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镇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牺牲的30名西来籍革命烈士。
20世纪70年代,8位新四军烈士遗骸迁葬陵园之中。然而,没有人知道这8位英烈的名字,只知道他们牺牲于八角亭阻击战中,来自新四军老一团七连,其中一位排长姓张。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里,但当地的乡亲们早已把他们视为自己的亲人。
西来地处靖江、如皋交界处,距如黄公路不足1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抗战期间,伪军在西来东市构筑据点,驻扎一个加强营共400余人。他们依仗重兵,与周边新港、土桥、张黄、石庄、季市等据点的敌军狼狈为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942年7月,新四军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决定攻打靖江西来伪据点,拔掉这颗钉子。19日晚,新四军二纵老一团、老二团一部奉命向据点伪军发起攻击。老一团七连负责阻击由张黄港沿如靖公路前来增援的敌军,支援攻打西来东市伪据点的主力部队。八角亭与董家圩之间的地带,是敌人通向西来的必经之路。靖如界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向西流去。拐弯处架设着一张桥,它如同咽喉一样锁住了敌人的通道。七连扼守住这条敌人通往西来的必经要道,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作掩护,隐蔽在桥两侧高地的坟场里打击敌人。激战不到一小时,围歼日伪军40多人。
当夜,团部命令七连主力撤出八角亭,回师增援东市伪据点。七连接到命令后,仅留了一位张姓排长率领8位战士坚守原地、阻击敌人。破晓时分,在西来的新四军参战部队向东市伪据点发起了全面攻击。据守八角亭桥南的张排长为策应主力部队的进攻,率战士们阻击来自石庄、张黄港方向的日伪援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9位勇士利用坟包作掩护,以3挺机枪封锁路面、河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直至主力部队攻下据点并安全撤退。
战斗中,7位战士英勇牺牲,张排长和另一名战士被敌围困。为保存有生力量,张排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不容分辨地命令战友撤退,孤身一人坚守阵地,战至弹尽……敌人蜂涌到阵地前,嚎叫着抓活的。张排长只身与敌搏斗,用刺刀刺死两个敌人后,已身负重伤的他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跳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后,乡亲们将8位英雄的遗体收拢掩埋,合葬在一起。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历史虽然没有留下这8位烈士的英名,但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靖江人民的心中,他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将会永远传承下去。
(靖江市党史方志办公室供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