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网传江苏盐城一小学老师将收礼账单记录发到家长群引发关注。经初步核查,网传图片属实,事件截图内老师确实为向阳路小学老师,目前当事人已被停职并接受调查。


  从网传信息可以看出,这张发在家长群内的图片,内容主要由姓名和数字组成。每个姓名对应的数字在500到1000不等,其中一个姓名对应的是数字+蛋糕卡。

  尽管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已持续多年,但节假日送礼、择校找关系仍是很多家长的难言之隐。近年来,屡屡发生教师收受礼物礼金被举报的事件,从媒体不断披露的类似事件可以看出,教师收受礼金在某些地方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

  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潜规则”是合情不合法的规矩,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事发后送礼的家长自觉尴尬,又觉得老师有点可怜。而这所折射出的,则是对“人情开道”的无意识认同,如果老师收了礼就能对孩子高看一眼、特事特办,那么其他“不在圈子里”的孩子受冷落也与己无关。

  不久前广西柳州一家长称,家长群组织给老师礼物,不同意就被逼退群;河南郸城县某小学一名老师在社交媒体晒礼物引发关注……



  托关系办事的作风绝不止于孩子上学这一件小事,去医院、找工作、哪怕是公事往来,也经常需要熟人熟面,否则热菜放成凉碟子也是常有。种种潜规则现象使圈外人忿忿不平,但这些人也希望跻身其中。

  红星评论发表署名朱昌俊的评论认为,这类复杂而矛盾的境况形成,背后或许有多种原因。比如,它的确有人情社会的内在逻辑,但更多可能源自社会对于孩子被公平对待的信任缺失。因为家长很容易纠结——是不是必须“多付出一些”,才能让孩子获得本该有的公平对待,或者说至少不吃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曾发表署名马庆钰的文章认为,这种文化植根于宗法族制传统,血缘上的亲疏有别和互利互惠被延伸至“同乡”、“同学”、“同事”的圈层之中。圈内圈外内外有别、厚薄有别。有所求者可以毫不犹豫地直述要求而不必感觉难为情,被要求者一方似乎也认为责无旁贷。以情支撑的潜规则在中国土地上生生不息,在进行稀缺资源的分配时,为了从权力人那里赢得对自己有利的利益分配形势,人们必然会争先恐后地接近直至收买权力人,形成无休止的恶性竞争、异化内卷也就在所难免。而权力持有者表面看来好像是获利大户,但从长远看,前途布满风险。“人情开道”导致人们做事疏于法理、以圈化界、公私模糊,而这无疑会阻碍改革,抬高国家现代化的成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