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芡实成熟旺季,我市东兴镇何德村的百亩芡实田迎来丰收季。饱满的芡实果挂满塘中,田间地头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小芡实正成为村民们的“致富果”。
9月12日上午,记者走进何德村芡实种植基地看到,工人们分散在田间,熟练地拨开层层芡叶,采摘成熟的芡实果,不一会儿便装满了网袋。“这两天每天能采一千多斤,高峰的时候能有两千多斤,装好了晚上就送到苏州去加工。” 江涛家庭农场负责人万传江一边忙着装车,一边向记者介绍。
万传江介绍,芡实每年6月栽种,8月成熟,采收期能持续到10月10日左右。今年他的基地共种植了130亩,产量和效益都十分可观。“我们采上来的嫩果能卖7块多钱一斤,市场上手工加工成米后,价格能达到130多元一斤。”万传江笑着说,今年基地芡实年产值预计能有70多万元,明年计划再扩种几十亩,进一步扩大规模。
芡实又名鸡头米,形似莲子、色如珍珠,因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素有“水中人参”的美称。何德村依托沿江低洼的地理优势以及充沛优良的水资源,自2019年起便引进芡实种植,经过多年发展,如今芡实已成为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名片”,不仅打开了市场销路,更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
“村里每年都会通过农产品交易平台帮助种植户销售芡实,我们不仅要扶持芡实种植产业发展,更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赚钱,把全村剩余劳动力都利用起来。”东兴镇何德村党总支书记奚志华表示,下一步,村里还将继续深耕芡实产业,在品种改良、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下功夫,让这条特色种植之路越走越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