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个历史典故,一个属于司马氏皇室成员内乱造成的恶性政治事件,一个属于皇室成员被迫由中原迁徙到江左的人口流动事件。
但两者都与司马氏建立的晋王朝有关,时空坐标都在西晋末年,只是“八马”在前,“五马”在后,有扯不断的历史因果关系。千年之后观之,似仍有道不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对于南京人,似更应要了解这段历史。因为继东吴孙权在南京建都后,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之前,南京又有五个王朝连续在此定都,起因还是与这段起源于北方司马氏的皇室内乱、最终尘埃落定于南方的建康(南京)历史有关。
一.滥封皇族宗室,必将带来政权分裂等无穷后患
公元265年,由司马懿精心培植的司马氏家族到了司马炎时代,通过所谓的“禅让”,从曹魏政权手中夺走了神器,建立了属于司马氏的晋朝政权。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经·豳风》这句诗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人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本来就离你不远。
由于司马氏家族就是从一个异姓权臣逐步做强做大后,取代了主子,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新王朝“晋朝”。为了克服前朝分封异姓王带来的弊端隐患,防止“禅代”故事重演,司马氏政权从一开始就加大了对宗室皇族子弟分封为王的力度,企图通过宗室藩屏来为一姓之封建政权永固提供保障。
泰始元年即公元265年,西晋建国之初,晋武帝司马炎曾一口气分封了27个同姓王,让他们以郡为国,为统治政权守护效力。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以自行选用本国中的文武官员,可以自行收取封国的租税。
咸宁二年(277年),晋武帝又制定了王国置军制度,即诸王封国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不同级别的王国可置不同数目的军队。
在《晋书》卷三十七《宗室列传》中,宗室成员入传的有41人;在卷三十八《列传》中,宗室成员入传的有21人;在卷五十九《列传》中,宗室成员入传的有15人;在卷六十四《列传》中,宗室成员入传的有27人。粗略统计,整个晋王朝,前后被封为诸侯王的近百人。当然,这里包括同一个封国的祖孙几代世袭为王现象。
皇族宗室诸侯王在捍卫司马氏政权中能起到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一旦出现权力分配不公现象,人多嘴杂,内部起哄打斗现象就会不断出现,加之外戚、宦官、后宫帮派势力的推波助澜,必然带来无穷后患。
自古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动摇瓦解。晋王朝后来出现统治能力削弱,江山出现倾覆危机,当与滥封皇族宗室成员为王不无关联。
晋朝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嫡长子,公元265年建国,到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建国仅仅25年,晋王朝就出现了一次灾难性的皇族内乱危机,且前后持续达16年。
皇族成员中参与这场内乱的诸侯王主要有八位。《晋书》卷五十九将他们汇编为一传,故史称“八王之乱”。“八王”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东海王司马越。
束有春2025年8月7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