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朱由崧“弘光”朝后,“南明”诸王前仆后继转战南中国
清顺治二年五月,当福王暨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的弘光政权被灭后,在籍尚书陈子壮等曾奉桂王朱常瀛“监国”,但当他们得知唐王朱聿键已经在福建称帝、建元“隆武”时,就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总之一句话,朱姓的明王朝半壁江山被满清人占领,北京、南京相继沦陷了,大明王朝的臣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束手就擒,朱姓皇室的子孙们必须要有人出来挑头,登高振臂高呼,继续挑起保卫大明、抵制清军的重任。
朱聿键本来因为过错而被幽禁在凤阳,朱由崧在南京当上弘光帝后,将其赦免了。国难当头,兄弟阋(xì)于墙,外御其侮。在南京被清兵占领、弘光朝灭亡后,朱聿键向杭州方向奔去,六月份,在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史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的帮助下,进入福建,于福州先称“监国”,后即位皇帝,世称“隆武帝”。应该说,中国历史上的“南明”,从现在开始,从南京以南的明王朝政权开始。但命运已经注定,这只能是一个流亡政府。
顺治三年八月,朱聿键被清兵追拿,后又在福州被杀,“隆武”政权就这样消亡了。
朱聿键在他短暂的皇位期间,一项显著的成就,就是封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与弟弟郑鸿逵为伯爵,同时对郑成功十分赏识,“赐姓朱,为更名”,封郑成功为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
郑成功为报答隆武皇帝朱聿键的知遇之恩,在整个清顺治朝的18年中,都是以明代臣子的身份,带领军队与清政府军展开战斗,直至清康熙朝时,又以明朝大臣的身份攻占并收复了台湾岛,第一个喊出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最强声音。
顺治三年八月,隆武皇帝朱聿键在福州被害、“隆武”政权消亡后,其弟朱聿鐭(yù)在十一月初五,又被大学士苏观生、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在广州拥立为帝,年号“绍武”,是为绍武帝。
但“绍武”政权仅存在了一个多月,朱聿鐭在清兵夺占广州后又被杀害了。
还是在顺治二年,桂王朱常瀛在广西苍梧病逝,其弟朱由榔袭封桂王。到了顺治三年的十月十四日,在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王化澄与明末重臣吕大器的共同推荐下,桂王朱由榔被从广西苍梧迎到广东肇庆,先是在肇庆“监国”,后又于十一月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是为永历皇帝。
这支由桂王朱由榔建立起来的南明“永历”政权,后来一直坚持了15年,成为“南明”流亡政府的主体,也是团结南中国力量,坚持抗清到底的核心所在。
当时,南中国抗清势头此起彼伏,烽火四起。
鲁王朱彝垓依据浙江抗清;马士英等率兵渡过钱塘江,与诸王汇合,结营抗清。惜相继在余杭、浙东被清军战败,于顺治三年六月被活捉问斩。
明朝朱姓的永宁王、罗川王、阁部黄道周等数十万兵众,在福建也被清军战败身亡。
还是在顺治三年,南明政权兵力与李自成、张献忠所属“流贼”军事力量同清军的拉锯战不断。
清军在临湘打败“流贼”,在西安击败北犯“流贼”,在抚州活捉明永宁王,又先后于正月、九月两次击败了明潞安王、瑞昌王率领的北上部队企图夺回江宁(今南京)的进攻,瑞昌王朱谊氻(lè)在九月攻夺江宁的战斗中被俘斩。
南明政权及李自成、张献忠所属“流贼”成了清军同时追剿的对象,双方战事不断,但清军是胜利捷报频传:败贼于山阳、败贼于商州、败贼于邠州、败贼于庆阳、败贼于延安、败贼于汉中的鸡头关、败贼于钱塘。
还是在顺治三年八月,在浙江金华、衢州一带率众抗清的明蜀王朱盛浓、乐安王朱谊石及其将领因战败被杀,南明大学士谢三宾、阁部宋之普、兵部尚书阮大铖、刑部尚书苏壮等向清军投降,“浙江定”。
十月,明王朱常洊被擒获受诛,“福建平”。
顺治三年的十一月,清军豪格、鳌拜率部,在四川西充大破张献忠,张献忠于阵前被斩。又击破张献忠的一百三十余营,“四川平”。
到了十二月,明遂平王朱绍鲲在太湖地区的水上军事力量、明高安王朱常淇在江西婺源的军事力量、明金华王朱由㯆(chǎn)在饶州的军事力量等,也相继被清军击破,诸王被斩。
到了顺治四年二月,明瑞昌王朱议贵被洪承畴的清军擒获斩首;朱聿键弟弟朱聿鐭在广州先被清军捉拿,后又被清军问斩,“广州平”。
八月,清军擒明宗室麟伯王、霭伯王于泸溪山,诛之。克遵义、夔州、茂州、内江、荣昌、富顺等县,斩故明王及其党千余人,“四川平”。
十二月,克宝庆,斩鲁王朱鼎兆等;进击武冈,“桂王朱由榔走”,追至靖州城,又被攻破,“湖南平”。
顺治五年春,明宜春王朱议衍据汀州造反,被清军擒斩。
二月,明贵溪王朱常彪等攻夺沅州,被擒斩。
四月,清军攻占建宁,斩明郧(yún)西王朱常湖等。克辰州,破永宁、全州,获贵溪王朱长标、南威王朱寅卫、长沙王朱由栉等,均斩之。
五月,破马家坪,获故明延长王朱识穿(“穿”加“金”字旁),斩之。
顺治六年三月,获明山阴王等,斩之。
也就在这一年的正月,顺治皇帝还下诏宣称:“朕欲天下臣民共登衽席”“朕闻不嗜杀人,能一天下”。但他们对于明宗室诸王是决不手软,要斩尽杀绝的。
到了秋七月,清政府军“平黄州贼三百余砦(zhài)”,斩明故王朱蕴严(“严”字加“金”字旁)。
顺治七年正月,故明德化王朱慈业、石城王朱议淄陷大田,“官军讨平之”。顺治八年春,清军克桂林,斩故明靖江王及文武官四百七十三人,余党悉降。
当然,在这期间,也有朱姓皇室侯王向清军投降者,如:
顺治四年,岷王朱埏峻就以黎平城向清军投降;
顺治十三年四月,广西故明永安王朱华堧(ruán)及土司来降;
顺治十四年二月,明崇阳王朱蕴钤等来降。
南明政权诸王虽然有不团结、各自为阵现象,但在抗清复明认识上有着高度统一认识,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加上之前的福王暨弘光帝朱由崧,到顺治十四年的14年中,朱明王朝宗室就有30来位皇室侯王死于抗清复明战斗一线。
他们前仆后继,广泛动员南中国各阶层社会力量参与抗清,企图恢复祖宗基业的希望之火一直在顽强地燃烧着,一直到后来永历皇帝朱由榔在境外缅甸被抓获为止。
而想方设法抓捕“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曾经的明王朝重臣、后来又成为叛逆之臣的吴三桂。
束有春2025年10月14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