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冬之后


  立冬之后,雪花更近了

  蜷缩在漆黑中的事物,与凸起的岩石


  彼此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姿势

  等待火焰,或者明亮的

  光线,靠近。它们试图在焚烧中寻找出

  呈现思想与信仰的结合体


  而流水,与我都是第三者

  我们从杂草茂盛的区域,途经自己的故乡

  被思念擦拭得锃亮的堤岸上

  桃花,竟然还保持着原来妩媚的模样


  我与寒风,相拥而泣

  每一片雪花,都从没有真的离开过……


  2、拒绝爱海的女人


  一切因为过于辽阔,或者深浅不一

  我告诫自己拒绝爱海的女人靠近

  仿佛蔚蓝,与晦涩的颜色

  都与汹涌无关,她们嗜好栖息在更漆黑的海底


  即便你带着火种接近

  她们的怀里仍然深藏着某些阴冷的弓弩

  也许是琐碎,或者是出奇的冷静

  曾经妩媚的肉体,会在忽然之间变成一只狂暴的雌兽


  我见过一片海,在火焰中焚烧

  无法融化的巨痛,包裹着众多雨水的呐喊

  仿佛是一场春天被别人无情地

  更换了澎湃的姓氏,或者是剥夺了自由的声音


  她们端着酒杯,轻盈地将海水灌入自己的体内

  海鸟与礁石都被她们阻止在暗流之外

  要么爱,要么迅速离开

  否则所有的黎明,都会让你的灵魂从此沉睡不起


  3、冬雨


  当我拒绝雷声的靠近

  一场冬雨竟然呈现出如此的不幸

  被漆黑窒息的咽喉

  无法,还原一段最明亮的声响


  我尝试着重新伫立在你的檐下

  远去的背影早已凝固成

  一截沉重的风景

  被火焰驱离的爱情,进入了一座不安的山谷


  一切都在沉默中进行

  潮湿的方向,仿佛孕育着某些新鲜的形状

  等待着冬眠的人群与虫子

  从纯净的玻璃后面,忽然幡然醒悟


  因为石块是无辜的

  一个人的夜,与一个人的对峙

  都以聆听者的方式

  与一片遥远的雪花,作最后的一次握手


  4、暮色


  多么辽阔的回音,与你

  像潮湿的青苔与涨落不停的潮汐

  在汹涌澎湃的肺腑之间

  刻意地呈现出众多英雄犹如礁石一般

  坚硬的骨架,与肤色


  而暮色,刚刚收敛起一座悬崖尖锐的轮廓

  铁与铁的搏杀,让浑浊中的鱼类

  失去了返回黎明的勇气

  可是漩涡,仍然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这个荒原上


  最后一棵锃亮的杂草

  当光线,坠入石块的内部

  每一粒泥土

  都宁愿,幻化成

  一堆被人遗忘的复活的篝火


  5、秋凉了,是谁抱着迟缓的暮雨


  当一层黑,覆盖了另一层黑

  当一层凉,占据了另一层凉

  悬崖与高楼,各自抱紧了自己微凉的身体

  全然不顾落叶与飞鸟的哀鸣

  它们在江水的一侧

  仰望,泅渡在秋风中的陌生的人


  秋凉了,是谁抱着迟缓的暮雨

  任铁红的颜色涂抹众多凋零在江面的落叶

  江水与江水之间传来了

  鱼群迟归的声响

  而一只盛满了秋思的酒杯,恰好

  从一只纤细的手掌内,换成了另一只更纤细的手掌


  也许是远去的白帆,忽然醒了

  辽阔而深邃的天空中

  一支失散了多年的队形,在一瞬之间

  竟然被陌生的笛声

  再次,吹乱


  6、乌鸦


  比夜,还黑的羽毛

  伪装成一束火焰的形状

  习惯于石头的荣耀

  甚至欺骗,也决不隐藏自己习惯的贪欲


  它们始终没有敌人

  果子与水源仿佛是它们唯一心爱的女人

  它们争着从黎明逃亡

  又争着,侵入一截流血的手指


  而雪花,与硕大的麦粒的重量

  像某些鼓噪,比钟声

  更容易单纯地

  存活



  诗人简介:杨伟平,笔名言诗凡,江苏昆山市人,一九六九年八月出生,八九年开始发表诗歌。


  鲍鲍点评:

  相对于其他的文学形式,诗歌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用诗性解读现实世界。在《另一层凉》组诗中,诗人正是用一种在观看中知觉的诗性视角,重构现实世界。

  在《立冬之后》《冬雨》二首中,诗人以“雪花”“冬雨”为视觉的起点,叙写了典型物象与自己之间的对峙,或者结合,这是一种充满张力的组合。

  《拒绝爱海的女人》,全诗将一种妩媚与澎湃并存、尖锐与浩瀚兼具的女人进行了物象化地处理。现实中的诱惑与诗人的感官克制,在一个中年人身上有了集中的聚焦与对视,这些生活中或明或隐的暗流,不经意地流经我们,需要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时刻地将自己作为旁观者的身份,保持距离,或者沉睡不起。

  在《暮色》中,诗人聚焦几种暮色里典型的物象,当黑暗渐渐围拢上来,那些在我们的心中潜滋暗长的欲望与埋伏,都会一点一点被唤醒,继而冲撞、回旋、变形,化作一只兽或者一道光,吞噬我们或者拯救我们。

  诗中不乏那些峭拔的句子,比如,“被思念擦拭得锃亮的堤岸上”“我与寒风,相拥而泣”“她们嗜好栖息在更漆黑的海底”“仿佛是一场春天被别人无情地/更换了澎湃的姓氏”,这些带有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是一首诗歌在平稳节奏中突然的尖叫,恰到好处地赋予了诗歌以某种程度的审美紧张感、新鲜感与陌生感。

 

  鲍鲍,原名鲍丰彩,山东莒县实验高中教师,有诗歌、小说、散文、短论等五十余万字发表《半月谈》《光明日报》《小小说月刊》《半岛都市报》《今晚报》等报刊杂志,多篇作品入选各年度选本以及中学生阅读材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