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乌进孝即黑山村的乌庄头来给贾府送年货。

  贾珍道:“这个老砍头的今儿才来”。贾珍把乌进孝等人写作“老砍头”的。从乌进孝这姓名来看,乌——无,就是没有。无尽孝就是没有尽孝。乌进孝承上礼毕,内中有玉田胭脂米二石。庚辰本加批:“在园杂字曾有此说”。

  吴雪松认为“乌”为“污”幻化来,意思为“脏”继而谐音背后掩饰了“张”,“进”与“献”是意思相合。“孝”与“忠”意思也相合,故“老砍头的”就是指流寇张献忠,应该砍头。此吴雪松一家之言。

  作者冒辟疆是否如此比喻,不可做定论。如果把乌庄头视作为张献忠,那么他进献的所有的物品可以视作为他搜刮的民脂民膏。这些物品没有上交国库,而是自己想用了,所以用了“乌”字来表达。

  纵观明末的历史,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寇大肆抢劫掠夺,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确应该千刀万剐。

  庚辰本双行加批:“在园杂字曾由此说”污学生认为是“《在园杂字》”则是刘廷基《在园杂志》。其实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写的就是《在园杂志》,而不是《在园杂字》。字和志为谐音,有些版本为“在园杂字”,有的版本为“在园杂志”。刘廷玑很早就走上了仕途。只不过官运不佳,一直做小吏。他是依靠了先人的功混得绩风生水起。其诗集《葛庄分类诗抄》十四卷,是由当时诗人王渔阳作序,《在园杂志》四卷,有孔尚任作序。《在园杂志》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知识性强是好友的佳作。

  胭脂米其实就是血糯米。以江苏省常熟的血糯米最为出名,可见这乌进孝的进贡的物品。既有北方的也有南方的。

  《在园杂志》出版在乙酉年 康熙五十四年(1715)。写成此书则在1715年之前,因为作序的有林云铭,作序的时间在康熙丙寅夏六月,丙寅年为1686年。林云铭和刘廷玑为世交。高士奇写序是在康熙乙丑年春季(1685年)。王世祯写序在康熙甲子年季秋,即1684年。写序的还有宋荦,没有标明写序的时间。且看几个写序人的情况。

  宋荦(1634年—1713年),字牧仲,号漫堂、西陂 、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诗人、画家、政治家。“后雪苑六子”之一。清顺治四年(1647年),宋荦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康熙三年(1664年),被授予湖广黄州通判、康熙十六年(1677年),补理藩院判,迁员外郎。历官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西巡抚、江苏巡抚。康熙三十八至四十四年(1699—1705年),康熙皇帝三次南巡,皆由宋荦负责接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一月,升任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春,加太子少师。同年九月逝世,享年八十岁,赐祭葬于商丘西陂别墅。宋荦为官正直,被康熙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宋荦笃学博闻,能诗文,工书画,精鉴赏,尤以诗享盛誉于清初文坛,一时文士多与之交游。并与朱彝尊、施闰章等人同称“康熙年间十大才子”。编著有《西陂类稿》50卷、《漫堂说诗》及《江左十五子诗选》等,适逢康熙三次南巡。

  康熙前三次南巡和冒辟疆紧密接触,整部《红楼梦》宋荦是了然于胸的。康熙十三年,冒辟疆因为组织洪门配合吴三桂起事,结果洪门在江西被打败。冒辟疆被俘。在周斯盛调停下被迫和康熙签订了“熙皇契”,答应在康熙为他建造的三间茅屋内闭门谢客思过。冒辟疆的庶弟冒裔趁机落井下石,欲置冒辟疆于死地。他上扬州上告冒辟疆犯下十款大罪,每一款都可以置冒辟疆于死地。此时扬州知府卞永吉,他知道内情就和周斯盛及宋荦商议。因为冒裔扬言要上南京向阿山总督处上告。如果案子到了阿山手中那就麻烦了。因为阿山是北党的骨干。他了解内情后会上报给索尼的孙子索额图,这样事情闹大,可能会动摇康熙执政的基础。所以宋荦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这叫做惹不起,但是躲得起。他关照冒辟疆离开如皋,带了小妾去苏州。在宋荦的直接保护下过日子。

  很有可能后来风声紧了,冒辟疆住在朋友家。容易被追寻。所以宋荦就拨了一般画舫。让其在七里山塘过杜甫式的生活。这样居无定所,就算北党的阿山要抓捕冒辟疆也不可能了。而且是在宋荦的地盘之下,说得更直接一些,就是在宋荦的眼皮底下,确可保证冒辟疆的安全。这样冒辟疆在苏州过了一年的漂泊的生活。后来风声渐渐的松动了,冒辟疆的好友徐乾学拿到了康熙颁发的宽恕冒辟疆的旨意,这样冒辟疆回到了如皋。从那时起冒辟疆总算渡过难关,开始了新生活。

  根据以上事实可以判定宋荦是十分了解内情的人。宋荦给刘廷玑的作品作序,可见两者关系密切。刘廷玑了解内情,可以认为是合情合理的事。高士奇和昆山三徐之一徐乾学是亲家。

  昆山三徐是顾炎武妹妹的三个儿子。顾炎武和冒辟疆同是洪门的领袖,顾炎武是立始祖之一。冒辟疆是洪英,是洪门的实际领导人。是洪门会书“海底”的作者。徐乾学在冒辟疆的族谱中有文章。有相当紧密的关系。

  高士奇(1645至1704)字澹人,号江村、竹窗、瓶庐、藏用老人,余姚匡堰石人山(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匡堰镇高家村)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中国清代诗人、官员。

  高士奇自幼好学能文,工于书法。因大学士明珠推荐,入内廷供奉。康熙十年(1671年),因书法获康熙帝青睐,以国子监监生供奉翰林院,补詹事府录事,擢内阁撰文中书舍人,特擢翰林院侍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原衔充日讲官起居注。次年擢右春坊右庶子,寻转左春坊左庶子,再转翰林院侍讲学士,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解职归里。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蒙诏起赴京。三年后疏请归养。高士奇自入仕后常伴康熙帝左右,不仅以书法受知于康熙,而且引导其作诗文之径,屡获赏赐及扈从出巡。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卒于家中,赐谥号“文恪”。

  高士奇一生勤于著述,其著作七部收录于《四库全书》,五部编入《四库存目》。一生浮沉在宫廷宦海中,写了十几种与康熙帝有关的著作,极有史料价值,如《金鳌退食笔记》《松亭行记》《扈从东巡日录》《扈从西行日录》等。有代表作《左传纪事本末》53卷,另有《江村销夏录》《清吟堂集》《江村先生全集》等多种。康熙皇帝曾对其评价道:“士奇无战功,而朕待之厚,以其使朕学问增大也。

  从时间上看,高士奇被康熙恩宠是得益于冒辟疆。高志奇,徐谦学被弹劾。休致回籍。正是康熙变脸磨刀霍霍,冒辟疆江下毒手的1689年。

  遭殃的还有孔尚任,洪昇等一大批人。因为1689年三月初,康熙大张旗鼓地为冒辟疆过八十大寿。特意赶到扬州,苏州,如皋,一时间盛况空前。

  同来的皇太子胤礽识破机关。回到京城,告诉索额图听。这还了得,北党要造反了。康熙地位不稳。只能收敛,这样南党众人均遭殃。到了1693年,冒辟疆逝世了,康熙对自己的过火行为有所反省。高士奇又恢复起官职,当职南书院。所以说高士奇和冒辟疆乃是命运共同体。

  王世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人。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王士祯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康熙五十年五月十一日,王士祯卒于里第,享年七十八岁。谥文简。

  王士祯在实践“神韵说”,取得卓著诗文成果的同时,还能突破正统文坛和文人偏见,重视和高度评价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文体。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文创作与理论方面,但在小说、戏曲、民歌、书画、藏书、史论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忽视

  王世祯是冒辟疆的忘年交,他们之间有文字交往。

  林云铭(1628~1697) 字西仲,号损斋,福建闽县林浦(今属福州市仓山区)人。少嗜学。每探索精思,数日不食。暑日,家僮俱汤请浴,或和衣入盆。里人皆呼为“书痴”。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官徽州府通判(今安徽歙县)。

  云铭提倡读书,他说:“后人不患不如古人之作,特患不好古人之读,尤痛为后学针砭”。他的著作很多,诸如《庄子因》、《楚词灯》、《韩文起》、《古文析义》、《西仲文集》、《挹奎楼选稿》、《损斋焚余》、《吴山鷇音》、《四书讲义》等。曹雪芹在《红楼梦》的林黛玉题诗里,曾有“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可见《庄子因》在当时的影响之大。又《损斋焚余》里的《林四娘记》情节,也被曹学芹写成《红楼梦》的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又被戏曲家杨恩寿改写成《姽婳封传奇》。 近人钱穆云:“林云铭有《庄子因》。此书亦就文章家眼光解庄,不免俗冗。而颇能辨真伪,上承欧、归,下开惜抱,亦治庄之一途也。”林云铭所编注的《古文析义》,比《古文观止》尚早,影响颇大。

  云铭在徽州为推官时,见狱吏的儿子汪棣园读书勤勉,把他请到衙署里来供以伙食,亲自教诲,视若亲子。10多年后棣园为福建提学使,感及云铭恩德,也为福建培养了许多人才。因此后人林枝春说云铭:“公能造士,即又士造闽,公之遗泽远矣”!云铭在徽州为推官时,见狱吏的儿子汪棣园读书勤勉,把他请到衙署里来供以伙食,亲自教诲,视若亲子。10多年后棣园为福建提学使,感及云铭恩德,也为福建培养了许多人才。因此后人林枝春说云铭:“公能造士,即又士造闽,公之遗泽远矣”!

  孔尚任是冒辟疆的老少之至交。1684年9月底。康熙第一次南巡到如皋“水绘园”的西堂认父。在《红楼梦》中有戏剧《丁郎认父》。冒辟疆向康熙介绍了曲阜有孔尚任。康熙到泰山。召见孔尚任,所以对孔尚任讲学十分欣赏。把孔尚任带到京城,破格提拔孔尚任进翰林院。这和冒辟疆的义子陈维崧一样,均是秀才,没有经过科考进入翰林院。这是异数,完全是因为冒辟疆力荐的缘故。后来孔尚任担任水利方面的官员和冒辟疆有密切的交往。《桃花扇》这一剧本。署名作者是孔尚任,其实孔尚任仅是挂名而已。实际上是冒辟疆操刀执笔写作《桃花扇》。关于这方面的事另有十万字的专著予以论述。

  此处还有一位作者作序,作序的时间是在康熙甲午年上元日,即1714年他的署名是“黄叶村农”。姓名是吴之振,作序地点在寻畅楼之西阁。此人情况不详,待查候补。

  从以上所述可知,刘廷玑著书,凡是为其写序者,均是和冒襄有密切关系之人。从而可以认定刘廷玑是一个十分了解事情真相的人。知道冒辟疆著作《红楼梦》,知道康熙是冒辟疆和董年的亲生儿子,知道事情的原委以及来龙去脉,从而他写的诗歌论中涉及的《红楼梦》应该认定是冒辟疆著作《红楼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