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剂都带全了吗”“采样动作注意规范”“注意安全”……现场监测室每次外出采样,徐强总是要多叮嘱几句。作为在监测战线上摸爬滚打了30年的“环保哨兵”,靖江生态环境监测站总工程师徐强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以耐心、细心、用心,保证着监测数据的“真、准、全”,守护着居民群众的碧水蓝天。

 

工作中的徐强。部门供图

徐强今年48岁,1994年大学毕业后,就读环境科学与管理专业的徐强选择回到靖江,一头扎进了环境监测事业中。“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一丝不苟、认真完成每项监测。”徐强回忆,刚入职时,监测站内人手紧缺,懂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没有老师傅领进门手把手教学,徐强索性就自学,他买来与环境监测相关的理论书籍日夜学习,仅仅半年时间,就熟悉了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等各项监测业务,先后通过了六价铬、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硫化物、总硬度、石油类、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项目的标样考核,成为了当时站内掌握采样分析种类最多的职工。

“还记得监测站刚引入原子吸收,我们一群人围着机器对照说明书研究了半天,这才终于将原理弄懂。”随着手工分析技能的熟练,徐强开始放眼于大型仪器分析。2008年,徐强代表靖江站参加了泰州中心站组织的监测技能大比武,经过理论笔试,实验室分析及现场操作,其个人获得监测技能竞赛优秀选手称号。

 

“水质异常”“总磷数据超标”……早年,没有智能的监测系统,城市生态环境的监测指标是靠“铁脚板”跑出来的。参加工作以来,徐强长期扎根在环境监测一线,对全市所有重点工业企业的排放情况,河道排口,大气监测点位,噪声监测点位等情况了熟于心。不论严寒酷暑,只要接到举报电话,徐强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采样现场。今年2月份,监测站接到电话反映称,我市某河段水质出现异常,徐强立即组织正在休假的监测人员赶赴现场,拿出应急监测方案,联系实验室分析人员做好分析准备。经过四天三夜的连续奋战,共采集水样12批次,155个样品,报出数据473个,为水质溯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大大提升了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处置效率。

为适合智慧监管的要求,靖江环境监测采测管理平台应运而生。平台整合了业务下达、采样、分析、出具报告等环节的全流程,做到了可视化、可追溯,也进一步保证了数据监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徐强带头与软件开发人员一起,一遍一遍走流程、做模拟,确保了平台开发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数字经济时代来临,作为环保条线的监测管家,更要带头学习、持续思考,力争通过更有效、更高效的监测技术手段,守护好居民百姓的碧水蓝天。”谈及多年的工作经验,徐强这样总结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