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时期,除严子陵外,仍然出现皇上召不来贤能之人的现象。

  据《后汉书•方术列传•樊英》载,东汉时期,南阳人樊英对《京氏易经》及《五经》等很精通,对有关《河图》《洛书》谶纬之学等方面也很有研究,具有“善风角、星算”的本领。即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风水,预知灾害。

  樊英隐居在南阳附近的壶山之中,四面八方的人跑到深山中,向他求学,名声四起,弟子如云。由于樊英有如此大的能耐,所以,州郡政府曾数次礼请他出山为官,但均被他拒绝了。后来,朝廷公卿又想通过举贤良方正、举荐有学问的特殊人才等方式,请他出来做官,但他“皆不行”,一律不予理睬,乐意过他的隐居授徒生活。

  一次,有暴风从西边刮过来。樊英对他的弟子们说:“四川成都市发生重大火灾了。”说完,就口中含水,向西方喷去,同时让人们记住今天的日期和时间。

  后来,有一位客人从成都那边过来,对大伙说:“那天成都大火,突然有一大片黑云从东方飘来,转眼之间就下起了大雨,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这个人所说的,与当时樊英所说所采取的行动,在时间上完全吻合。樊英的本领一下子在全国传开了,人人称其“术艺”高超。

  汉安帝刘祜初年,樊英被朝廷征为博士,这是对他学术成就的肯定,樊英倒是接受了。但到了建光元年(121年),朝廷又下诏公车,要求“公车”(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机构)赐策书,征召樊英等六人入朝为官。包括樊英在内,当时就有四个人没有接受公车的聘请。

  到了汉顺帝刘保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策书备礼,用“玄纁”(用红黑色与浅红色的帛来制作)大礼来延聘樊英,把他作为贤士来对待。但樊英推脱自己有病,不去朝廷见皇上。汉顺帝下诏,责怪郡县领导不力,要求当地政府立即安排车马让樊英上路。

  樊英不得已来到了京城洛阳,仍然称病,不肯到朝廷见皇帝。朝廷又派人强行将他抬上车,送到了金銮殿皇帝身边。到了皇宫,樊英仍然不肯以礼相从。

  汉顺帝见这头傲慢的犟驴,就再也忍不住了,向他发火了,严厉地呵斥说:“朕能让你活,也能杀掉你;能使你显贵,也能使你低贱;能使你富足,也能使你贫困。你为什么要轻慢朕的命令?”

  樊英在天子面前,不但不行跪拜礼,还敢跟天子顶牛。

  他说:“臣是受天命而生。活着度完一生,是天命;死了没有度完一生,也是天命。陛下怎么能够说使臣活,又怎么能够杀掉臣!臣看见残暴的君主就像见到仇敌。我连站在暴君的朝堂上都不肯,又怎么能够希望他让我显贵呢?臣虽然身为平民,住在仄巷陋室之中,却怡然自得,无异于皇帝之尊,又怎么能够使我低贱呢?陛下怎么能够使臣显贵,又怎么能够使臣低贱!不合礼义的俸禄,纵然非常优厚,我也不会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我也不厌弃。陛下又怎么能够使我富贵,又怎么能够使我贫穷呢!”

  汉顺帝没有办法使樊英屈服,但又敬重他的名声,只好放下皇帝的架子,强咽下这口闷气,让樊英到太医那里先去养病,每个月还送给他羊肉和美酒享用。

  到了永建四年(129年)三月,汉顺帝专门为樊英造坛设席,令公车部门负责筹划承办,由尚书部门负责奉引,向樊英赠送几杖。皇帝以老师的礼节来对待樊英,向樊英询问为政得失。

  皇帝给足了面子,这一下,樊英不敢再推辞了,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但数月后,樊英又声称病重,要求回家休息。

  皇帝下诏,要他以光禄大夫的身份休假,并还赏赐给他稻谷千斛,每年八月赏赐一头牛、三斛酒;如果他真的去世了,可以享用“中牢”之礼,也就是可以享受用一头猪、一头羊来祭祀的待遇。

  樊英见皇上如此相待,受之有愧,于是就干脆来个直接辞官,不接受这样的礼遇。但还是被朝廷拒绝了。

  樊英起初接到诏令,大家都以为他一定不会改变志向;但到后来,他有了应对皇上的机遇,却又没有发表新奇的计谋和深远的对策,因此,谈到他的人,大家都感到有点失望。

  最初,河南人张楷与樊英一同被朝廷征召。不久,张楷对樊英说:“天下有两条道路:出仕与隐居。我以前认为你出仕能够辅助当今天子,有助于当代人。然而,你开始以贵重无比的身价去激怒万乘天子,及至享受官爵俸禄,又没听说你有什么匡时救世的主张。你这样做人,是不是有点让别人也进退两难了吧。”

  虽然樊英被朋友批评,说他有虚名之嫌,但是,因为他精通术艺,国家每每出现灾异现象,朝廷就下诏向他询问良方,而他所言,又经常是灵验的。樊英活了七十多岁,最后在家中去世。观其一生,应是古代“不召之臣”中的“术士”类人物。(未完待续)

  束有春2025年5月19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