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感觉,南京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缺少一样文化古董,就是如同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南通等地普遍存在的“城隍庙”,当然就缺少城隍神了。

  城隍庙是中国古代城市中供奉城隍神的庙宇,城隍神被视为守护城市的神灵,负责保护市民的安全和福祉。如同旧时中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土地庙,用以供奉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能够庇佑一方百姓吉祥平安。

  城隍信仰是对城市守护神的崇拜,属于中华本土道教范畴。城隍神一般都是历史上曾对这座城市作出过重大的、卓越贡献的人物,人格化是城隍神的特色,苏州城隍庙、上海城隍庙、北京城隍庙、杭州城隍庙、会稽城隍庙等,供奉的城隍神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晚明文学家张岱著有《城隍庙》小品文,对绍兴地区的吴山城隍庙来历及供奉的城隍神进行了细腻描述,读来颇有趣味。

  我曾几番设想过,南京这座城市,虽然历史悠久,但城市缺少“主心骨”,这是历史留下的先天不足。如果南京历史上要设“城隍神”,当首推孙权。我们南京,有夫子庙文庙,有武庙,有许多祠堂,就是没有见到过有城隍庙。历史上有了也就有了,现在要重新打造,又谈何容易?

  但我发现,江苏不少地方,近年来,对宗教场所、祠堂进行兴建、复建、重建是不在少数,为什么省会城市南京,就不能有一座专门供奉纪念对这座城市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卓越人物的场馆?

  现在南京关于孙权的历史遗迹,除了石头城遗址,还有东郊梅花山上的孙权墓及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但这些似乎都不在现在的建邺区范围内。

  如果建邺区要弘扬发展建业精神,从文化上来讲,有一件事是完全可以做的,那就是在建邺区,建筑一座带有城隍庙性质的、以孙权为主要供奉纪念对象的江东文化纪念馆。这样,一来可以与建邺区目前提出的打造长江文化、江东文化相结合,增加建邺区“建业文化”内涵;二来可以与其他区形成互应,以彰显建邺区在六朝文化中的地位。

  古代的祠堂、城隍庙都是重要的文化阵地,今天各地呈现的名人纪念馆,也都带有旧时祠堂、城隍庙性质。建邺区在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该区在公共文化场馆、尤其是博物馆纪念馆建设方面存在短板。滨江发展,离开传统主城区发展,历史文化资源存在枯缺在所难免,但我相信,从源头上来让建业与建邺对话,让孙权与江东文化对话,通过以孙权为主要供奉纪念对象的江东文化纪念馆建设,一定会让整个南京的历史文化,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都与今日之新型建邺区打通了、共享了,建邺区在历史文化光环下,一定会率先绽放出“建业”风采,成为南京市历史文化研究与传承创新的新高地。

  有道是:

  江东孙氏建伟业,

  石头城巍朝天阙。

  何惧道路阻且长,

  建邺根脉在建业。

  东吴文化发祥地,

  文学之都涛头立。

  滨江发展廿二载,

  城市客厅高朋集。

  束有春2024年2月6日初稿、2025年7月9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