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对“极危”物种长江江豚的持续研究和保护,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记者昨日从靖江生态环境局和长江靖江段江豚调查队获悉,最新出版的国际知名期刊《Ecology and Evolution》刊发学术论文《基于两种方法对长江江豚开展的研究表明:数据匮乏区域值得加大保护力度》,专题推介长江靖江段江豚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图为长江靖江段江豚生存的家域范围。

长江江豚属于“极危”物种,是目前长江中唯一存活的鲸类物种,处于长江食物链顶端,是长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近年来,靖江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禁渔工作,在全国率先划定“不开发区”, 着力保护生态原貌、涵养生态岸线,实施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示范段项目,推进沿江区域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文化塑造等工作,加快入江河道水环境整治提升,长江靖江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鱼类资源明显提升,长江江豚的数量正逐年增多。

图为长江靖江段母子豚伴游。

受靖江生态环境局委托,由盐城师范学院组建的长江江豚调查队长期负责靖江段长江江豚调查。从2021年起至今,调查队通过数百航次船只调查并基于科学监测数据估算,靖江段长江江豚数量约42头,分为“牧城公园江段”和“新桥江段”两个族群。科研人员在靖观测到不同族群长江江豚交流活动,发现多对“母子豚”。与此同时,调查队还率先公布以“靖江”进行编号的长江江豚识别个体4头,为开展精准的科学监测提供了便利条件。

“长江靖江段江豚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开展长江江豚保护提供了重要基础,也为了解整个长江流域的长江江豚生存状况及开展相关科研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论文的通讯作者、盐城师范学院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汪正飞博士认为,靖江江豚逐年增多,折射出长江流域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靖江以科学监测锚定生态问题,通过多部门联动治理与全民参与守护,实现江豚种群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复苏,为长江保护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板。

图为发表于Ec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上的论文

据悉,《Ecology and Evolution》作为国际性科学期刊,专注于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发表生态学、演化和保护科学方面的研究论文。这篇关于长江靖江段江豚的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首篇关于长江靖江段长江江豚野生种群的系统研究,填补了该水域长江江豚的研究空白。

靖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一局副局长陈伟表示,未来,靖江将持续强化长江江豚监测与栖息地保护,重点推进水生生物资源恢复,优化长江江豚生存环境,通过系统性生态保护,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