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纵横家”捭阖七国,“虎狼”秦国一统天下
历史进入“合纵连横”的“战国七雄”争霸时代,齐国、秦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楚国七个诸侯国形成两大阵营壁垒,秦国号称“西帝”,齐国号称“东帝”。秦国实质上是以一国之力形成一个阵营,不断发起攻魏攻楚攻赵攻韩战争,夺得对方大量土地城池。
诸侯争霸愈演愈烈。周天子面对诸侯国在原先属于他姬姓的地盘上你争我夺,已经完全丧失了掌控能力。历史向何处去,未来的天下由谁来做主,已经摆在了人们面前,需要作出回答。“百家争鸣”现象由春秋时代延续至战国时代,华夏民族思想大解放的第一次高潮也在那时候出现了,出现了一大批至今影响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伟大智者:老子、管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屈子、韩非子,他们的名字与思想,成了中华民族智慧宝库的重要标志与珍藏。
那些自由出入诸侯国、充当说客的人,被称为“纵横家”,张仪、苏秦、公孙衍、陈轸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苏秦靠嘴上功夫,到处拿“演讲费”,他提出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以抗秦的战略思想,组建“合纵”联盟,任“纵约长”,身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张仪与苏秦都是鬼谷子的门徒,张仪的主张与苏秦刚好相反,他认定秦国,主张由秦国来统一六国,他的这种战略思路称之为“连横”。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秦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诸侯国的大计。在“横则秦王、纵则楚霸”的关头,张仪帮助秦国出使楚国,通过“六百里商、於之地”空头许诺,达到了让楚怀王与齐国关系破裂,削弱“合纵”同盟力量的目的,为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做出了重大贡献。
楚怀王时,屈原为楚怀王“左徒”,由于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受楚怀王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但后来遭到上官大夫勒尚和楚怀王宠姬郑袖等人的挑拨离间,楚怀王开始疏远屈原。屈原痛恨“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历来主张楚国联齐抗秦,由楚国统一天下。但楚怀王听信张仪“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空头许诺而“遂绝齐”,最后又被秦军“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夺走楚国汉中之地。魏国趁机袭击楚国,而齐国因对楚国擅自破坏盟约非常愤怒,再也不派兵救楚,致使楚国“大困”。
到了秦昭襄王时,为了征服楚国,秦国要与楚国通婚,并约楚怀王来秦国会谈。楚怀王不知是计,竟然“欲行”前往。屈原虽“不复在位”,但因与楚王是同姓,又曾是“三闾大夫”,知道后,就去劝阻楚怀王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但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反而听信公子子兰“不要绝秦欢”的劝说,前往秦国。最后在进入秦境“武关”后,被秦国伏兵扣留,要求楚国割地才放行。楚怀王逃亡到赵国,赵国人不敢接纳,只好又绕回到秦国。一国之君,如此下作失态,最后竟死在秦国,楚国蒙受奇耻大辱。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遇到这样的国君,也算是命运不济、生不逢时了。楚国既失地、又失盟友,已经不再具备与强秦抗衡的武力与智力。
到了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秦国开始直接向位于洛邑的“西周君”即周天子的地盘发起进攻,要彻底端掉姬姓王朝的老巢,迫使西周君周赧王前来向诸侯身份的秦国投降,“顿首受罪”,磕头认罪,并将其邑中的三十六城、三万人口全部给了秦国,“周秦”真的开始合一了。
到了昭襄王五十二年(前255年),周天子领地上的老百姓全部向东逃亡,“其器九鼎入秦”。周王朝九只宝鼎全部归秦国所有,姬周王朝已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据说秦昭襄王来取周天子的九鼎时,有一只鼎突然飞起,最后落入泗水中,其余八只鼎被秦国人抬走了。后来的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返回路过彭城(今徐州)时,曾斋戒祷祠,想从泗水中把周鼎打捞上来,“使千人没水求之”,但没有获得。
“东周君”及其土地,到了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被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率兵所灭,土地尽入秦国版图。至此,姬姓周王朝宝鼎神器没有了,立足立锥之地也没有了,已经彻底绝祀、断了香火。《史记•秦始皇本纪》末尾引用汉代贾谊《过秦论》指出:“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也再次说明,中国历史上的“西周”“东周”这“二周”,是指成周洛邑周边的两块王畿之地。
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的儿子、秦王嬴政即位,这位嬴政就是有着“千古一帝”之誉的“秦始皇”。他在前人基础上,开始了加快灭六国、一天下的进程。
秦王嬴政十七年(前230年),内史嬴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韩国灭亡。
十九年(前228年),秦大将王翦、羌瘣“取赵地东阳,得赵王(迁)”,赵国灭亡。
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大将王贲领兵“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魏王假)请降,尽取其地”,魏国灭亡。
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复召大将王翦,让他领兵击楚,“虏荆王”即活捉楚王,但楚将项燕又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继续举兵反秦,第二年,秦将王翦、蒙武向楚国军队发起最后进攻,昌平君死,项燕自杀,楚国彻底灭亡。
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大将王贲率军进攻燕国辽东地区,活捉燕王喜,燕国灭亡。由赵公子嘉自立的代国,亦被秦军顺道消灭。
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大将王贲率军,由原燕国南下,向齐国发起最后进攻,“得齐王(田)建”,齐国灭亡。
至此,经过26年的文韬武略,到公元前221年,六国皆灭,“虎狼之国”秦国最终实现一统天下,嬴姓“秦王朝”继姬周王朝后,在腥风血雨中诞生。
六国之所以被秦国一个个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苏辙的父亲苏洵《六国论》一文,已分析透辟,点明问题症结要害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