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朱靖 特约记者顾新芸)“这个收录机是我们当时唯一的娱乐工具,也是了解渔船外世界的‘耳朵’。”8月7日上午,澄靖园区办事处八圩社区渔文化展馆迎来一群可爱的孩子,退捕渔民老党员周国琪为他们讲解展馆里老物件的故事,让他们对家乡的渔文化、祖辈的船渔生活有所了解。
八圩地区有着悠久的渔文化,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出台后,渔民们纷纷“洗脚上岸”开启新生活。如何传承保留渔文化,打造贴近渔民的文化环境,成为社区思考的问题。在走访中,有渔民提出了以展馆形式陈列老渔具,寄托渔民记忆的想法,并很快得到了社区的响应,2022年,渔文化展馆初现雏形。
今年,八圩社区又将“共建渔文化展馆”确定为上半年的书记“放亮”项目,积极发动退捕渔民捐出旧时渔业生产工具,进一步充实馆藏展品。目前渔文化展馆里,斗笠、蓑衣裙、渔耙、捻脚线车、指南针、绞绳器、马灯、网梭等旧时渔具一应俱全,这些都是社区老渔民们自发捐赠的。展品中,一条长165cm、宽65cm,具备渔船所有功能的自航渔木船模型特别震撼。这是渔民曹金汉花近一个月时间,照着自家捕鱼船1:10的比例手工制成的,只为了让更多人感受老一辈渔民的奋斗精神。
八圩社区党总支书记朱灿介绍,接下来,社区将在渔文化展馆开展沉浸式互动体验活动,让渔家后代铭记过往,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