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持久繁荣,在于载体能级的持续跃升。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节点,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锚定“提升城市能级”战略目标,擘画跨江型、港口型“双枢纽”发展蓝图,为增强城市承载力聚合力指明路径。这既是靖江把握新发展机遇的战略抉择,更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使命担当。全市上下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以“枢纽+”为战略支点,全面激活城市发展动能,推动靖江在区域经济版图中实现从“地理交汇”到“价值中枢”的华丽转身。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纵观全球城市发展史,枢纽地位往往是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变量。上海、深圳、纽约、鹿特丹、新加坡等国际大都市的崛起,无不印证了“枢纽即竞争力”的发展规律。靖江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与长三角经济圈双重区位优势,正在探寻从“好区位”走向“强枢纽”的蝶变之路。10万吨级开普型船舶常态化靠泊,行业头部企业相继落户,港口吞吐量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些硬实力为靖江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的能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胸怀全局,放眼未来,找准靖江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在打造“东西开放、跨江融合”重要支点中提升城市能级。

撬动城市能级跃升,必须畅通交通脉络,加快打造跨江型枢纽。交通枢纽是一座城市经济运行的“动脉”,其互联互通的背后是人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高端要素的加速流动。靖江作为苏中苏北地区连接上海、苏南的“桥头堡”,随着一批跨江交通工程以及盐泰锡常宜铁路的加快建设,靖江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我们要放大交通枢纽优势,一方面,对标苏南,突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首创优势、先发地位,共建面向未来的先进产业集群、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湾区、面向长三角的优选目的地。另一方面,接轨上海,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协作分工,主动承接上海先进技术、资金、人才等溢出效应,积极探索“上海研发+靖江制造”“上海总装+靖江配套”新模式,以高能级要素集聚实现高水平突破。

撬动城市能级跃升,必须聚焦优势转化,加快打造港口型枢纽。纵观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大都市几乎都与港口联系在一起。“以港促产,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这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港口是靖江的核心战略资源,是最大竞争优势、最大潜力优势。我们要聚焦优势转化,统筹推进“港产城”“港航贸”一体发展,着力打造东西双向开放、陆海内外联动重要节点。一方面,依托现代化码头集群建设,推动“物流枢纽+产业集群”优势叠加,打造一批深海深蓝、航空航天、核电石化、高技术重型装备等制造业出海基地。另一方面,策应粮食安全、能源保障等国家战略,吸引供应链和贸易商头部企业在靖布局,打造长江下游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保供、大宗商品集散枢纽港。

撬动城市能级跃升,必须丰富功能内涵,加快提升港城吸引力。靖江是主城区离长江最近的城市之一,有条件、有基础建设最美滨江城市。在外在形态上,我们要通过沿江公共空间贯通,有机串联牧城公园、长江栈桥、音乐花海等核心资源,建设令人向往的滨江空间。在功能内涵上,我们要高水平运营长江文化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在人气导入上,加大“从中共一大到东线第一帆”“四季靖江·适意时光”等文旅精品线路推介开发力度,充实“周末到靖江、美食到靖江、合作到靖江”产品和服务菜单,为各领域深度融入长三角拓展机会空间。抢抓“苏超”流量机遇,全域打造“足球+美食+音乐+市集”多层体验,真正让“来靖江 竞将来”成为长三角时尚热词。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提升城市能级是场持久战,全市上下既要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要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改革办法解难题,在更大的空间运筹,在更高坐标系中定位,在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中积优成势、积健为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