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当领导一碗水无法端平,部分干部权益受到影响时,单位的风气必然会发生质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因此,要想扭转单位风气,让躺平式干部干起来,必须要全面清除单位的这些“负离子”。
警惕部分干部过度擦边式“占便宜”
职场中,部分干部的不当行为极易引发群体效应,若是单位领导缺乏魄力,让“守规矩的干部为不守规矩的干部买单”,极有可能会让守规矩的干部对单位建设失去信心,严重降低办事效率。
阿张是单位的一名40多岁普通干部,但却是单位里不守规矩的典型。平时总喜欢在规矩边缘行走,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典型。在日常工作中,总是以不懂电脑技术、视力下降为由,推托材料、报表、台账等工作性业务;且若是上午下乡,则下午必定会以“需处理家务”为由,向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请求休一下午事假;若是一整天下乡,则第二天会以“身体不适”为由,向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请求休一天病假。在排队取餐时,也总是仗着自己资历深,插队到年轻干部前,面对其他人“怎么插队”的质疑,也总是以“谁叫你们傻,不懂变通”为由,充满自豪地回应。
由于领导并未对这位干部进行严肃处理,引发了单位许多中年干部的效仿。单位里通过政务微信或电话紧急性请病假、休事假的中年群体数量激增;食堂用餐由之前井然有序荡然无存,由中老干部插队取餐逐渐延伸到年轻群体上;部分年轻干部不仅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且休假异常艰难,慢慢地由“拼事业”演变为“干工作”,最后甚至出现了向“混日子”演变的倾向。
制度擦边、道德下滑虽影响恶劣,但却也令领导难处理
部分人性化制度的建立本是为了方便干部,虽被一些干部“较为灵活”地钻了空子,但着实不适合严肃处理。
值班时,单位的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也非常无奈,单位的请休假制度有规定:为实施人性化管理,方便干部处理紧急性突发事故,一天以内的假期经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即可。这是对单位干部处理中心工作被取消休假的补偿,若是上纲上线,最后受损的将是全体干部的利益,因此许多领导面对这些同事“理由充分”的休假请求,也只能同意。而对于用餐插队的行为,虽扰乱了秩序,但也仅能通过谈心谈话方式进行劝导;令人无奈的是,这群干部年龄大、工龄长,劝导难度大,事后也只能顺其自然。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小处抓起方能扭转单位的风气
由制度和道德引发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规则的完善加以解决。在人性化管理,保障干部基本权益和树新风上做到有机统一。
兄弟单位制定了一个干部休假公示制度非常值得借鉴。由部门负责人每月统计好本部门干部的休假天数、休假理由,经分管领导审核后交由办公室汇总,每月初在公示栏进行公示,干部的年假、事假、病假一目了然。据兄弟部门反馈,单位许多干部为了避免同事口舌,以及在巡视巡察中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绝大部分都能做到“有事先休年假”和“非必要,不请假”,干部自觉意识强烈。
在用餐时,可以借鉴县政府饭堂的取餐模式,设立双取餐通道,年轻干部和中老年干部分通道取餐;或是兄弟单位错峰用餐方式,让年轻干部推迟15分钟排队取餐,以确保单位的形象。
公平很难,但并非无法实现,只有让单位的绝大多数干部在规则框架内履职尽责,单位的工作风气才能得到净化,干部才能在比较中站起来、干起来。
来源微信公众号“我是基层干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