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辟疆的好友龚鼎孳在1650年(庚寅年)三月望日,为冒辟疆寿前一天(即三月十四日)聚集在一起饮酒,在酒席中详述金阊始末,竟达通宵,之后又为冒辟疆的生平大节作了叙述,在诗句中有:“辟疆约略言如此,双颊津津犹未已。黄鸡三唱晓缸青,浮白高歌送吾子。忆君四十是明朝,清酒平原兴已饶。” 从中可以看出冒辟疆明天是四十岁大寿,但是他竟通宵叙说董小宛的事,可见这时冒辟疆满脑子是董小宛,正因为董小宛已离开了,才会有这种情况产生。P1555

  龚奉常诗全篇,见《定山堂》集中,题云《金阊行为辟疆赋》。首先对金阊行这三个字作解释,阊是天门,也指皇宫的正门,张衡《西京赋》正此宫于未央,表峣阙于阊阖,金即后金,也就是满清,金阊行三个字就是指行到后金的皇宫正门中去了。

  诗云:

  墓春柳花吹雪香,故人坐我芙蓉堂。酒酣烛跋诗思歇,欲言不言还进觞。共请故人陈夙昔,十年前作金阊客。朱弦锦瑟正当楼,妙舞清歌恒接席。是时江左犹清平,吴趋美人争知名。珊瑚为鞭紫骝马,嫣然一笑逢倾城。虎丘明月鸳鸯桨,经岁烟波独来往。茶香深夕玉纤纤,隋珠已入秦箫掌。窦霍骄奢势绝伦,雕笼翡翠可怜身。至今响屟廊前水,犹怨苎萝溪上春。临风惆怅无人见,双成烟雾回鸾扇。绮阁青灯伴药炉,桃花瘦尽春酲面。横塘风好不回船,啮臂缘深子夜前。促坐已交连理树,同心宁学独枝莲。桃叶渡江还用檝,龙舟锦缆开欢靥。孙刘事去水汤汤,金焦两点飞蝴蝶。登山临水送将归,裛粉亲沾游子衣。木刻斑骓人独去,啼憎乌桕手难挥。惟悴空闺衣带缓,刀环梦逐征鸿断。桂华清露碧成团,鸣榔到日秋光满。乍离乍合事无端,不赠当归赠合欢。侠骨自能轻远道,长思不待祝加餐。尔时结交多畏友,正色相规言不苟。幡然意气重金钗,急之勿失真佳偶。片帆东下舞衣斑,又载明珠江上还。风雨熟坳扬子渡,车轮长转望夫山。殷勤为信玄霜约,四海肝肠谁可托。翩然一片有心人,义重恩多沁香泽。黄衫骢马此缘奇,玉镜台前鬓影移。岂有鸾鎞堪浪掷,百年天意在蛾眉。七宝装车九霞幔,支机星采摇银汉。雍睦能调沩内琴,幽贞对举梁鸿案。南陔天壤乐难支,鸠杖相扶上寿时: 花竹一门封太古,始知佳妇似佳儿。风尘动地人蓬转,潘鬓萧疏沈郎倦。桃笙玉臂自支持,患难深情于此见。牙签湘轴尽经营,余事文人标格清。花里抽毫香博士,林中掠鬓女书生。辟疆约略言如此,双颊津津犹未已。黄鸡三唱骁缸青,浮白高歌送吾子。忆君四十是明朝,清酒平原兴已饶。一下缑山黄鹤背,扬州桥上听吹箫。人生此日称强仕,萧然独著名山史。柴桑岁月义熙余,薇蕨山川朴巢似。餐霞吐玉剩风流,南岳西川万里游。子安年少推才子,今日相逢未白头。旗亭好句双鬟谱,寒食东风动人主。羽猎长杨又一时,谁令英雄老歌舞。尽道元方孝友偏,平生隐德梦中传。板舆桓褐清门里,千尺松筠结大年。更起为君酌一斗,神仙游戏藏花酒。不须遥羡白云乡,栖乌各有长干柳。

  这首长歌,也就是写董小宛始末的《金阊行》,远胜过《帝京篇》《连昌篇》长歌。其长歌只有区区七百二十八个字,并没有数千言之多。

  在顺治七年三月十日之前,冒辟疆躺在扬州,他本来想和董小宛生离之后,欲去盐官,但是心灰意懒一直躺在客寓。他四十岁生日时其诗友纷纷前来祝寿,祝寿诗词带有喜气。但是只见冒辟疆恹恹不乐,甚是奇怪,后来看见龚鼎孳写的长达数千言的董小宛始末,知董小宛之真相,又看见顾媚娘为董小宛画的长达数十尺的“潇湘风云图”,知道董小宛与其生离了,所以又相聚时所作的诗均带有商音,即带有悲哀之音,而这篇长达数千字的写董小宛始末的《金阊行》并没有收入《同人集》中而是刊在《定山堂》集中,可以猜想这《金阊行》本身确有数千言,而不是数百言,只是被删去了“有碍”之句,所以不得“全豹”,如果“全豹”得以见天日,董小宛的真相早就昭之若揭了。那么冒辟疆的灭顶之灾也会招之即来。

  为什么会认为这是一首不完整被肢解的长歌?因为从诗歌的押韵来看, 第一句到第四句,最后一个字为香、堂、觞,押的是三江韵。长歌的最后四句最后一个字为传,酒,柳,是十六尤韵。他的作长歌的方试是四句取一韵。但是内中有许多诗句,没有按这一规律,很有可能其中抽掉了许多句子,从而只剩下区区七百多字,而不是数千言。这仅是一种猜测,不作定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乾隆十六年,同人集作为禁书被查入官府,后由朝廷指派二位官员审核,删去许多内容,这篇“金阊行”很有可能因有碍语而被删减了。但是从这七百多字中还是可以寻出一些端倪的。例如,为什么称为“董姬之始末”如果董小宛是八年“死”了,那么七年还是好端端地活着为什么要称“末”呢?这不是在咒人死吗?另外长歌的第一个字即是“墓” 而不是“暮”字。“墓”和“暮”虽同音,但不通用,各具其意。这墓就是坟墓,《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按古时凡葬不堆土、植树者谓之墓。而“影梅庵”处的董小宛的衣冠冢就是不堆土,不植树的墓,而且碑是无字碑。

  世间上哪有写朋友爱姬的始末,第一个字就用墓,这不是在触霉头、在咒人死吗?可见龚鼎孳是知道董小宛和冒辟疆生离了,犹如死别。

  诗句中“隋珠已入秦萧掌”,夏瑚商琏隋珠,即夏朝之重器为瑚,商朝重器为琏,而隋珠,即夜明珠,也就是暗指董小宛,她已落入满清奉天的老巢的手掌之中。明朝开朝皇帝朱元璋,故称朱氏大明,朱乃赤色,赤属火,另外明字可拆成日和月两个字,日者阳之极也,也成火,所以朱元璋在致北元君主的信中称道:“今我朝炎运方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是认宗的火德,火为红色,火克金,这样朱元璋领导的反元武装,其旗帜是鲜红色。在洪武三年,关于诏考历代服色所尚,礼部奏言:“历代异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饰尚黄,旗帜尚赤,宋亦尚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以为治,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上从之。”从而可知秦尚黑,满清的根在东北,乃是黑土地,来自黑山白水。秦尚黑,所以把满清视作暴秦是理所应当的。萧也可暗指后金的萧太后,即满清。可以猜测是暗指董小宛已落入满清手中。“窦霍骄奢势绝伦”,在《影梅庵忆语》中,冒辟疆写陈圆圆被窦霍权家抢去,这里龚鼎孳如此写也是指董小宛被皇家恶势力掳去。也可指雕笼罩住了董小宛,董小宛被皇家恶势掳去,这种势力是无比强大的,是绝伦的。所以董小宛成了可怜的“翡翠鸟”了。“至今响屟廊前水,犹怨萱萝溪上春。”这就是指董小宛成了萱萝溪畔的西施,去施美人计,要实现复明灭清的计划。“临风惆怅无人见,双成烟雾回鸾扇。”则可认为董小宛是在江边临别依依,临风泣别无限惆怅,因为是悄悄进行着的,所以没有人看见。这“双成”就是董小宛,因为她居住在苏州半塘的双成馆,“双成”成为迷雾浓烟一般消失了,这“回鸾扇”三个字很特别。“鸾”则是指皇家,“扇”是扇风,在助董小宛乘船北上离开冒辟疆。后面一句“桃花瘦尽春酲面”七个字,龚鼎孳要求冒辟疆予以注解,冒辟疆口头答应了,但是迟迟没有动笔写,直到顺治八年,冒辟疆把《忆语》寄给龚鼎孳,要求他为董小宛写一份悼念诗或文章。龚鼎孳因为知道这是假死,所以迟迟没有动笔。因为他在北京,担任要职。所以反而在回信中写道:“想来董嫂近来身体无恙”。既然冒辟疆在顺治八年正月初二日才宣布董小宛死了,为什么在顺治七年四、五月份时龚鼎孳会写回信说:“董嫂无恙”。这不是通知冒辟疆董小宛已无事了,而且告知冒辟疆今后自己的夫人顾媚娘要仰面视望董嫂了,这就表示董小宛是进宫交好运了。

  “啮臂缘深子夜前。促坐已交连理树,同心宁学独枝莲。桃叶渡江还用楫,龙舟锦缆开欢靥。孙刘事去水汤汤,金焦两点飞蝴蝶。”单看上述几句诗句,可以理解为在子夜时分两人啮臂重誓夫妇缘,即使分手,但还是心心相印,促膝谈心永为连理树,是同心同德,哪怕你董小宛(号青莲)成为独枝莲。夫妇分手,董小宛渡江去了,用的是划船的短桨,故可认为是小船,但是等待着董小宛上船的却是龙舟,可见是皇室中派来的,而且看见人果真来了, 龙舟上的人笑颜逐开。这样把董小宛如何进宫的情况都清清楚楚的表达出来了,就像孙尚香离开刘备。从此以后就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了。一个去了金山即后金满清的地盘,一个留在焦山,心如火焚被烧成焦炭一样。一对恩爱的蝴蝶就两分离了。

  “乍离乍合事无端,不赠当归赠合欢。”可见龚鼎孳在安慰冒辟疆任何事都是乍离乍合的,是没有头绪可寻的。这里的“当归”不是中药,而是不要希望董小宛会回来,她正在成为一株“合欢草”,“侠骨自能轻远道”也就是说董小宛自有侠骨义肠,她自有主张,不怕千里遥,可望达到目的,所以“长思不待祝加餐”,冒辟疆不要长思而废寝忘食,要祝祷你多加餐才好。“风雨熟坳扬子渡,车轮长转望夫山。”在扬子渡口又经风雨,又是泣别,只见丈夫乘车离去,这叫董小宛眼望着远离的车子,就如痴女望夫一般,真愿自己成为望夫山。“殷勤为信玄霜约,四海肝肠谁可托。”此处的玄可作幽远的幽解, 说这是为了履行对幽燕满清之约,所以感叹道四海之内又有谁是可以托附的。

  “黄衫骢马此缘奇,玉镜台前鬓影移。”黄衫骢马则是指有权势之人,所以玉人的鬓影也要从良人的身傍移开了。“岂有鸾鎞堪浪掷,百年天意在蛾眉。”哪有把鸾钗胡乱地抛掷的,百年夫妻的缘份,即天意全在蛾眉娇娘处。

  “忆居四十是明朝”点明时间是写于三月十四日,因为明天三月十五日是冒辟疆40岁生日,诗的最后二句为“不须遥羡白云乡,栖鸟各有长干柳。”

  在民国期间已有过一场争辩,国学泰斗孟森先生认为董小宛不是董鄂妃, 他写了万余字的文章,可谓是一锤定音。

  孟森先生认为“结句芝麓自鸣得意,盖诩其亦有横波夫人。因为一时俊选,不须徒羡宛君,是时正龚与横波久羁吴越,将起复北上矣。”

  孟森先生真是闭着眼睛说瞎话,此时的龚鼎孳是什么身份,冒辟疆又是什么身份?一个是堂堂京都大官,顾媚娘是诰封夫人。董小宛如果在此时没 “死”,还是一介布衣的小妾,两个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何来横波夫人要徒羡宛君,真是天方夜谭。只有董小宛到了北京进了宫,那时龚鼎孳会写信给 冒辟疆说横波夫人要仰面看董小宛了。这首长歌的二句结句应该理解为“董 小宛已如白云一样飘去了,以远处为家乡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恨到来各 自飞,还有各自栖居在自己的长干柳上吧!”孟森继续解释《忆语》:《忆语》又曰:“客岁新春二日,即为余抄选全唐五七言绝句上下二卷。是日,偶读七 岁女子‘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之句,为之凄然下泪。至夜,和成八绝, 哀声怨响,不堪卒读。余挑灯一见,大为不怿,即夺之焚去,遂失其稿。伤 哉!异哉!今岁恰以是日长逝也。”云云。所云“客岁”,即是庚寅。所云 “今岁”,即是辛卯。新春二日长逝,其确是如此。

  其实“客岁新春二日”,正是冒辟疆强迫董小宛北上进京,董小宛誓死不愿,所以作了“五美吟”见《红楼梦》六十四回所载。她宁肯做虞姬,自刎于项羽怀中,或效仿绿珠为石崇堕楼,最好如红线女一样,和李靖一起出逃,决不愿当西施,实施美人计,弄得不好被剁成肉酱。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 能答应做王昭君去和番。冒辟疆在被抄家且被威胁要挖祖坟的情况下,只能交出董小宛,所以董小宛会以七岁的小姑娘的口吻尚嗟世人,异雁不作一行归。就是说你这个夫君连飞禽也不如,飞禽尚知要一行归,你倒好,要把我一脚踢开,抛弃了。这使冒辟疆十分恼火,把董小宛写的诗稿一把抢来烧掉。这就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焚稿之由来。冒辟疆把董小宛居住的房间称为 “五美居”。P1555

  客春三月(也就是顺治七年三月)冒辟疆欲重去盐官,访患难相恤的各位朋友。来到了邗上,为同社的朋友所挽留,冒辟疆写道当时余正四十(这就是顺治七年1650年,而不是冒辟疆对外宣称的顺治八年1651年)各位名流都在为他赋诗以祝贺他四十岁生日。写到这里,就很奇怪了,冒辟疆在四十岁生日时,不在自己的家乡过,而是要跑到盐官去,去那里是为什么?还不是怀念他和董小宛患难与共的日子,还不是去董小宛在盐官的葬花之处? 可是他到了扬州被诗友挽留,一直居住了四个月。而且是一直卧床不起,并不是生病,而是因为董小宛已离开自己,生趣索然无味。在冒辟疆四十岁生日时,他的好友也就是“龚奉常(鼎孳)“独谱姬始末”成数千言,《帝京篇》《连昌宫》不足比拟。”更令人奇怪的是龚鼎孳还对冒辟疆说:“子不自注,则余苦心不见,如‘桃花瘦尽春酲面’七字,绾合己卯醉晤,壬午病晤两番光景,谁则知者?”冒辟疆当时答应要给其下注解,但是没有马上动笔。那么为什么龚鼎孳会要冒辟疆写注,以注明来龙去脉,因为看了龚鼎孳写的这篇文章会在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龚鼎孳究竟不是冒辟疆,要写董小宛始末应该由冒辟疆来写更为详细,更为贴切。龚鼎孳不愧是个老狯,在这篇始末前冠上一个题目为“金阊行”,切不要以为董小宛是苏州人,去了苏州的金阊门。这“阊”是天门、是皇宫的正门之义,“金阊行”就是指董小宛行到了后金的皇宫,这和《红楼梦》中“秦可卿淫上天香楼”一回中脂批写的四个字“金瓶壸奥”,作为读通整部《红楼梦》的大关键。(这“壸”指宫中巷道; 奥;室隅。“金瓶壸奥”本意是指红楼梦作者在创作中借鉴了《金瓶梅》写作技巧上的奥妙之处,也就是说作者深得《金瓶梅》创作艺术表现手法的精髄娴熟应用到《红楼梦》中了。当然,将“金瓶壸奥”理解为“指董小宛进入了后金皇宫的深奥处,就如入了瓶内,再也出不来了”的暗喻,应当是不无道理的。)然而龚鼎孳知道董小宛此时已离开了冒辟疆,冒辟疆心事已乱,无心动笔写这种文章。所以由龚鼎孳这位最了解冒辟疆和董小宛事情的人来写未尝不可。但是需要冒辟疆作注释,这样文章就更趋完整,更可使人看得明白。

  尤其是董小宛有些情况不可对外人道也,例如和冒辟疆一起参加反清的斗争; 例如董小宛失散,成为“鬼妾”;例如董小宛去了北京等等。只有冒辟疆更知道利害关系,对于一些不能透露的情节,冒辟疆可以把捏得更有分寸。所以龚鼎孳要求冒辟疆予以注解,但是冒辟疆心乱如麻,他没有立刻动笔。龚鼎孳的“金阊行”据说有数千字之多,但是在冒辟疆全集中没有刊载,只有在龚鼎孳的文集中有刊载,但是字数只有区区七百多字,可见已被删减了许多内容。另外,冒辟疆的后人在编辑“同人集”时竟连删减了的“金阊行”也不敢收录,可见他们是十分小心行事的。文章中的“酲时”,指酒醒后所感觉的困惫如病状态。这种状态正是当时冒辟疆所处的状态,因为桃花已瘦尽,即人面桃花不知何处去,其实是去了北京。作为冒辟疆就如春梦一场,就如吃醉了酒之后,刚醒过来,十分疲倦,不想动弹。再绾合两次和董小宛碰面的情况, 这“绾”作“系”解,绾合即系合一次醉晤,二次病晤。两次相晤是冒辟疆刻骨铭心的会晤,这两次会晤造就了他俩的结合,所以要冒辟疆把这些情况都说清楚,讲明白,让大家更清楚了解董小宛。(见影梅庵忆语)

  1651年(辛卯)顺治八年,冒辟疆41岁。

  王士禄在《读影梅庵忆语》后作赋,赋的全文如下:

  “往事销凝,久把残编,重读香魂如迸。映红栏,弱柳怜人;伴文奁,寒梅成媵。随氏清娱,羊家净婉,那堪相并。看月坐,拥书眠,雅称夫君情性。如意珠沉,断肠花发,人去春风病。叹馆闭双成,绮窗深靓,紫栈碧腴空剩。钏里流霞,是他年,鸿都私证。”

  在赋的后面有一行小字:弟礼吉曰:“缩笔长恨歌,词省而意具。”

  从这篇赋中可以看出写的人毫无悲伤之情,而且最奇怪的是那一行小字, 即“弟礼吉曰”弟就是指王士禄;“礼吉”这二个字,礼是动词而不是名字,即以礼祝吉说:“这是一首缩小的长恨歌,但是不要看其词少了,但是具有深远之意,要细细地体味才行。”那么,是什么内容值得细细体味呢?那就是如意珠沉,这“如意珠”是指董小宛。冒疆疆一直把董小宛视作如意珠,这珠没有毁,没有灭,而只是沉没了,沉在哪里?即沉在北京深宫内院之中,所以造成断肠花开放。这断肠花就是白海棠花,在《冒辟疆全集》中,冒辟疆把白海棠花论定为断肠花。所以在《红楼梦》中专门有“白海棠花”的许多诗篇和文字。后面则是“人去春风病”五个字,人去即董小宛去了,造成春风即冒辟疆病了。

  再有五个字“叹馆闭双城”,这就是指在苏州的董小宛和其妹妹董年所居住的双成馆,双成又是董小宛的别名,这双成馆只是关闭了,并没有消失,所以双成馆还有再开放的时光。“钏里流霞”,也就是董小宛和冒辟疆分手的时候,把身上从头到脚的装饰品全部卸了下来,只带去了一只如流霞的金镯子。最后七个字最是重要即“是他年,鸿都私证。”(鸿都,汉代朝廷藏书之所。《后汉书·儒林传序》:“乃董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 、兰臺、石室、宣明 、鸿都、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晋王羲之《书论》:“ 蔡尚书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唐王昌龄《灞上闲居》诗:“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 。”李云逸注:“ 鸿都,汉代朝廷藏书之所”这里的鸿都代指北京。“钏里流霞,是他年,鸿都私证。”就是说等到在北京相会的那一年,这金镯子就是我们私下相认的证物。)由此可见王士禄是知道

  董小宛北上了,所以虽然写的赋是悼亡之赋,而实际上是给冒辟疆一种希望,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小字,说这是:“词省而意具。”王士禄是冒辟疆的好友,所以知情甚详,写出来的词是可信的。 P599

  1651年(辛卯)顺治八年,冒辟疆41岁。

  冒辟疆写八首诗,现分析其中三首诗:

  第一首诗:

  冒辟疆过海陵(泰州)与邓孝威话旧,写四首诗“十年诗赋共琳琅,昨岁秋风失雁行。南国上书聊复尔,西国一晤渺相望。锦衫入月翻埋照,丹桂攀天敷异乡。何似草玄仍寂寞,故人重对倒壶觞。”

  这句“丹桂攀天敷异乡” 后来改“敷”为“落”,这样“敷异乡”和“落异乡”意思大不相同,这敷是布、施之义,也就是到了异乡。“何似草玄仍寂寞”这草当然是千里草董小宛,而这株千里草成了玄青色的,即成了在满清黑土地生长的草了。估计此三首是写在顺治八年,因为有一句“昨岁秋风失雁行”,在顺治七年失雁行了,这就可推断写于顺治八年。

  第二首诗:

  “萧条世外与天游,陡地狂狺竟作仇。幻影山魈凭恶梦,无风波浪到虚舟。破家此日元为福,下石何人未敢尤。闭口磨兜兼闭户,偶来文晤已深秋。”

  这首诗写董小宛到千里之外,即作天游了,所以冒辟疆身傍就萧条了。突然狂狺竟然成为仇敌,这狺即猛犬的叫声。而梦幻般的山魈如恶梦地在恐吓着自己,虽然没有风,但是波浪汹涌,涌到了虚舟。为什么会是虚舟,其实龙舟把董小宛接了去,到半途为了防止被劫,就改乘车马了。所以舟就成了虚舟,使冒辟疆的江湖兄弟空忙一场。董小宛去了北京,家破了,从此日开始是元为福。这“元为福”三个字作何解释,一则是说破家了,但是祸福相倚,看似是祸其实是福。这“元”也可视作董小宛离开了,家中没有了董小宛,她去了北京,由多尔衮把其由女吏升为元妃。而这元妃在《红楼梦》中也就是省亲的元妃,原来是董小宛成为元妃,而且多尔衮死于非命,董小宛反而进宫了。那些落井下石的人,我也不对他们有什么责怪,此处的尤作责怪解。那些下石的人是谁呢?无非是想出美人计的顾炎武、归庄、钱谦益,甚至还有洪承畴,此时的冒辟疆对他们不再抱恨责怪了,要闭住嘴不能对外讲, 也要闭上门户,不能轻举妄动,偶然来一次以文交友,这时候已是在深秋时分了。

  第三首诗:

  “浩空望气俯层霄,客舍中秋共廓廖。十载清溪重得月,几人藻思涌如潮。百蛮开诏偕仙侣,宪署题诗忆旧寮。金马浮沉音信沓,燕云翘首倍魂销。”

  这首诗的最后二句甚有意思,就是说董小宛如王昭君一样,马上弹琵琶和番,到了后金即满清的宫殿就杳无音讯了;(燕云,古有“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是指后唐清泰三年(936)石敬瑭为求称帝,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这里代指北京,代指在北京的董小宛。)冒辟疆眼望着那北方的董小宛,使自己魂都销除了。P215-P216

  冒辟疆写了一首诗为“咏白秋海棠”。

  “自昔娇红惜断肠,何来皎皎发孤芳。清秋小读谢莊赋,明媚平分虢国妆。玉砌夜凉殊寂寞,纱窗露浥更凄凉。金衣蛱蝶如相过,悞恋何郎是旧裳。”P208

  这个娇红自然是指董白,即董小宛,她人命运就如白秋海棠,就是断肠花。她皎洁有孤芳,何来虢国妆?还不是说她是进了宫,成为虢国夫人。三个董鄂妃与唐明皇的杨贵妃、韩国夫人、虢国夫人正巧相对应。但是在玉砌的皇宫,分外的寂寞,更加的凄凉。这金衣蛱蝶分明就是后金有家敌,因为顺治娶其为贵妃,她们成了一家人,这不是家敌吗?“蛱”与“家”谐音,“蝶”与“敌”音近,董小宛错误地恋上了从哪里来的情郎?她还是穿着我的旧衣裳,因为虽然她的身子是顺治的,心还是属于冒辟疆的。正因为冒辟疆对白秋海棠有着强烈的情感,所以他在写《红楼梦》时会写下六首咏白海棠诗, 还用贾芸名义写下白海棠帖(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1652年(壬辰)顺治九年,冒辟疆42岁。

  冒辟疆的诗友赵而忭应冒辟疆之命,在秋末时写了七阕悼宛君,在前言中竟用了“非敢觞哀聊当生”几个字,这是最直白地道明了董小宛没有死, 而且还活得好好的。

  下面是其写的一首词:

  “问红花饭影,白袷衣心,结朴为巢。七载冬哥梦,自新人如玉,翡翠兰苕。夕阳不管天意,偏误董娇娆。看洛水飞晨,缑山冻夜,宇宙无聊。潇潇岁寒信,即癙著忧幹,堪把悲條。也莫倩玉粉,使湘君明月,空以魂招。但能绣影朱雀,生死一名娇。劝得趣凝妆,因风忽漫咒春桃。”(用辛稼轩《忆旧游》调。) P641

  其中“七载冬哥梦”这七载和冒辟疆一向宣称两人相聚九年就不合了。这七年道破了真相,他们两个人确实只相处七年而不是九年,那就是董小宛进京是顺治七年而不是顺治八年,冒辟疆为了避免多尔衮死于顺治七年十二月份。如果写董小宛是在顺治七年进京,则多尔衮之死与董白董年有关,所以把进京时间推迟了一年。另外在1645年初以及秦海遇难董小宛和冒辟疆又分离了一年时间,所以赵而忭故意在此点破,让有心人从中求真相。

  那“洛水”“湘君”都把董小宛比作了潇湘妃子。还有“生死一名娇”是何意,死就死了,怎么会有“生”。那么这名娇是在生死之间,是生也可能死。那么就可以理解为是假死,是真生。另外还有版本是“生死一名桥”,是 “桥”而不是“娇”,这座桥是有名的桥,即可以通生死的,那就是说生死互通,你说她死了,她是活的,你说她活了,却是死的。

  再下面是“劝得趣痴妆,因风忽漫咒春桃。”这里用“劝”字好生奇怪, 难道人死是要劝的吗?是劝死的吗?死了而且是“得趣”,董小宛这位痴情的女子是得趣而去的。这“趣”是什么呢?即她被劝通了,身怀大义,担当了西施角色,去进行一场危险的光荣的反清复明的斗争了。

  下一首词:

  “惹梦千山,错料古人红雪。凤桐鸳梓,但柔心九结。脂粉世界,允矣光匀玄阙。银台而后,又逢奔月。卜夜鼍更,到于今,憾未歇。百年名姓,倩朱笺开揭。欢娱自评,失意何妨明说。怜他长在,履新佳节。”(右调《传言玉女》韵。)

  这首词中的“允矣光匀玄阙,银台而后,又逢奔月。”董小宛允诺冒辟疆的要求之后,光耀四射,就如嫦娥奔月似地离开了,到月宫。到玄阙,其实就是到清宫银台。

  词的后面几句:“到于今,憾未歇。百年名姓,倩朱笺开揭。”写明冒辟疆直到如今,仍是满腹遗憾。但是董小宛所作的事,在百年之后,在朱笺上自然会揭开,露出巾帼英雄真相。词的后面几句“欢娱自评,失意何妨明说。怜他长在,履新佳节。”更是明白,冒辟疆失意了,既然失意了,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而是吞吞吐吐,含含糊糊,欲说还休,说不清道不明。董小宛在别处已履行新的职务,在过她的新的佳节良辰了。

  赵而忭另一首词:

  “灌尽秋心惟笔露。容得人琴语聚。粉案谁怜取,想流螢照前依觑。几写丹翘皆失绪,领受天边薄暮。玄鸟虚行处,可知魂勒风何去。”(右调《惜分飞》,用宋人韵。)

  这里面的“玄鸟虚行处”五个字,值得研究。玄鸟,本指神话传说中的神鸟,一般指燕子。这里当然是指董小宛,这“虚行”就是假行,“虚”即 “假”,可见也是说其死是假死。P210

  还有一首:“占琳华。一廉秋影如天涯。如天涯,重重写使,可偎鸾车。古今名质同朝霞。表眉山色陈隋遮。陈隋遮,绝群桃叶,失影琼花。”(右调《忆秦娥》,用李夫人韵。)这一首词“如天涯,重重写使,可偎鸾车。”这“使”字很重要。就是指董小宛身负丈夫以及钱谦益等忠良义士的使命走天涯,既然是走天涯之车, 即偎在多尔衮等满清主子的鸾车上,这和《红楼梦》中的元妃进宫相似。P229

  巢民先生贻宛君奁中藏扇索书再题二绝句:

  “过江书索扇头诗,检得遗香起梦思。金锁涩来衣叠损,空箱须记自开时。

  湘君浥泪染琅玕,骨绌轻匀二八年。半折秋风还入袖,任他明月自团圆。”

  在诗中写道,是冒辟疆给过江而来的吴伟业一把董小宛的奁中的藏扇, 并向他索取诗歌。他再写了二首绝句:

  第一首诗的最后一句:“空箱须记自开时”这就是安慰冒辟疆,如今这空箱也就是指房中空了,少了董小宛,但是会有自己开的时候,也就是说你会等到她回来的时候,这诗句不是和《红楼梦》中第一回贾雨村所写的“咏怀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相仿吗?

  第二首诗的开头一句:“湘君浥泪染琅玕”就是指董小宛为湘君,她泪水哗啦啦地流下,染在你这块琅玕美玉上,可见冒辟疆的诗友均把董小宛称为江妃即湘君。

  诗的后面二句:“半折秋风不入袖,任他明月自团圆”这二句意思就很明白了,说明董小宛仍没有死,她仍可以如风一样,吹进你的衣袖中,秋风习习, 凉爽你的心,而且不要看如今月是缺的,还会有月圆时分,月圆了,就可以团聚了。P642-P643

  1653年(癸巳)顺治十年,冒辟疆43岁。

  如春十三日,冒辟疆的儿子穗禾在扬州成婚。

  1659年己亥年顺治十六年冒辟疆49岁。如春二月九日,为无誉弟赋花烛作诗三首。

  冒辟疆的这位无誉庶弟是太史宫紫玄年兄的女婿,所以冒辟疆十分高兴,诗中写道:“家承甲第双金榜,宜孙载咏扬州月。”冒辟疆说:“自己到了三十四岁尚没有弟弟,如今两个弟弟均己成人,所以他十分高兴,他回想自己已经结婚三十年了,真是‘重庆齐眉膺紫诰’。”他又感到“百花争笑梦寒温,三值花朝合卺樽。”因为冒辟疆结婚在二月十四日,儿子嘉禾结婚在二月十三日,而其庶弟结婚在二月初九,都在花朝前后。这位庶弟一直是其老母怀抱在胸前的宝贝。老母七十岁时,老母命其庶弟先合卺再称觞。冒辟疆说因为他们三个人都是结婚在花朝前后,所以他在写《红楼梦》时,把《红楼梦》中的几位主角的生日存心写在花朝前后,可见冒辟疆著《红楼梦》之用心。P212

  1655年(乙未)顺治十二年,冒辟疆45岁。

  冒辟疆写《水绘庵约言》。

  文章中有“木石自顽,以识生愧。”这“木”冒辟疆认定为心目中的林黛玉。林有双木,林黛玉也就是他的爱姬董小宛。这“石”即是《石头记》也即自身,把董小宛和冒辟疆都认作是自顽,所以会“以识生愧”。

  另外也有一层意思是冒辟疆生平最喜爱的老朴树和英石。

  在文章中有“黄粱未熟,间制一麺。何必拨心,槐芽始荐。”也就是说黄梁梦尚未醒,这槐芽只有刚刚献荐进去哩。玄烨还是一个婴孩是槐芽。

  这些文字写于顺治十二年,董小宛正在宫中和顺治皇帝打得火热。所以冒辟疆认为把董白,董年两姐妹献荐进宫,正好做黄粱美梦,实现反清复明的大计。

  冒辟疆还引用杜甫的诗“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日聋。”这和天哑地聋相暗合,和《红楼梦》中的林之孝夫妇一对天哑地聋相吻合。P424

  1655年(乙未)顺治十二年,冒辟疆45岁。

  冒辟疆写“答李廷尉书”。 P380

  他回忆自己的祖父为守令十年,不名一钱,甚至可以到神庙享香火。在辛酉年(1621)他单身守酆都和石硅的少数民族的女名将秦良玉协力杀贼。终于保住名城。这秦良玉的事绩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史书上有记载,冒辟疆在写《红楼梦》时,把秦良玉演化成了林四娘予以歌颂。其祖父的墓表则出于倪文正公的手笔。

  冒辟疆为什么要写这篇书信呢?这是在回答李廷尉,因为台谕下宣,“欲为衰门表章”“三世镂心,刻骨南向”。为什么呢?主臣念先君昔为疆场扦禦之孤臣,今为憔悴羁孤之遗老,著作具在,不愧完人。请注意“主臣”二个字,主即顺治皇帝,臣即顺治皇帝身傍的一些人,他们认为应该表彰冒家三代人,都是完人。要知道这时间的节点正好在顺治十二年,董小宛作为董贵妃正在得宠之时,所以顺治皇帝会下令表彰冒府三代人。从而得出结论董贵妃就是董小宛。P380-P383

  这篇文章对研究《红楼梦》的专家说起来太重要了。一则在《冒辟疆全集》中从未提及过冒辟疆的家被抄检过,正如周汝昌先生说的那样,《红楼梦》作者如果没有经历过抄家,是写不出抄家的详细情况的。正如《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元妃省亲,如果家中没有皇妃省亲,也写不出这种排场的。所以说从《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可以反证董小宛作为董贵妃是来省亲过,何况脂批明确指出自己是亲身经历过的,而且还被妃子摸过头。脂砚斋为此在看到这方面的描述时流过泪,最令人费解的是冒家只是一个大明朝的遗留下来的贵族,与新朝满清没有一点关系,何来为冒家三代写表彰之理,冒辟疆的父亲和祖父又何曾扦禦疆场,看来这些均与董小宛有关。。

  1655年(乙未)顺治十二年,冒辟疆45岁。

  乙未年端午节前一天,冒辟疆在晚上见到赐衣,用杜少陵的韵写诗:“金镜夙传名,明朝夏始荣。龙舟嬉水急,玉臂试丝轻。予想人皆醉,凝愁我独清。菖蒲花夜发,初月见深情。”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是说在满清的金镜素来知道董小宛的名字,镜可分解成金与竟二个字,“竟”与“境”通,故镜可视为后金的地盘。“夙”作“素来”解。这“明朝夏始荣”既是指明天是端午节, 要开始繁荣了,也是讲希望大明朝在夏天开始要繁荣了,这和《红楼梦》中把南明当作荣国府是相合的。端午节划龙舟,内中暗示顺治嬉水是多么迫切, 也就是说顺治多么喜欢柔情似水的董小宛。玉臂正是暗指董小宛,她正在试看着这轻柔的丝织衣服。可以予想得到,所得到赐衣之人都是高兴非凡,陶醉了。可是只有冒辟疆是独个儿发愁而且是清醒的,因为他的内心是了解董小宛的深情的,董小宛只能在夜里暗中抒发她的情感。这“菖蒲”之质的董小宛的深情厚意,也只有冒辟疆望着这月芽儿才能体会到。这一年冒辟疆祖孙三代受诰封,这正是董小宛在起作用。P152

  在接到赐衣的第二天,也就是端午节,冒辟疆十分伤感地写了一首题为“端午日痛先大夫用杜韵”。

  佳节不能名,堂惟萱草荣。续丝翻命绝,採艾觉生轻。血照石榴色,魂销水镜清。去年双进酒,悼怛此中情。

  冒辟疆此时的心情当然是百感交集。在端午佳节,皇宫送来了衣服,但是不能堂而皇之地庆祝。父亲因为屈节造水绘园,郁闷了六十五天,强饭之身倒下,命赴黄泉。在去年的时候尚可为双亲进酒祝贺,而今只有老母健在, 看见的石榴色的衣服就如血一般,自己的灵魂也被地处后金之境的满清而销除了。这“石榴”和“镜清”均暗指满清皇宫。P152

  1657年(丁酉)顺治十四年,冒辟疆47岁。

  丁酉八月九日,冒辟疆在秦淮梅杓司,生病卧床,陈其年,戴务旃、吴子班、沈方邺、周式玉、陈大匡、刘王孙、方田伯来访。在病榻前竟日饮酒。同时在场的还有冒辟疆的两个儿子穗禾和丹书。冒辟疆连写了六首诗,都是关于鸡的,这和南明的六个皇朝是否暗合。鸡叫天明,即盼望大明朝到来,这和冒辟疆在康熙十二年下半年所写的洪门会书秘笈《海底》中的八首带鸡的诗如同一辙,而且把鸡当作凤凰。在洪门结拜兄弟加入洪门反清时,要斩凤凰的头,用“凤凰”的血和立誓人的血混在一起,然后各结拜之人都饮此血以立誓表示反清复明的决心。在陈寅恪写的“柳如是别传”中写参加之人还有钱谦益,龚鼎孳等人,此时冒辟疆开始写《红楼梦》。P154-P156。

  1657年(丁酉)顺治十四年,冒辟疆47岁。

  秋夜,在许敬业菊溪宪长的紫菭山房同冒辟疆和龚鼎孳大宪在一起赋诗四首。

  诗中写道:“吾生萧飒甚,终不唱鹂留。”这鹂留是陈后主谱的曲名。作为十分萧飒的冒辟疆很有骨气,他不想做陈后主要唱鹂留曲。冒辟疆为了反清复明的大业,毅然让董小宛充当西施去实现他的反清复明的梦现,可见冒辟疆的志气非同一般。第三首诗中有一句是“灯火秋偏盛,英雄老畏闲。翩翩徐孝穆,宫体赠红颜。”在宴会席上龚鼎孳即兴作绝句赠送给歌伎。P156

  1657年(丁酉)顺治十四年,冒辟疆47岁。

  中秋后四天,冒辟疆和陈其年、方田伯、吴子班、刘王孙以及冒辟两个儿子雨宿秦淮寓馆,即席作即韵诗。冒辟疆作二首诗,诗中“蕉鹿梦残前事远,雪鸿孤寄此身贫。”蕉鹿之梦已过了十多年了。另外董小宛离开自己也久远了,是不是没有记忆呢?其实未必,自己作为雪鸿也要留爪迹,他正在开始写作《红楼梦》了。P203

  这次立誓龚鼎孳也参加了,可见作为满清的大官,暗中也在支持反清复明,所以洪门的秘笈《海底》说及吴三桂,洪承畴都和洪门有关系,这一点应该相信。

  龚鼎孳的诗中写道:“不谓狂吟者,相怜病亦齐。”这就是说冒辟疆发狂了,就算生病,也要赶到南京来,不愿失去在一起的机会。“生涯仍虎兕”就是说到了顺治十四年,仍然是虎与兕在相斗,表示南明这头兕仍在和满清233/的虎在恶斗。所以《红楼梦》中的“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句话可以在这里得到完满的解释,那就是冒辟疆和他的朋友一直把南明和满清当作了“兕” 和“虎”。P1129

  丁酉年(1657)顺治十四年,冒辟疆47岁。

  冒辟疆因为峻度寄到岕片、宫香等等清佳,故作小诗以谢之。根据小诗文字大致可以判断是在顺治十四年发生的事情。峻度寄岕片、宫香、宣笺、诗扇、佛手、冻石种种清佳,欲作小诗以谢之,因忆李义山,有蝇婕麝鸾凤等成篇,学步一首。

  “兰露沾庐椀,灵芸閟药房。数番珍大内,一握试新凉。脾蜜凝香指,灯光切玉肪。秋轩陈众妙,研北斗潇湘。”很显然冒辟疆写这一首诗,很可能是在顺治十四年左右,因为那时董小宛已成为董贵妃,所以一开始用“峻度” 二个字,“峻”乃是“大”之义,《礼记·大学》帝典曰“克明峻德”。冒辟疆此处用峻,就是指皇帝的峻德恩赐。数次恩赐给冒辟疆大内物品,所以冒辟疆会写“数番珍大内”,即数次恩赐皇宫大内的物品,计有上好的岕片,回忆他和董小宛在一起饮茶吟诗作对的情景。另外还有宫香,这也是冒辟疆和董小宛的最爱,他俩在闺房中点香,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宣纸则是文人雅士的用品,乃是文房四宝之一。诗扇,可见在扇上是题了诗,这是董小宛的习惯。佛手这一物品,冒辟疆把其多次写入《红楼梦》之中。冻石则是酷爱石头的冒辟疆的痴癖。所以他会写“一握试新凉”,珍贵的冻石握在手中会感到一丝凉意。这些东西仿佛还凝结着董小宛的指迹香渍。在秋天的书房内,借着灯光把众多妙物珍品一一细赏,这是李义山即李商隐诗中所写的鸾凤之物吗?是的,这是潇湘妃子董小宛的赠物,所以冒辟疆在诗的最后一句点明了是潇湘即江妃,也就是董小宛,虽然他在诗中并没有明指是董小宛恩赐的皇家之物,但明眼人一下就明白是董小宛也就是董贵妃送的。P162

  1658年(戊戌)顺治十五年,冒辟疆48岁。

  戊戌年冬至前五天,戴移孝、陈维崧、石宝臣、郑子公、余啟美、张圮授等人写“小三吾倡和诗”。P1140

  佘啟美写的诗中有“逐鹿中原谁第一,登坛国土竟无双。”把冒辟疆推上逐鹿的首领。

  其中张圮授写的诗句:“谁将千古意,不作众人看。”在说冒辟疆已着手在写《红楼梦》初稿了。此外还有:“风前歌白雪,感动忽无端。”这白雪就是指董小宛,因为董小宛的小名叫雪儿,所以冒辟疆会无端地感动起来。

  陈维崧在他写的诗歌中有对诗句“瓯袅内家香”的解释,说冒辟疆有茶具,都是董小宛香奁中的旧物。但是陈维崧只是指出了茶具,瓯壶等器具是董小宛香奁之旧物,但是他没有指出瓯壶中散发出来的枭枭的香气也是旧物, 其实些香就是内家香,即大内之香。这就和冒辟疆在其它诗歌中所提及的大内送来了茶叶香料,玉器、古玩在时间和物品上均相吻合。P1144

  1658(戊戌)顺治十五年,冒辟疆48岁。

  谷雨前四天,冒辟疆和许多学子会聚水绘庵,当时悬霤小山刚筑成,赋诗三首。可见这建筑悬霤小山是为明年冒母七十岁生日,董白董年二贵妃来如皋祝寿作准备的,也就是《红楼梦》中建大观园为元妃省亲作准备。P158-P159。

  1658年(戊戌)顺治十五年,冒辟疆48岁。

  “故人遥隔似蓬莱,曾寄琅函江上来。研北烟云凭目断,江南风景待谁开。钜文模楷垂先式,裕国经纶老异才。更有孤贞坚晚节,何须万里赴轮台。”

  这首诗最大的看点就在于“钜文模楷垂先式,裕国经纶老异才。”可知此时冒辟疆年岁已 48 岁,所以正在写《红楼梦》这部钜文。而这部书是可以作为模楷而垂入史册,载入起先的可作为榜样书籍之中。而自己这个老异才写的是裕国经纶,而那位董小宛,冒辟疆已把她作为故人似乎是遥隔之人,是蓬莱仙子了。因为仙子已入皇宫,成为贵妃。所以曹玉民寄来信说及此事,冒辟疆也只能把燕京的事当作烟云,任凭它了。只是这里的江南风景是在等待谁开的,等待着我,这个老异才来写宏文巨作。

  第二首诗中有诗句:“隋苑迷楼事久迷,献赋不堪怀蓟北。”可见冒辟疆虽然是在写诗赋,但是内心还是不堪忍受的,因为他还是在深深怀念在蓟北即在北京城的董小宛。而且在扬州的隋苑迷楼也就是指自己和董小宛所迷恋之处。 P195

  1658年(戊戌)顺治十五年,冒辟疆48岁。

  陈梁在临死前写下绝笔书信一封给冒辟疆,说自己哀病日增,兴趣日减。十年之内无不想念,鱼雁之难,机会屡失。在三年之间曾写信给冒辟疆,也有一次托人带口信,但是冒辟疆没有一个字作回答。是不是因为你父亲仙逝时我失礼了,你母亲生日时我失礼了,正如一部廿一史,不曾读得,从何处讲起。信的最后要求冒辟疆为他寄二本“董西厢”书,这是否与《红楼梦》中的董西厢相合?

  说及“西厢”应该提一下的是雍正甲寅年(1734)由王尧瞿重新刊刻的“何必西厢”,在其第三十六回处有二个地方提及“红楼梦”一处说:“好似金瓶梅、红楼梦笔仗,不合演义弹词体例。”另一处说:“倒底可真像‘金瓶梅’、‘红楼梦’,在下自己不知,要请教列位的。”从而明确可知在雍正年间红楼梦已成书,而且广泛流传了。这样足可证明红楼梦不是乾隆年间西山曹芹溪所著。P951-P952

  1658年(戊戌)顺治十五年,冒辟疆48岁。

  戊戌年十一月,陈维崧从晏江乘船来访冒辟疆,冒辟疆在小三吾和陈维崧会面。是日,兴起饮酒,赋诗。“小三吾倡和”由此得名。小三吾倡和的人很多,冒辟疆常对陈维崧说:“若亦知作庵者之意乎,始吾与若先人及贵池,吴县、华亭、桐城、历阳、嘉善、归德、莱阳、豫章、东粤诸君子游,风节铮铮一时。”有许多避乱世之人,到这里吃住已三年了,在“雪月之夜,灯火彻夜不绝,酒人歌叱之声与丝竹声相错,……如是者几十年了。”

  冒辟疆告诉陈维崧,他在家中任何杂事情均不问不闻,只注重结交朋友书写诗文。这时是冒辟疆最得意之时,因为董小宛身为贵妃,所以会在雪月之夜灯火彻夜不熄,这和《红楼梦》大观园的夜间灯火通明,挑灯赏月相吻合。冒辟疆广收避世乱之人,亦有三年,正好是顺治十二年,那时董小宛成为贵妃,所以冒辟疆有恃无恐了。那个谭太史骂他,踢他的床、敲他的门,认为贵妃给他金子有什么了不起,你不要做平原君、孟尝君、养食客三千。P776-P777

  1658年(戊戌)顺治十五年,冒辟疆48岁。

  陈维崧写的诗句是:“高人茶作癖,触物怆巫云。香忆当年手,寒销此夜群。有情原可许,斯语不堪闻。独与旗枪队,萧萧将一军。”陈维崧作诗十分巧妙,把茶叶中的旗枪茶叶写出来,其实就是写八旗。满清的八旗,这种话是不能听闻的,已悄悄地将了他们一军,即把他们的头领多尔衮拿下了。

  陈维崧在八月十四夜又和冒辟疆在月下限韵写诗,整首诗如下:“延秋门外一相逢,小立铜扉看粉容。南国情人怜碧玉,晚唐才子说曹松。欲挼腰带非无恨,不卸花梁岂为慵。自是鸳鸯今夜病,好持暖帐护三冬。”是夜冬月甚清,天色微暖,因杜陵有“冬暖鸳鸯病”之句,故及之,且为姬人有所避也。”

  到了八月十五日,陈维崧又和冒辟疆写诗。诗中写道:“艇子桥头此再逢,丫环即扇见从容。水边合认韩冯鸟,渡口应怜苏小松。半幅烟波双桨滑,三更刀尺一城慵。回船却指扬州月,不信今宵是暮冬。P1144-1145

  到了除夕之夜,陈维崧写诗呈进冒辟疆。陈维崧居住在水绘园的期间写下了许多文章,其中有“秦箫”曲“徐郎曲”“杨枝曲”等,其中“秦箫曲”有些诗句透漏了一些信息,值得注意:

  “小楼玉笛无朝暮,几人不听秦箫歌。一生总为秦箫误,主人磊落天下传。主人好客能开筵,满堂白月白如练。十匹红罗红刺天,笑谓秦箫来,醉看秦箫舞。二十年来事可怜,化作迷楼楼下土。”

  诗是指冒辟疆一生总为秦箫误,秦箫歌:见汉刘向《列仙传》:“萧史,秦穆公时代人。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萧史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秦为作凤女祠,时闻箫声。”后人以“箫史”指如意郎君;以“秦箫”或喻“夫唱妇随”、或喻“人去楼空音犹在”。若以后者为喻,则可认为这“秦”可看成是奉天两个字组成,奉天是满清的老巢,即可看成是满清。而“箫”则是指关外的萧太后,即暗指满清的孝庄皇太后,吹箫甚为悲切,所以说冒辟疆的一生是被秦箫所误。那句“十匹红罗红刺天”,可见冒辟疆用十匹红罗把自己的书房布置成红楼。他在红楼书写他的著作,先是酝酿写《红楼梦》,后来写《金陵十二钗》的传奇事,再改写成《风月宝鉴》,最后写成《红楼梦》,所以说冒辟疆是在用十匹红罗布置成的红楼中,如梦幻般地写作《红楼梦》。另外在《冒辟疆全集》P1184, 冒辟疆写的诗歌中有“夜月书声摇画艇,春晴吟屐响红楼。”可见冒辟疆的水绘园中有“红楼”。还有“三槐棨戟颜如玉,七叶金貂笏满床。”这和《红楼梦》中的第一回的“好了歌”注中的笏满床不是一个调吗?在《冒辟疆全集》1194 页中冒辟疆的诗友许嗣隆在“四集夜游曲”中的一首诗:“一曲分明两岸回,烟中指点画船开。绿波声里红楼外,片片春灯倒影来。”诗中也写到了冒辟疆所居住作乐写文章的地方是“红楼”。

  曲中还有诗句:“平生然诺惜不得,匣里宝刀老无力。有眼只读帝京篇,却与黄金不相识。”这也是暗指冒辟疆他平生不得惜承诺,他已是锐气褪尽的宝刀,宝刀老矣,不能飞了。在《红楼梦》中,那个贾雨村不是写“玉石椟中求善价,钗于奁中待时飞。”冒辟疆在年青气盛时是要待时飞,而今宝刀老了,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帝京即京城内发生什么样的旨意佈告来,所以只能是“半飞不飞双阿子,欲别未别诸吴侬”了。这“秦箫曲”的后面部分很是精彩,“南朝狎客亦何恨,殿中朝贵皆知音。”这南朝的狎客正是指冒辟疆,他有什么恨呢?看到在北京的许多当朝大贵人物都是他的知音,如龚鼎孳、陈名夏、方孝标、王士禛、李天馥都是一二品大臣,都是他的知音。所以有下面的诗句:“会须一曲送天上,安能老大青枫林。好将迸石摩云调,歌出贞姬烈士心。”可见这几句诗是送给已不在地上青枫林中的董小宛,她唱出迸石摩云调儿,歌出她那一颗贞姬烈士的心,她所做的一切是可歌可泣的,是可以名垂万古,光耀千秋的。

  最后的诗句是说:“主人语竟月方午,努力秦箫更起舞。”这时冒辟疆对陈维崧说:“君不见人生飘忽不自知”,这句话使陈维崧明白冒辟疆真的是他的老师。这时“坐中有客夜深泣,却悔少年蹉跌时。”这位客人不是冒辟疆又会是谁呢?夜深人静,他在暗自哭泣,深悔自己走错了路,下错了棋。正如《红楼梦》中所说的“偶因一差错,便为人上人”,冒辟疆下错了一着棋,陈圆圆成了王妃,冒辟疆下错了一着棋,董小宛成了董贵妃。冒辟疆更是偶因一差错,使董年成为人上人,因为她成了康熙的生母。真是如第二回中所说的: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在陈维崧所写的“杨枝曲”中开头几句即:“人生花月不常有,眼前况见青青柳。人生离别将奈何,可怜复唱杨枝歌。”这就是把董小宛比喻为杨柳。这表明人生无常,花不常开,月不常圆,而且要在霸桥拆柳,依依惜别。看见了青青柳,当然想起了和董小宛泣别之景。所以有“仆本伤心人,阑入扬州路。”这冒辟疆就是一位伤心人,所以会擅自闯入扬州路,用“阑”这个字是有用意的。这是根据后面的诗句中:“询来知是杨家子”得知的后面二句:“文通久号断肠人,杨枝尔更销魂物。”这就把董小宛比作了断肠人,董小宛和冒辟疆生离犹如死别,造成两个人分别为断肠人,而海棠花则称为断肠花。正因为如此在《冒辟疆全集》中多处出现白海棠花,并为其写诗作赋。这白就是董小宛即董白之白。白海棠花是稀有罕见的断肠花,在《红楼梦》中也屡次出现,在第三十七回中有贾芸写的送白海棠帖以及贾探春、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写的咏白海棠的诗歌。陈维崧还把杨枝比喻为“销魂物”,如何不销魂,不但冒辟疆被迷恋得失魂落魄,多尔衮也是如此,甚至送了性命。顺治皇帝连皇位也不要了,她不是销魂物又是什么?“杨枝”是销魂物,还因为把她比喻为“杨家子”,这杨家子就是杨玉环杨贵妃。杨家有三姐妹和唐明皇有染,而冒辟疆的爱姬董小宛和其妹妹董年是顺治皇妃,所以冒辟疆和陈维崧都把杨枝当作小名。曲中的诗句:“杨枝杨枝难重陈,与尔相依春复春。”杨枝去了,怎能再重陈呢?冒辟疆曾经和她相依相伴七年整。然后曲的调门一转:“永丰坊里谁栽汝,京兆街边最绾人。”她不是在永丰坊了,而是去了京城,这“绾”是“盘结钩联”之义,在京兆内她最会盘结于人,钩联上了皇室,自然是进宫了。曲调继续:“我作杨枝歌,一为杨枝谱。半植深宫半道傍,古来只有杨枝苦。”可见董小宛身是在宫内,心还是在宫外,在道傍,在不入流的白衣秀才冒辟疆的身上,所以内心是最为痛苦的。

  曲调往下唱:“细说杨枝谁最都,御沟西望翠模糊。”

  这里的“都”意义是“赞美”,杨枝之中哪一枝杨枝最值得赞美,那就是希望在皇宫的御沟中能红叶传书的董小宛的身上,她望眼欲穿,望翠树,都被望得糊涂不清了。

  “栖来兴庆池中鸟,藏得昭阳殿里鸟。高楼更忆名花萼,杨枝此地偏飘泊。”这四句诗就是说她这只鸟,很欣庆地成为皇宫内的昭阳殿中的玉凤了, 在皇宫的高楼中成为一朵名花。

  冒辟疆在《红楼梦》中偏偏回忆的是芙蓉花,这是董小宛,也是名花萼。但是,可曾知道,此时此地的董小宛正如杨枝一样地被任意飘泊。“公子堤前笼玉鞭,美人楼上褰珠箔。”这“褰”是揭起之义,美人董小宛穿上了珍珠衫, 公子即顺治收罗着玉鞭。“愁人最恨是离亭,送客杨枝二月春。”最令人恼恨的是十里长亭泣别,手折杨柳枝,依依惜别。为什么是二月春,而不是三月春,只有到了三月杨枝才会青青,因为冒辟疆是在正月二日送别董小宛的,所以这个“二”对冒辟疆说起来是刻骨铭心的。

  “颦罢蛾眉君不见,吹残玉笛旧曾听。惊心尤是春江渡,鹅黄染就浑无数。”这不是林黛玉在颦眉吗?所以叫颦颦。

  曲子的最后部分是“杨枝杨枝勿复嗟,尔今生长在侯家。教得琵琶蒙主惜,唱成穆护有人誇。”这就把董小宛如今的身份如小葱伴豆腐一样一清二楚了。说董小宛呀!你不要嗟吁叹气了,如今你已生活在帝皇之家,而且是如王昭君一样,别抱琵琶,承蒙君主的疼爱怜惜了。而且唱成了“穆护“,千万人在誇奖你哩!但是回观冒辟疆却是“我今亦是白杨树,十围雍肿空心处。雨打风吹祇自怜,长条短叶拦宫路。”冒辟疆已成为一个空心大萝卜了,还想拦住去皇宫的路上,能成吗?只能自认可怜。P1138-P1148

  陈维崧在“巢民先生招陪务旃分韵一先”的二首诗的后面写下一行字“先生于元夕后七日张灯悬霤山房极一时之盛”,这极一时之盛在 1658 年即顺治十五年,此时正是董小宛为贵妃,正是最风光之时。 P1146-P1150。

  1659年(己亥)顺治十六年,冒辟疆49岁。

  冒辟疆大摆宴席,看其写诗的气势,像煞是在顺治十六年,诗有前言:

  “花朝宴集水绘庵,是日诸友沓至,独颜子不践夙约,座有姬人佐酒,陈九挝鼓月下。”冒辟疆作诗:

  “春半蓬蒿锁丽华,重来觞咏自天涯。梁鸿高士雄吴会,张绪风流继永嘉。度曲玉儿双戏蝶,填词羯鼓一催花。不期咸集真芳宴,独怅狂颜去别家。” 诗的后面有一行小字“何尚之问颜延年曰:‘谁得卿狂’?”

  为什么冒辟疆认为所有早已邀请的朋友都来了,只有那个姓颜的太狂了, 早就收到请帖,竟然不来。要知道这次花朝宴集是来自天涯的,即是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城的董贵妃发起的,竟然不买面子,太不知趣了。和冒辟疆的另外写的诗歌和文章联系起来看,这是在顺治十六年的事,那时董小宛来省亲为冒母七十寿诞来祝寿。P207

  1659年(己亥)顺治十六年,冒辟49岁。

  七月九日乞巧节后二天,有一位名叫澹生的女校书在二月份,手持陈其年所赠的诗来访冒辟疆。正巧冒辟疆自其庶弟结婚之后,就不再写诗了,所以该校书就居住在水绘庵的附近为邻。五个月来,一直没有得到冒辟疆的诗歌。于是在七月七日乞巧节后的二天,突然挥泪告别,并且索求告别诗,冒辟疆勉为其难,又开戒写诗。冒辟疆遥望着轻舟过江的,她心中在想,如果江南的各君子看见了这二首诗,可能又要来唱和了。

  冒辟疆在诗中把澹生校书捧得很高,诗句把其称为“怀才女侠”还说“廿载江南佳丽尽,对卿若个不称臣。”冒辟疆把自己认为在二十年前阅尽秦淮八艳,金陵十二钗,已对女色不感兴趣了。想不到如今又出现了一个才艺双全的校书。有枕上呓语之说,可见冒辟疆和她同床共寝了。所以会说对卿若个不称臣,拜倒在石榴裙下。从诗中可以看出,冒辟疆已拒女色,不为色动。所以会五个月不动笔写诗,他在做什么呢?他在从事反清复明的工作, 无暇顾及儿女私情。他在开始写《红楼梦》,想不到他最后还是被色所动,但是他写的诗还是另有深意的:

  “怀才侠女唾雕银,奔月飞仙许结邻。醉卧只教人似阮,下楼恒笑凤非秦。留香每自私圆梦,握杜凭他字细辛。廿载江南佳丽尽,对卿若个不称臣。”

  “姑射丰姿云化银,涉江五月托芳邻。载来西子元家越,归去罗敷不姓秦。(时澹生有文君之遭)封到酒泉无劲敌,酿成花蜜半芳辛。灯前妇子新秋泪,萧瑟西风起雁臣。”

  这二首诗中的“归去罗敷不姓秦”,是否与《红楼梦》第七回中的“十二花容然最新”中的一句“家住江南本姓秦”有联系,是反其道而行之。

  从这二首诗看来,澹生是位风流才女,又是位有侠义心肠的校书。在冒辟疆的心目中把她比喻为蔡文姬,比喻为罗敷,又比喻为西子 . 所以才会被她的才色打动,共度良宵,才会破戒作诗。为什么要戒诗呢?这是因为从 47 岁他开始写《红楼梦》,已无暇顾及写诗了。可以说在冒辟疆身上,对女性称卿的只有陈圆圆,其次就是澹生了。冒辟疆写了一首诗:“隋帝龙舟事尚存,偶来吊古独声吞。廿年重采扬州艾,一赋难招众友魂。冰雪壶中思旧令,垂杨影里失名园。桃笺写恨谁曾见,唯向王恭尽此言。”(P218)是不是冒辟疆到了扬州,具有怀古之情感,所以他会在《红楼梦》中也写了“广陵(即扬州) 怀古”,同样提到隋炀帝的隋堤:“当时回忆起在二十二年前相聚扬州,咏诗、饮酒的情况,当时那些人都不知去向,只留下冒辟疆一个人,十分凄然,不禁浩叹。”P213

  冒祖父和冒祖母虽然白首偕老,相敬如宾。但是到了三十岁之后,就不再同房。所以冒祖母只有生冒父一个儿子,把冒母当作女儿看待,虽然严格,但是不失慈爱之心。所以冒的祖父,祖母到了老年之时,每次看戏,必然点“琵琶记”,就算在大喜大寿之时也不会把“汤药”“剪髪”二折戏去除掉,他们常说:“吾的媳妇酷似剧中的孝妇。”在永诀时,连赞冒母为“孝妇”。(这和红楼梦中写琵琶记是有关联的)

  到了丁卯年(1627年)冒辟疆应童子试,督学陈公对冒辟疆十分赏识。冒辟疆以冠军身份补弟子员,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了八月初,冒母对冒辟疆说:“你的年龄尚小,还在舞象时期,何必这样心急呢?”竟然不允许他参加科考。(由此可见,冒辟疆的母亲对科举并不在意,所以造成冒辟疆并不在意科举。他参加六次科举都是迫于祖父、父亲之命,这种情况和宝玉差不多。贾母并不逼迫宝玉参加科举,只有贾政是要儿子参加科举)。

  冒母一生仁善,通体元和,幼年时即奉木叉戒,兼持“准提咒”。晚年日诵“金刚”“药师”诸经,梵呗钟磬,寒暑不辍。一岁大半持斋不鲜衣,不兼味(这点和《红楼梦》中冒辟疆写的贾母何其相似。贾母也喜念佛诵经,并且要人抄经书),冒母今年正七十,面如满月,事事躬亲。而以余闲与孙妇下棋斗叶,徹数昼夜无倦容。(这一点又与《红楼梦》中的贾母相似,喜与孙妇下人一起下棋斗叶,玩耍不倦。)

  冒辟疆在文章写道其母,常曰:“人情风格不可返矣,不愿儿为文昌,但愿儿为天聋地哑,儿其志之。”正因为如此,冒辟疆对于功名不甚在意。(这在他写的《红楼梦》中,其宝玉的表现就是冒辟疆真实的写照。宝玉的思想就是来自于冒母。更为人注意的是“天聋地哑”这四个字,这在《红楼梦》中,林之孝夫妇就被比喻为天聋地哑,可见两者仍出于一个人即冒辟疆的手笔)。

  冒辟疆写的这篇记实文章,留下了大量的有关《红楼梦》的元素。《红楼梦》中贾政有二个小妾,冒父也有二个小妾;宝玉有二个庶出的弟妹,冒辟疆有二个庶出的弟弟。宝玉的一个庶妹探春对宝玉甚好,冒辟疆的庶弟冒褒对冒辟疆尚好;宝玉的一个庶弟贾环对宝玉甚坏,要置宝玉于死地,冒辟疆的庶弟冒裔对冒辟疆甚坏,上官衙告发他通海,要置冒辟疆于死地。

  冒辟疆在写《红楼梦》时写到贾宝玉和秦钟很要好,带秦钟去见贾母,贾母一看秦钟出落得也不错,很喜欢,就给秦钟一个金魁星。这时脂砚斋就作批语:“作者今尚记金魁星之事乎,抚今思苦,肠断不摧!”另外脂砚斋还有批语意即《红楼梦》作者有弟弟,可惜年少色嫩不牢夭折了,引起无限的感慨。《红楼梦》的研究学者都对曹雪芹有弟弟感到奇怪,说什么也猜不透。其实看了冒辟疆写的这篇记实,就可以明白,笔名为曹雪芹的冒辟疆确实有过二个嫡亲的弟弟,一位名叫冒京,一位名叫冒偕,都是年小色嫩不牢而夭折了。如果冒辟疆不是一脉单传,二个弟弟没有夭折,冒母就不会想到要冒父去娶妾,也不会有二个庶弟,也不会有其中一个是来讨债、专作坏事,不会遭遇一系列的不幸。所以会引起冒辟疆的爱姬也就是脂砚斋的感叹了。那位冒充冒辟疆为曹雪芹的乾隆年间的曹芹溪是没有弟弟的。为什么冒辟疆在冒母70 岁生日时写这么一篇长文章,主要是那年董白董年双双以贵妃身份来如皋为冒母七十大寿祝寿了,这使冒辟疆十分高兴,脸上有光彩,所以兴致极高。P417-P423

  冒母因为冒父是二世单传,冒父六十得子,喜获双璧,所以冒母爱这二个不是自己肚皮里生出来的庶子,甚至于超过爱自己的亲生儿子。冒辟疆过继给另房作后嗣,冒母一直和冒辟疆的庶弟生活在一起,而且偏心于庶弟。(这种情况冒辟疆写在了《红楼梦》中,即贾母和贾政居住在一起,不和大房居住在一起,所以大房的贾赦说贾母偏心)。

  1659年(己亥)顺治十六年,冒辟疆49岁。

  冒辟疆写如皋定惠寺碑文。碑文中写道:“如皋定惠寺,唐贞观旧刹也。郡名萤苑,即是龙乡,邑号雉城,还如鹫岭。……宋元祐进士史声有‘寺名定惠知何代,桥古碑横不纪年。’”

  到了明朝中叶,属法嗣之全衰。丹青剥落,已无金薄之瓦;为惋怅者久之,到了万历年间,有素芳上人者葺斯宇而居焉。购得沉香木长一丈六尺, 其香无比,塑大佛一尊。到了万历丁未年有静空上人重造大殿。到了顺治丁亥年间(1647)顺治四年,冒辟疆之父命令闍黎方丈渡江到嘉禾购藏经。P452—P453

  关于定慧寺,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首先从冒辟疆写的碑文,可知冒辟疆一家对定慧寺甚有感情,这是无用置疑的。此外冒辟疆诗社最小成员, 也是他的学生溥畹(释兰谷)成了康熙的“御前讲经”(奇怪,如皋定慧寺的小和尚怎么能成为康熙的“御前讲经”)。据多方考证,这位溥畹可能是顺治和董年在顺治十八年时生的儿子。

  薛宝钗住进贾府东南的衡芜院。如皋城的东南就是定慧寺。现在这里还有一个“慈恩亭”,对联:“相夫教子情德堪钦,兴教育才昭彰千古。”(还记得薛宝钗判词的批语:停机德。这个德:两个典故,乐羊子之妻者“相夫”,孟子之母者“教子”)。

  元妃判词之谜,判词:

  二十年来辩是谁,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

  榴花开处照宫闱:一个榴花开处的地方面对着皇宫的门楼。如皋本地人一直传说如皋定慧寺的大门和菩萨朝着北京皇宫。另外这尊毗卢佛坐在独根莲花座上。(榴、莲并读,定慧寺的莲花座上毗卢佛面朝北京皇宫)。根据冒辟疆写的八首诗,以及他的诗友写的诗,可以猜测顺治在 1682 年以陈维崧的衣冠冢名义葬在了毗卢佛的下面。关于这方面的论证将在“冒辟疆与康熙” 一书中有详解。

  元妃的判词后还附图一张,一把弓一个香橼,什么意思?可不可以理解为:功成圆满。如皋定慧寺大殿横幅据考是慈禧太后写的“辉映中华”。另有一副对联:

  金分乾亥龙游宿水护神皋,

  玉立东南凤起丹山朝帝阙。

  从如皋本地流传下来的传说即董小宛从北京回到如皋,而且居住了十几年,这是没有考证的,不足为凭。但是董小宛的妹妹董年作为康熙的生母来到如皋,居住在泰山土丘上的碧霞阁有十余年之久,这是有多达上百条证据, 足够形成证据链,这在“冒辟疆与康熙”一书中将有详述。董小宛以董贵妃的身份就如元妃一样地回来省亲,则在《红楼梦》中,在脂批中以及在《冒辟疆全集》中可以得到印证。

  至于那幅定慧寺大殿中的对联,其实是藏头对联,即金玉。那就是表示这是在满清期间写的,是写给顺治和贞妃的。冒辟疆写的碑文注明是己亥年写的,即 1659 年写的,其实这里面有出入,因为全文的最后部分:“七尺螭碑,江左总持之笔是为记。”而在这记的后面,南通图书馆藏碑文拓片有“康熙丙午吉日邑人冒襄辟疆甫篡并书”落款,丙午年为康熙五年即1666年写,所以有些句子应该说要重新考证,首先郡名苑,即是龙乡,应该视作是丙午年时添写的。在红楼梦中有草化萤之说,即由千里草董年生了玄烨,玄为黑,烨为光亮,在黑夜中放出光亮的即为萤火虫,这萤火虫是由千里草董年化出来的。在丙午年,康熙已登基做皇帝了,所以冒辟疆会把如皋写成是萤苑是龙乡。

  1659年(己亥)顺治十六年,冒辟疆49岁。

  戴本孝在己亥年元夕后二天到如皋访问冒辟疆即事三十韵兼示谷梁青若。

  在三十韵的诗歌中写“雏鹤添娇柔”在这句话的傍边有注解,谷梁生了一个男孩,在“人日方弥月。”可见此男孩生在去年的十二月初七日。

  在诗中还说在十月份陈维崧已到了如皋,居住在水绘园,所以戴本孝和陈维崧碰面十分高兴。

  陈维崧为冒辟疆有自己的孙子满月作长歌志喜。

  在长歌中写冒辟疆的儿子谷梁:“谷梁鬑鬑颇有髭。作人醇谨得家法,出口謇讷无微词。毕万之后定尔尔。”

  此处把谷梁当作毕万之后,那么把冒辟疆当作了毕万,毕万乃是春秋人,子孙以魏为氏,与赵韩三分晋国,可见陈维崧是暗指冒辟疆有了小龙子。

  邵潜也为冒辟疆添孙,谷梁生儿写诗祝贺。陈维崧因为冒辟疆招待戴本孝,而作陪,作诗。在诗中说江东前辈颜彦先生和冒辟疆已有二十年的交情,还是一往如旧。当时陈维崧将离开江南,而且还说在1659年元夕之后七天, 在悬霤山张灯结彩,呈一时之极盛。那时确实是冒辟疆时运最盛之时,因为董小宛已是贵妃,而且顺治对她是言听计从。 P1148-P1150

  1659年(已亥)顺治十六年,辟疆49岁。

  陈维崧说昨岁仲冬日初七,他入门时。冒母堂前正悬帨,两旁鹄立罗儿孙。可见陈维崧是在顺治十五年即戊申年到冒辟疆家的。己亥年冬天冒辟疆的祖母七十岁大寿,陈维崧写长诗祝寿。长歌中有些句子值得研究:“飘然仙乐来麻姑,双成乘鸾相与俱。青霞满口向人嚼,手把七尺红珊瑚。”即把董氏姐妹即双成比喻为麻姑仙女。而且董小宛和董年(即双成)是乘了鸾而来相聚在一起的。董小宛作为皇贵妃到过如皋而且祝寿之礼也送到了。这“青霞满口”四个字好生奇怪,仔细想一下是董小宛成为满清的人了,青与清相谐音,口即是人。但是她还是心向冒辟疆的,所以献上红珊瑚向王母娘娘献寿。那句“谁欤跪进五丝履”,乃是海上小龙子。也就是说海上的作为小龙子,康熙献上了五丝履。康熙乃是董年生的儿子,此时只有六岁。麻姑仙女也就是绛珠仙草,即《红楼梦》中林黛玉。请看下面的诗句:

  “江妃皓齿致明珰,娇妾如花赠端绮。”把董小宛又比喻为潇湘妃子即江妃。即送了耳饰和有花纹的像征吉祥的丝织品,这从冒辟疆的其它诗篇中所说的受大内珍品的恩赐可对应相合。

  “生平只识神仙术,自幼能会狡狯方。”可见董小宛善于驾驭法术,可以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使顺治服贴听从她的主见。所以可以“痛饮玉女浆,笑说人间事。”,他说:“昂藏别有千秋在,感激非徒一饭恩。”这说明董小宛的事迹可以名垂千秋。这一饭恩,在冒辟疆的著作中经常出现,在《红楼梦》的诗歌中也有出现,这就是薛宝琴写的“淮阴怀古”中的最后一句:“一饭之恩死也知”。也就是说董小宛并不是寡情薄义之人而是一位巾帼英雄,知恩图报来了。 P1151

  1659年(乙亥)顺治十六年,冒辟疆49岁。

  三月三日作水绘庵倡和诗,王士禛写诗十首。在诗的前面有一段话:“如皋上已同巢民先生令子谷梁、青若、其年、亦史、山涛修禊水绘庵即席分体。” 最后一首诗的几句诗:“人生聚散不可忘,且须痛饮累百觞。名山游罢共归老,笑玩麻姑手爪长。”

  这句“笑玩麻姑手爪长”很奇怪。三月三日,花朝已过,他们在水绘园重聚,和麻姑仙女有什么关系?可见这麻姑仙女就是董小宛。她要在冒母七十大寿时来为冒母祝寿,就如麻姑仙女为王母娘娘祝寿一样,所以冒辟疆和诗友们就称董小宛为麻姑仙女。这麻姑仙女在绛珠河畔育灵芝草,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里讲麻姑的“手爪长”,就是指董小宛身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城,但是顾及到如皋,以及拨款建造水绘园,所以称之为“手爪长”,就是说在千里之外插手到如皋来了。也可以认为董小宛插手到郑成功的反清活动之中了,正因为如此董小宛在顺治十七年被迫饮鸠而死。

  杜于皇自以为他是七言古诗的高手,后来看到了王士禛写的十首诗,其中“罗袖动香香不巳”“挥毫落纸如云烟”“白云欲尽难为容”“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等诗句,认为他是“高歌有鬼神”,自叹不如,也庆幸自己不在写诗当场,可以回避这一劲敌。邵潜认为王羲之的兰亭会倘有诗不成者,而这次作诗者均可出口成章,落笔成诗的满腹经纶的学者文人。所以诗中写道:“山园曲曲恣寻幽,不减兰亭昔日游。年似永和饶丽景,客同大令自名流。歌声宛转云间出,酒气茵藴永上浮。却怪诸君太无赖,诗成顷刻傲前修。”许嗣隆写的诗:“花映簾光迎夜月,灯浮水影隔春烟。尊移晚兴藤萝屋,曲谱新词拉杂弦。竟日淹留饶胜事,三更星斗落歌船。”陈维崧的诗把当事的盛况描绘出来了,此时烛龙扬其颏,千枝火树摇山隈,这就把《红楼梦》中贾母夜游大观园的景像描写出来了。P1186-P1192

  1659年(乙亥)顺治十六年,冒辟疆49岁。

  女衲吴琪,法号辉宗也就是吴蕊仙,她在别离庙出家为尼。本来她看上冒辟疆,一心想成为冒辟疆的小妾。冒辟疆不允,所以出家了。这位吴琪的某些情况写进了红楼梦,就是《红楼梦》中的妙玉的原型人物之一。琪者美玉也,故为妙玉,她为冒母祝寿写诗二首,题目是“奉寄巢民先生兼为补寿”。诗句中有“仙母亦知名下士,绮筵来降佩珊珊。”那时冒母七十岁大寿诞。董小宛和董双成双双以贵妃身份来祝寿,故被称为麻姑仙女,所以有“仙母亦知名下士”之句。

  还有诗句:“留题石壁珠为唾,放脚青山花作菌。”董小宛的事情是写在石头上的,故为《石头记》,而且她是绛珠仙草,以珠为唾;她的脚是踏在青山上的,也就是满清的地盘,所以就算是花也只能成为青草了,成为满清的人了。“骨染烟霞称寿者,露桃银烛养天真。”老寿星是骨染烟霞,所以千年桃献给老寿星以期颐养天年。P1217

  1659年(己亥)顺治十六年,冒辟疆49岁。

  冒辟疆的大庶弟无誉在二月初九结婚,冒辟疆写诗三首,他写道:“转忆吾婚三十年”他还写道“余婚二月十四,禾儿二月十三日,无誉弟二月初九” 均是在花朝前后,可见冒辟疆结婚之后,过了整整三十年不到五天,其庶弟结婚。他和无誉相差三十四岁(据他写道“先君单传,余三十四无弟),冒辟疆还写道:“弟育于老母怀抱,爱逾已生。”可见冒辟疆对无誉之溺爱,在《红楼梦》中冒辟疆写贾母偏心缘于此。还有把宝玉、平儿、岫烟、袭人、四儿五个人的生日写成在同一天,也缘于冒辟疆和其儿子、其庶弟的结婚日子均在花朝前后。

  1659年(已亥)顺治十六年,冒辟疆49岁。

  陈维崧寓水绘园创作杂诗。

  第一首诗: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飞燕。(这位佳人如赵飞燕)绮态何 娟,令颜工婉娈。红罗为床帷,白玉为钗钿。出驾六萌车,入障九华扇。(六萌车,古代妇女所乘的一种车;九华扇是古扇名。不方不圆,名曰“九华”。赵飞燕初为婕妤,汉成帝废许后,立飞燕,赐以九华扇。红罗、白玉在汉朝皆非平民所能用;此诗用“九华扇”一典,意更明确。前四句指出董小宛美若赵飞燕;后四句写入宫受宠,出入皆皇家的派头。小宛入宫,明确至此。)

  倾城畴不知,(这里畴作“谁”解)秉礼人所羡。(“秉”作“执持”解, “礼”作“礼物”解)也就是说所执持的礼物让人羡慕,这就与冒辟疆所说的在顺治十二年至十六年顺治恩赐衣服、香料、玉器等大内物件,给冒辟疆以及 其父亲、祖父三代加封。并且在顺治十六年和妹妹董年一起回如皋省亲。和《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给贾府各人带来礼品相合。

  如何盛年时。君子隔江甸。金炉不复薫,红粧一朝变。

  (“君子”指冒辟疆,其时避祸扬州,未回如皋过年,以致顺治七年正月初二,红妆生变。“盛年”指出年份。是年冒辟疆四十岁,三月十五生日那天, 友好为他祝寿,各赠诗文。实在是对他的一种慰藉。他在扬州的朋友,此时都知正月初二之变,但都不肯说破。)

  客从远方来,长城罢征战。君子有还期,贱妾无娇面。妾年三十余,恩爱何由擅。

  此言董小宛为人所劫。远方之客来劫小宛,彰彰明甚;但此客又为谁所遣?这就要看长城的战事了。

  顺治六年秋,睿亲王多尔衮统帅亲征大同,十月罢兵班师;十二月王妃薨;七年正月纳肃亲王豪格福晋为王妃,复遣官赴朝鲜选女子。可想而知,必然亦会遣人至江南访求佳丽,此即“珍珠十斛买琵琶”。当然,访美的专使可以虚报以重金购得名姬;但冒家绝不会出卖董小宛。由吴梅村八绝句小引中, “苟君家免乎,勿复相顾;宁吾身死耳,遑恤其劳”两语去参详,董小宛以她的自由,换取了冒辟疆的自由。

  (董小宛进京二十七岁,到顺治十二年为贵妃,正好三十二岁。到顺治十六年,为冒母七十岁祝寿,为三十六岁。所以有妾年三十余之说。这“擅” 作“独揽”解,从而“恩爱何由擅”,就可以解释为为何恩爱能够独个儿揽下。)从以上陈维崧所作的诗就可以充分证明董小宛是进宫做了贵妃,在时间、年龄、地点、人物等各方面均合拍,而且暗指董白董年来过如皋。再对这首诗的四句诗出典作一解释。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飞燕。”

  “南国佳人”:诗寓“水绘庵”。则诗所言“南国佳人”是指如皋冒辟疆的水绘庵之董小宛。

  此二句,暗示赵飞燕作了汉成帝皇后,董小宛作了顺治帝皇妃。

  “出驾六萌车,入障九华扇。”

  “九华扇”:皇后仪仗,典出葛洪《西京杂记》卷二:“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昭仪昭阳殿,遗飞燕书曰:‘今日嘉辰,贵姊懋鹰洪册,谨上襚三十五条,以陈踊跃之心:……九华扇’”。

  此二句,明说董小宛作了皇后,出入皇宫,皇后车驾、仪仗具备。

  第二首诗:

  嗯“东南有高楼,(在华夏大地的东南,即在毗陵那里有一栋高楼名红楼),中有三女居。(这里有三个女人居住,即董小宛、柳如是、董年)雕甍概青云,(画栋雕梁,屋脊可以慨然直抵青云)阿阁横交衢。(屋栋楼阁横在四通八达的交会路口)韶颜各自媚,(这娇好的面容都是那样地美好)袨服相欢娱。(炫目的盛服穿在身上是多么欢娱)结以金爵钗,钩以绣罗襦。一女入汉宫,(三个女人中有一个人进了宫)二女送路隅。(二个女人即柳如是和董年二个人把这个入宫的女的送到路隅,即送到遥远的地方,(隅是指边远的地方)何以助君妆,一双大秦珠。(用一双大的秦珠作为她的梳妆之物,这秦字即由奉天两个字组成,即满清的老巢所在地)何以充君帏,(用什么来充当皇帝的帏帐)霍纳红茱萸。(这霍为汉代的皇帝的国戚霍氏权家,也就是暗指多尔衮, 这霍字也可作“迅速”解,即迅速地容受红茱萸。这红茱萸即是相思之物, 因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扬州有茱萸湾,这里也暗喻董小宛离开如皋北上进京。)不惜微躯退,(这微躯即是董小宛)自是君恩殊。(这种君恩很是特殊)擢擢逞纤腰,(全凭着这纤腰,妃子得到提升而耸起)盈盈过椒涂。(盈盈笑着来到涂着香椒的宫殿,淑涂可专指皇宫的宫殿)谁知青蝇飞,(谁知道青蝇在飞飘,青蝇则是指满清之蝇虫,“清”与“青”相谐音,贬满清为虫,即红楼梦中的薛蟠的蟠是带虫字边傍)顿令白壁污。(顿时使白壁受到玷污)可怜倾城人,皓齿没穹庐。(可怜这位倾国倾城的美女,皓齿丽姝沉没在穹庐之中,即来到马背民族的穹庐)二女心自悲,揄袂为踟躇。(二个女子心中自然产生悲痛,牵动着衣袖为之徘徊不进)

  陈维崧在第三首诗中写道:“我闻赵平原,高义如风驰。堂上罗众宾,堂后吹笙篪。圆景一以徂,华灯岂云疲。醉酒语平原,众宾复奚为。莫交文章客,但结屠酤儿。屠酤一寸心,白首不相疑。”在诗中说出了当时冒辟疆的情况。他自况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食客三千。自以为有宫后院的董贵妃在撑腰,所以忘其所以然。这和谭太史骂他自鸣得意,欲作平原君一个样。谭太史用手敲他的门,用脚踢他的床,并掷碎玉杯,目的是要冒辟疆不要冲昏了头脑。而陈维崧作为他的子侄辈也在规劝冒辟疆。堂上招待众多宾客, 而且是歌舞昇平,吹笙篪,弹丝弦,唱吴歌,这园景还是和以往一样。但是夜夜是灯火辉煌,所以劝他不要结交只会空谈的文章客,而应该结交一些脚踏实地的屠酤儿。他们是会真心实意地为你付出一切。就如《红楼梦》中的倪二倒是有义气,可以仗义勇为。P1101-P1102

  作者简介:

  黄伟民,男,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系反清复明义士黄宗羲后裔。先祖黄越川与蔡元培、徐锡麟、秋瑾共创光复会,后光复会与华兴会、中兴会合并成立同盟会,黄越川系同盟会元老之一。其母彭萍曼系苏州望族,书香门第,清廉世家,其母祖上彭启丰状元及第,彭启丰祖父彭定求系康熙朝状元。

  黄伟民先生6岁始学日文、英文,从事口译、笔译六年,从事公务员20年,从事科技工作13年。翻译、编著出版书籍40余部。曾获全国科技进步奖、科普一等奖,是上海优秀科普作家。他是上海增爱基金会创会理事、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中意交流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史研究员,曾任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他还是中华全球洪门联盟特别顾问,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副团长。

  黄伟民先生是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名誉会长,多年来潜心如派红学的研究,先后著写关于“冒著红楼”研究论文七、八篇,其中有《〈红楼梦〉大揭秘》《古宫词与红楼梦》《中国具有马克思主义扎根发展的肥沃土壤》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冒辟疆编年诗析注》,还有《与胡适、周汝昌、刘心武的时空对话》《〈红楼梦〉中诗词解析》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