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朵水花都安全绽放
·张园·
暑期防溺水,是个不得不敲的警钟。近日,一条来自云南文山州的新闻让笔者眼前一亮,该地区通过两年建成107座乡镇公共泳池,让七个县市实现“零溺亡”。实践证明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为孩子们开辟安全的戏水空间,才能真正驱散溺水阴霾。
防溺水,“堵”是底线。河南许昌儿童溺水案让人悲痛,三名小学生捞鱼落水,浅水区与深水区的“隐形鸿沟”吞噬了两条幼小的生命。因此,家长要绷紧“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的弦,相关部门要在河道、水库加密护栏与救生浮具,学校要持续推送安全提示,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堵”的举措,仍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关卡,容不得半点松懈。
但仅靠“堵”还远远不够。夏季爱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不少孩子尤其是乡镇地区的孩子仍面临“想玩水却无处可去”的困境:城市里的商业泳池收费高、距离远,每逢暑假还都“下饺子”,人满为患。在这种背景下,倘若再缺乏家长的有效监管,野外河流湖泊可能就成了孩子们的无奈之选。
云南文山州的实践带来启示:政府主导建设乡镇泳池,学校利用假期开展游泳培训,把游泳变成必修课;社区负责日常管理,确保水质与安全。这样的泳池,不仅是戏水场所,更是防溺水的“安全课堂”。孩子们在这里学会漂浮、换气、踩水,更能在模拟场景中掌握“遇溺不慌、挥手呼救”的自救技能,这比单纯的安全教育更生动有效。当然,建设泳池可利用闲置校舍、河滩空地改造,也可争取社会公益资金支持。
孩童的笑声本应与水花共舞。疏堵并举,需要社会各界拧成一股绳。家长要带孩子去正规泳池,泳池运营方要配齐救生员、备好急救设备;政府要把公共泳池、公益泳池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当“堵”筑牢防线,“疏”畅通渠道,防溺水才能真正从被动防范转向主动守护,才能做到“水花绽放处,安全有回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