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翻看“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成绩: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更加成熟完备……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做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篇大文章,农业强国前景可期。

从古人的“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到今人的“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千百年来,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中华民族关心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动摇,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为端稳“中国饭碗”筑牢了根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当前,北方秋粮收获在即,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正常偏好,夺取秋粮丰收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希望的田野上,“丰”景独好,不仅振奋着亿万农民的心,也为经济的持续回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农业是近2亿人就业的产业,产业兴,则乡村兴。长期以来,各地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将产业发展、富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村一品”或“一乡一业”,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形成多元化的乡村产业体系。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家、全国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4万家、去年全国休闲农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9000亿元左右……蓬勃生长的乡村产业,盘活了乡村经济,带来万千乡村的蝶变,“十四五”期间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至2024年的2.34∶1。特色产业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农村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乡村振兴的底色更加绚烂。

农村是近5亿农民常住的家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全国上下积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乡村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达到76%,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45%,如今的乡村,目之所及处处如画,行之所至步步入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既要“改面子”也要“改里子”,除了刷新“颜值”,各地还着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十四五”期间累计建设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超过14万个、农村敬老院超过1.6万家,“村BA”“村超”“村晚”等“村字号”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建设美丽乡村,就是创造群众的美好生活,让农民群众有了更多更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建设农业强国的“巨轮”即将开始新的航行,我们要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推动农业产业更强、农民生活更富、农村发展更美,努力绘就粮食稳产、产业兴旺、乡村秀美的锦绣画卷!

供稿:网信办(陆虞)

原标题:《洪声E评 | “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阅读原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