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本报自今日起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靖江抗战记忆:从历史深处走来》专栏,追忆抗战故事,寻访故地薪火,激励全市上下从历史中汲取前行智慧和精神力量,勠力同心、团结奋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是年12月1日,日本侵略军为打通其入侵中国腹地的水上通道,占领了扼守长江下游、与靖江隔江相望的江阴。8日,日军1000余人分别从靖江九圩、十圩两个港口登陆,一路北上占领靖江城。随后,在城内和城郊肆意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1938年夏,日军又在八圩、新港、西来、季市、生祠等公路沿线的集镇构筑据点、派兵把守。靖江全境沦陷。
日军入侵后的靖江,不少作坊倒闭、商店停业,手工业工人和店员纷纷失业;许多农民因难以承受高额地租和苛捐杂税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1938年春,靖江各地,特别是东沙和西沙地区,连续发生多起农民“吃大户”的斗争。爱国知识分子祝惟干、热血青年王倬等,积极组织抗日自卫武装和“村际联防”组织。他们从国民党军队的散兵游勇处搜集购买长短枪100多支、重机枪1挺,动员100多名青壮年组成抗日自卫队。这支自卫队活跃在七、八两区沿江的10多个乡,打击敌人,惩治土匪,保卫家乡,使日军不敢小股登陆,土匪、流氓和帮会活动大为收敛。
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简称“挺纵”),从苏南和淮南进入扬州、泰州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10月,“挺纵”三支队政治处主任惠浴宇到扬州、泰州一带建立中共苏北工委(1939年10月改为中共苏北特委),领导广大军民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初冬,中共泰兴县委于毗卢市的界河一线,建立了中共靖泰边区区委。不久,又在靖江境内界河南岸一带建立河南支部。河南支部在孙家圩、竖头街、十六圩、地藏殿等地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此前的5月、6月间,在泰兴陈玉生部入党的刘用之(1940年8月任靖江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时改名为刘万里)、刘永青奉命回靖,也发展了几名党员。
1940年2月,中共苏北特委决定成立中共靖江县工作委员会,隶属苏北特委,由泰兴县委代管,建立之初辖毗卢市、封头坝、普济庵、靖江城4个支部。8月,中共苏北特委决定,撤销中共靖江县工作委员会,建立中共靖江县委员会。县委以“新四军靖江战地服务团”的名义对外办公。县委建立后,各区区委相继建立。
1940年7月,新四军挥戈东进,到达泰兴、靖江、如皋一带,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8月开始,靖江的区级“三三制”(即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左派分子、中间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抗日民主政府相继诞生。当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黄桥召开会议,成立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同时宣布成立靖(江)、如(皋)、泰(县)、泰(兴)4个县抗日民主政府,刘万里为靖江县县长。是月下旬,靖江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新镇市河南的小学召开成立大会。刘万里就职讲话,宣读《靖江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宣言》,宣布县抗日民主政府机构负责人和各区区长名单。会上,各界代表纷纷表示拥护“三三制”抗日民主政府,拥护共产党团结抗日主张。会后,县抗日民主政府向全县张贴了布告。全县人民欢欣鼓舞,抗日热情空前高涨。
(本文参考靖江市党史方志办公室提供资料及《靖江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相关文章综合整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