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秉“三不惑”,一次扳倒五十多名贪官
当时朝廷宦官势力方炽,宦官们又不断保举推荐、任用他人及自己的子弟为地方官,“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宦官系列官员布满天下,他们竞为贪淫,导致“朝野嗟怨”“上下忿患,四方愁毒”,民怨沸腾,社会混乱,动荡不安。
二度进朝为官的杨秉早已把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决心与黑恶反动势力再次展开较量。在深入调查取证的基础上,他与司空周景联手,向皇上上疏指出:“内外吏职,多非其人,自顷所征,皆特拜不试,致盗窃纵恣,怨讼纷错。”他们希望朝廷皇上能够“遵用旧章,退贪残”,以达到“塞灾谤”、稳定民心、巩固政权的目的。
这次上奏,得到了皇上首肯,一场反腐风暴开始出现。杨秉条奏牧守以下的匈奴中郎将燕瑗、青州刺史羊亮、辽东太守孙諠等五十余人有贪赃枉法行为。这些被杨秉指控的贪官是“或死或免”,得到了应有惩处。
一次将五十多名贪官扳倒,这在中国反腐历史上也是创下了纪录。当时天下人们,无不对杨秉肃然起敬。
此外,杨秉还对当时“郡国计吏多留拜为郞”等违规用人现象等向汉桓帝上疏进言,其秉公行事、依“经典汉制”行事的行为,均得到了皇帝支持。每当朝廷有得失,杨秉“辄尽忠规谏,多见纳用”。
杨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杨秉所到之处,一直以“淳白”著称。杨秉曾经很从容地对同僚们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不惑就是不糊涂,保持头脑清醒。杨秉为官为人,能够在酒、色、财三方面做到头脑清醒,不逾规矩行事,不仅自己这样说了,而且在官场生涯中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杨秉74岁去世,被赐陪葬皇陵崇高政治待遇。
杨秉“三不惑”,其父亲杨震有“四知”,他们二人,堪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对“淳白”父子官吏。
杨秉的儿子杨赐,于汉灵帝朝,亦先后官至太尉、司空,政绩卓著,去世时,“天子素服,三日不临朝,赠东园梓器襚服,赐钱三百万,布匹五百”。
杨秉的孙子杨彪,于汉少帝、汉献帝朝,亦先后官至司空、司徒、太常、太尉等职,带头反对董卓迁都。兴平元年(194年),当汉献帝“车驾还洛阳”后,任尚书令。建安十一年,杨彪见汉祚将终,曹操又以丞相身份,挟天子以令诸侯,遂以脚病为由辞官。十年后,他的儿子杨修竟被曹操杀害。
束有春2025年7月19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