线一带挑衅。

  尤其在冬季,苏军常故意在防川的“借道处”制造麻烦,阻挠防川军民的正常通行,有时造成正常通行的中断,中断时间最长时将近一个月。

  如果此时大队有人生大病或重病,要到公社或县里就医就相当困难。总的来讲,防川的医疗卫生条件还是比较差的。

  当然,现在的防川好多了,2002年5月,吉林省防川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洋馆坪大堤全长888米,大堤北侧起始段立有“防川风景名胜区”和“联合国世界公园”两块石碑。

  联合国世界公园由韩国女士崔珉子教授发起筹建,旨在加强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的经济文化合作,是横跨中、俄、朝三国的世界公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