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在唐代为一州之最高行政长官,品秩依州等级由从三品至正四品下不等。和州为上州,刘禹锡在和州任上时的品衔为从三品。刺史府机构庞大,其属官有长史、司马、别驾、录事参军,以及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参军事等衙署;和州下辖历阳、含山、乌江(今南京市浦口区大半属之)三县,州治在历阳县城(今安徽和县历阳镇)。因此,有关刘禹锡时受历阳知县欺辱而被迫住在陋室的传说,实为无稽之谈,不值一哂。

  说《陋室铭》非刘禹锡之作,理由很多。一是刘禹锡不住所谓陋室;二是刘禹锡生前曾自编诗文集四十卷,惜已不传;今所传世诸本皆不收此篇,包括宋蜀刻本《刘梦得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明刻本《刘宾客文集》三十卷(197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曾影印)等等;三是该篇主旨与格调也与刘禹锡多有扞格。宋人释智圆著文《雪刘禹锡》,多角度论证这一点。其文如下:

  俗传《陋室铭》,谓刘禹锡所作,谬矣。盖阘茸辈狂简斐然,窃禹锡之盛名,以诳无识者,俾传行耳。

  夫铭之作,不称扬先祖之美,则指事以戒过也。出此二涂,不谓之铭矣。称扬先祖之美者,宋鼎铭是也;指事戒过者,周庙金人铭是也。俗传《陋室铭》,进非称先祖之美,退非指事以戒过,而奢夸矜伐,以仙、龙自比,复曰“唯吾德馨”。且颜子愿无伐善,圣师不敢称仁,禹锡正儒,心知圣道,岂有如是狂悖之辞乎!陆机云:“铭博约而温润。”斯铭也,皆非博约,言无温润,岂禹锡之作邪!

  昧者往往刻于琬琰,悬之屋壁,吾恐后进童蒙慕刘之名,口诵心记,以为楷式,岂不误邪?故作此文,以雪禹锡耻,且救后进之误。使死者而有知,则禹锡必感吾之惠也。

  题目中的“雪”,就是雪去加诸刘禹锡身上之耻辱的意思。措辞之激烈,也许与作者文士兼和尚的身份有违和之嫌,但理据分明,令读者不由不佩服。

  老和尚所持理由有二:

  一是认为古之铭文作者,其主旨或以褒先人之美,或以儆戒自己过失,然而《陋室铭》自夸“唯吾德馨”,刘禹锡为“正儒”,不会作此“狂悖之辞”。

  一是认为铭文当“博约而温润”,斯铭既不“博约”,又不能“温润”,则定非“禹锡之作”。


(网络照片:今和县陋室)

  《陋室铭》作者当另有其人,有根据表明这人就是唐人崔沔。《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三十八有“崔沔传”,谓其为京兆长安人,世为著姓,官至秘书监、太子宾客,卒谥孝。北宋欧阳修与宋祁编纂《新唐书·崔沔传》云:“每朝廷有疑议,皆咨逮取衷。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作有《崔孝公宅陋室铭记》,文曰:“其室(指崔沔居室)竟不修,洎夫人太原郡太夫人王氏捐床帐(指死亡)之后,公徙居他室,或在宾馆,而无常所。为常侍时,著《陋室铭》以自广。”

  这几段史料指明同一件史实,即唐人崔沔(也是诗人)官居高位,然自持甚俭朴,不治居宅,曾作《陋室铭》以表明志向。颜真卿(709—784)与崔沔(673—739)为生前好友,又在崔沔死后,为作碑记《崔孝公宅“陋室铭”记》,当然言之有据。而刘禹锡(772—842)比颜、崔二位先生为晚辈,刘在和州任刺史之时(824—826),二先生墓上之树已蓊蓊郁郁了!

  主张陋室在和州而刘禹锡作《陋室铭》的最早文献,依今之所得见,是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该书卷四十八《和州·景物上》:“陋室,唐刘禹锡所辟,又有《陋室铭》,禹锡所撰,今见存。”同书《和州·碑记》“唐刘禹锡《陋室铭》:柳公权书,在厅事西偏之陋室。”可谓言之凿凿。此说影响深远。但王象之另一部书《舆地碑记目》卷一《婺州碑记》中又记载,政和(宋徽宗年号)中,(婺州)郡民发现《陋室铭》石刻。可见,王象之自己在“陋室及陋室铭作者”问题上也莫衷一是。

  综上所述,真实情况也许是:唐人崔沔陋室及其《陋室铭》产生以后,因有人欲假托刘禹锡之名而传扬其文,又因刘禹锡曾任职于此,和州陋室之说听上去最为可信,因而讹传至今。今有人更为“和州陋室之说”编故事,说刘禹锡受历阳县令欺辱云云,作践历史,殊可恶!

  论《陋室铭》非为刘禹锡之作,自古及今,学者不少,笔者不揣冒昧亦论述如上,希望讹传能够终止于智者。

  2024年6月16日

 注:

①句谓某些资质愚劣者,虽薄有才华,然而毕竟志大才疏。阘茸:资质驽钝愚劣。狂简斐然:语出《论语·公冶长篇》: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②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为友(《咸淳临安志》卷七〇)。真宗乾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著《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

③引文在《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卷一百二十九。

④原题较长,为《通议大夫守太子宾客东都副留守云骑尉赠尚书左仆射博陵崔孝公宅陋室铭记》,全文见《四部集刊·集部·颜鲁公文集》卷十四《崔孝公陋室铭记》(刻本)。

⑤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卷一《婺州碑记》“陋室铭”:(陋室)不知在何所。政和(宋徽宗赵佶年号,1111—1118)中,郡民至龟头土城上茅棘中,见一顽石,其色如铁,面平可坐,因刮拭之,彷佛有字,题曰丨丨丨,唐刘禹锡文,其词云:“山不在髙,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今其碑在明月楼。——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舆地碑记目》第17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