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城外的江宁镇、龙江关、上河等地,分驻乡勇不及3000人,临时召募,皆不足恃。太平军过芜湖时,福山镇总兵陈胜元曾率舟师抵抗,惜不幸战殁。
从此,长江上就缺少了抵御太平军的水上力量,致使太平军船队长驱直入,直抵江宁城下。
太平军是陆路、水路齐发力,四面围城,环攻、轮攻,江宁城眼看不保。
城内政府军在老百姓的协助下,已经顽强坚守十几天了。由于明城墙的牢固与巍峨,城门紧闭,增强了江宁城的防御能力,太平军一时难以攻下江宁城。
于是,太平军就用炸药“穴地轰城”。他们首先在仪凤门城墙下挖洞埋地雷埋炸药,终于将城墙炸开了一个“倾十余丈”的大豁口。
随着城墙轰然倒塌,太平军蜂拥而上,杀声震天,攻进了江宁城。
一个城门被突破,其他城门如同有了连锁反应,太平军很快又攻破了水西门、旱西门(即“汉西门”)、南门(应是“聚宝门”)。
在这过程中,他们有的缘梯而登城墙,与清军展开近身肉搏;有的太平军登上城墙后,迅速冲下城墙去打开城门,放大队人马进城。经过阵阵厮杀,江宁城的第一道防线还是被攻破了,江宁城宣告沦陷。
清军总督祥厚与副都统霍隆武身先士卒,登陴固守,率领政府军,历十余昼夜,拼命抵抗。在外城被攻破后,他们将剩下的兵力集中到最后一道“内城”防线去共同防守。
江宁城内的这个“内城”又叫“满城”,应该是满族八旗人的主要居住区。满清王朝时期的旗人优越的等级制度,由此可以看出。
“满城”即内城是江宁城最后一道屏障,城内“妇女皆助战”,可谓全民参战,人人都上阵了。
战斗坚持了一天,“满城”还是被太平军拿下了。
总督祥厚“手刃数贼,身被数十创,死之”;
副都统霍隆武策马督战,受伤堕地,力竭阵亡;
两江总督陆建瀛戴罪参战,眼看大势已去,在混战中准备“易服走”,化装逃跑,但还是被太平军捉住给戕害了。
太平军在攻破内城即“满城”后,进行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对城内的男童进行残忍阉割。《清史稿》中屡有记载:“贼破内城,屠戮尤惨,男妇几无孑遗”“城陷,皆死之。城中男女死者四万余,阉童子三千余人,泄守城之愤”。
这一幕幕残忍血腥的场面,让人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大屠杀”三个字。
江宁城中的“满城”是满族八旗人居住的特殊城区,太平军起义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反抗满清王朝种族歧视现象,所以在攻入江宁城后,对“满城”这个城中之城下手更加狠毒,也算是事出有因了。
(摘自束有春著《七朝古都南京》,广陵书社出版社2024年2月第1版,2024年8月第2版)


束有春 2025年4月26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