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初的历史中,有许多事实被掩盖了。或者被刻意弯曲了。以至于真相一直石沉海底。清宫中的内幕重重。最该引人注目的就是顺治和董小婉之间的恋情以及他俩的结局。

  董小婉于顺治七年正月初二离开如皋。北上进京入王宫。成为多尔衮掌上明珠。此时孝庄皇太后下嫁给睿王多尔衮成为福晋。孝庄下嫁乃是迫不得已,纯属无奈之举。如若孝庄皇太后不下嫁多尔衮已经咄咄逼人。要谋皇篡位,顺治的小命可能也不保。到十二月,冒辟疆以白鹤道人的名义,在《红楼梦》中则写成空空道人。向多尔衮献长生不老金丹。中毒身亡,遗体有喀城遗址京城。在《红楼梦》中写成賈敬身亡。由北下门进城。这北下门就是北京的得胜门。賈敬遗体进城的情况,就是以多尔衮遗体进京的情况以实而叙。孝庄皇太后回到皇宫。宋小丸及曹寅的嫡目孙氏大娘、曹寅的大舅兄李煦的母亲之文氏大娘也一并进宫。董小宛入慈宁宫伺候孝庄。顺治的弟弟博果尔爱上董小婉。董小婉成了博果尔的福晋。博果尔是亲王,经常带童小婉进宫。甚至看上了董小婉。董小婉也有意亲近顺治。双方有情有义,一拍即合。产生了情愫。博果尔知晓后醋意大发,结果博果尔被赐死。董小婉成为顺治的囊中之物。在《红楼梦》中的董小婉写成元妃。元妃开始时送入宫中作女史。这女史则进京时董小婉的身份。后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这身份可能是董小宛伺奉孝庄时的身份。

  元妃后加封为贤德妃。历史上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二十五日立为顺治贤妃。可见元妃是以董小婉为原型的。二者都是贤妃,只不过冒辟疆在写《红楼梦》时把贤妃改写成了贤德妃。因为董小婉铭记“明明德”,这明明德第一个名字是动词。是使大明之德更为光明正大。

  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六日册封为皇贵妃,本来顺治要立董小婉为皇后,董小婉执意不肯,要顺治立一个仅15岁的满洲女子为皇后,她为皇贵妃,她既可以执掌清宫中的三宫六院,又不至于树大招风,招人妒忌。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皇贵妃薨,二十一日追封为皇后。在《红楼梦》后40回中写元春因圣眷隆重,起居劳乏,痰气壅塞,不治薨过,时交卯年寅月。

  《红楼梦》中写的不合常理。元妃的死因是由于圣眷隆重,圣眷隆重与死有半毛钱关系?起居劳乏更不是致死的原因。痰气壅塞乃是肺气不通。只要止咳化痰即可。可以说君是无稽之谈。至于“时交卯年寅月”则可以探讨。卯年寅月可以和“虎兔相逢大梦归”结合起来看。

  董小婉属鼠。董小婉妹妹董年属兔。这兔和卯年相合,兔即是卯。顺治属虎。虎即是寅。

  月是大明失去了日遂成月。顺治失去了皇位,不再是普照大地的太阳,落山了。这时大梦归了。康熙继位,康熙是冒辟疆和董年生的儿子。满清的统治宣告终结。

  且看顺治为《孝献庄和至德宜仁温惠端敬皇后行状》中的文字“自婴疾后,但凭几倚榻,曾未偃卧。及疾渐危,犹究前说,不废提持。故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化,颜貌安整,俨如平时,呜呼!足见后信佛法、究心禅教之诚也。”

  婴疾就是指疾病缠身。董小婉一直是凭几倚榻,根本没有偃卧在床。说法肯定是虚晃一枪。董小婉在八月十九日之前心中已有预兆,忐忑不安。因为郑芝龙被其家奴告发,密札被截获。此时山雨欲来风满楼。董小婉的心中亮堂的很。他知道灾祸迟早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所以不露声色。顺治如一个木头人尚不知不觉,所以仍去南苑打猎作乐。写到董小婉“及疾渐危,犹究前说,不废提持”,究前语者乃是“谕之内典禅宗解析《心经》奥义、崇敬三宝”新已无碍:一切坦然处之。在崩时言语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化:这时一种平静如止水的境界。一个人在临死之前从容不迫地面对死神的来临。其心胸之宽宏所以说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很有可能董小婉面对孝庄恩赐的鸩药毒酒。已经开悟,坦然处之。对身边的妹妹董年能有有条不紊的一一交代,言语不乱就说明了一切。端坐呼佛号:这和十年前的景象何其相似?在顺治七年也有一次同样的经历。正月初一日夜冒辟疆和董小宛两人彼此之间要交谈的话,都已倾诉了。只能坐等天亮。一边手敲木鱼,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天亮时大限到来要各自飞啦。董小婉要北上进京了。对外宣称突然暴亡。董小婉想不到过了整整十年又要重演了。只不过上一次是预演是假死。这次是真演,是真死。且看这次董小婉的真死乃是如活佛似的坐化。董小宛果真修炼了多少年能得到佛教的真谛?如得道高僧般的坐化。非也!她乃是知道自己大限的时候已到,坦然的接受孝庄皇太后的赐死。毅然决然的咽下了鸩要毒酒。鸩要毒酒内含氢化物,极具毒性,死后身体会成粉红色。顺治写董小婉薨后数日,颜貌安然,宛如平时。甚至认为这是董小婉,修心禅教之诚所至。

  在《红楼梦》中写贾琏看见尤二姐吞金而死的模样。感到有二姐比平时更为艳丽。这就是因为冒辟疆把董小婉的死写成了尤二姐之死。尤二姐是吞金的死,即是为了后金而死。因为是饮了鸩要毒酒。所以皮肤是呈红色。死后比平时更艳丽。至于董小婉是饮鸩要毒酒而死的根据可以从《红楼梦》中寻找到出处,那就是宝玉祭晴雯而写的《芙蓉女儿诔文》。在诔文中有句:“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鉏!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故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颔。诼谣謑诟”

  偶遭蛊虿之谗:意谓董小宛因遭恶人谗言陷害,才被迫走上绝路。蛊虿皆为毒虫,蛊(gu)相传为一种人工培植的毒虫。《本草纲目.虫部四》李时珍集解引陈藏器曰:“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指,必有一虫食尽诸虫,即此名蛊”。虿(chai),蝎子一类的毒虫。东汉服虔《通俗义》:“长尾为虿,断尾为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蜂虿有毒”。

  诼谣謑诟:诼谣,造谣,诽谤,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峨眉习,诼谣谓余以善滛。”謑诟,(xigou)辱骂,受辱。《楚辞.九思遭厄》:“选群小兮謑诟”。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之前的一段日子。已是黑云压城城欲摧,风雨满楼。诼谣四起,宵小群起謑诟不断,诔文中庸“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清宫中,董小宛犹如鸷鸟。《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鸠乃斑鸠,这里用来比喻多嘴多舌的宵小之辈。善进谗言。在孝庄皇太后处弄神弄鬼。所以孝庄皇太后痛下毒手。鸩(zhen)传说中的恶鸟,羽毛有毒,将其羽毛浸入酒中可致人死命。罦罬(fu chuo)是一种装置机关捕捉鸟兽的网。鹰鸷在天空飞翔中了机关被捕捉了,在网中只能束手待毙。被芟鉏(shan chu)的是茝兰,芟:已镰刀割草。鉏同锄,茝,是白芷,因为董小婉原名为董白,董小婉身上有体香,散发出幽幽的兰草之乡。满清的砍刀,砍的董小婉并没有血淋淋的场面。而是用了鸩药毒酒。

  《红楼梦》中写尤二姐吞金而死。死时后安详,不符合常理。吞金而亡,乃是使肠子被沉重的金子。活生生的戳破。穿破初学而亡。这是一种十分痛苦的事,所以说这是毛皮江特意强调董小文是为了后金而死。我写的。尤二姐死后的模样肯定很丑。董小婉绝非董鄂硕之女。董鄂硕有一女儿是顺治的妃子,生了皇二子。董鄂硕在清军入关后跟随多尔衮的弟弟多铎一路南下。到1645年,冒辟疆和董小婉参加了吴易的白头军,被清军击败,董小婉被俘。在军营中待了半年。后来董小婉设法逃了出来,和冒辟疆在苏州桃花坞。破镜重圆。很有可能。董小婉在被俘期间和董鄂硕相识彼此之间有了“缘”。所以当董小婉在多尔衮死之后,被孝庄皇太后带进了宫。继而嫁给了博果尔。进而和顺治产生了情愫。顺治欲娶董小婉为妃。为了提高董小婉的地位,所以指定董小婉为董鄂硕之女。这样一俊可遮百丑。董小婉摇身一变成了内大臣董鄂硕的女儿,是满族人啦。后来的董小婉进京,也是作为董鄂硕的女儿。居住在董鄂硕的家中。

  在《红楼梦》中写袭人回娘家,宝玉看上了袭人姨表妹。这位姨表妹穿着红衣服,让宝玉念念不忘。很有可能在董鄂硕的家中,董年和顺治有一段情。这在《红楼梦》写成宝玉游太虚仙境和兼美产生了一场鱼水之情,而这鱼水之情似有若无,又是在梦境中产生,让人捉摸不清。其实这是冒辟疆故意如此写,是董小婉作为梦幻仙姑,介绍妹妹董年给顺治。顺治和董年有了风流情。但是董年肚子里的种不是顺治播下的。等玄烨5岁时,皇四子夭折,顺治十分伤心。董小婉宽慰顺治:你还有一个儿子,就是我妹妹董年为你生下的。这样一直在西华门、董鄂硕家中生活的玄烨进了皇宫。并认康妃为生母。康妃的女儿则成为董小宛的义女收养在宫中。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来历。

  清朝顺治年间,朝鲜原始文献有朝鲜使节尹绛写的《燕中见闻》记会同馆馆夫称:“董家女册封贵妃,董氏。”董姓是汉族姓,董鄂是满族姓。用董家女、董氏来称呼董贵妃,可见此人乃汉人而不是满人。连顺治在《御制行状》中也只称董鄂妃为“后董氏”“皇后姓董氏”而不是“董鄂氏”。在康熙年间出版的《䒢溪森禅师语录》记录了顺治17年时,顺治有至少14次之多,命宦官李国柱、李世昌张嘉谟传旨,请䒢溪森禅师为董皇后一系列丧仪做法事,每一次都称其为“董皇后”而不是“董鄂皇后”。可以说这是顺治为董小婉亲口钦定的称呼。顺治要董姐妹认董鄂硕为父,但是在内宫以及在正式文书中则是习称“董皇后”、“董家女”、“董(皇)贵妃”、“后董氏”、“皇后姓董氏”、“董”。这不是泾渭分明吗?顺治明白,朝廷臣子明白,宫中太监宫女也都明白。董鄂乃是满姓,董是汉姓。董小婉是汉女,不是满女。这是遮羞布掩盖着,不予戳穿而已。瞒只瞒孝庄。《红楼梦》中写宝玉哄骗了贾母19年,就是出于此。顺治登基19年。其中最大的骗局就是玄烨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

  顺治在顺治八年亲政。顺治性成熟很早,而且具有野性。顺治少年时有许多不良的记载,纵欲广为人知,所以冒辟疆在《红楼梦》中借王夫人向林黛玉介绍自己的宝贝儿子时说: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甲戌侧批: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蒙府、戚序夹批:)四字是作者痛哭。】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甲戌侧批:与“绛洞花王”为对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甲戌侧批:是富贵公子。】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宝玉是孽根祸胎,这4个字就是说明满清是孽是祸。顺治是从中脱胎而出的。满清入关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使千万人遭灾遇祸,血流成河,尸体遍野。所以冒辟疆写到这4个字会血泪满面,要掩面痛哭。说宝玉是混世魔王。顺治少年时的荒唐纵欲。的确可认为是混世魔王。顺治成年后抛弃皇位,出家为僧,可以说是悟道。但是对满清而言则是混世魔王。这混世魔王,相对应的是“绛洞花主”,可以认为混世魔王退场之后,出现了“降洞花主”。这位绛洞花主就是顺治。皇位的继承者玄烨。“绛”字和“花”字都是代表朱氏大明。

  甚至在14岁就对董小婉产生情愫。两人之间如胶似漆,顺治对董小婉产生真情。董小婉则对顺治另有企图,她要成为西施,完成夫君冒辟疆托付给他的重任兴越沼吴。顺治在顺治十年年拨巨款,让冒辟疆扩建水绘园。世祖热恋董小婉始于十年、十一年。

  世祖16岁、17岁。十三年董小宛立为贤妃、皇贵妃顺治19岁。十四年十月初七日,董小婉生皇四子,顺治20岁。他十分高兴决意立皇四子为皇太子。这样一来,董小婉的兴越沼吴计策就会毁灭。所以皇四子仅存是300天。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殤。顺治十五年三月,追封为荣亲王。同时董小婉宽慰顺治上有一子在董鄂硕家。是其妹董连生的。于是玄烨进宫。十六年正月。董氏姐妹带了小龙子玄烨来到如皋为冒母70岁生日祝寿。玄烨为冒母献上了“无色履”。董事姐妹带给冒家的礼品,和元妃省亲所写的礼品几乎相同。可见冒辟疆将是从实而写。

  从十三年开始,顺治归心佛教。始于十四年。召对憨璞聪和尚和尚,顺治二十岁。始于十六年召对玉林琇,木陈斋,䒢溪森和尚,顺治佛学精进。到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小婉去世。甚至痛不欲生。从䒢溪森受沙弥戒。此时顺治二十三岁。到十八年正月初七日。顺治带了董年出家。对外宣称生痘而亡。董年则宣称殉葬。此时顺治24岁。顺治对董小婉的死感到内疚。对其的生死恋情乃是顺治出家的真正原因,也是直接原因。另外满清的势力是从孝庄皇太后为首的,他们容不得顺治胡作妄为。所以要把顺治依照董小婉所言的一系列改革都付之东流。要重新予以整治。在这种情况下,顺治被迫逊位并写下“罪己诏”。作为交换条件,是让玄烨登基。玄烨此时仅是一个8岁的娃娃。

  所以孝庄皇太后以及满清的权贵均不在意这为后来玄烨正式执政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打下了基础。

  顺治曾用一名太监名叫曹化谆,曹化谆在万历年入宫后始终秉承当时宦官的“多学能书”以及“宛然有儒風”之传统,深获崇祯之倚重。清军入关后,曹化谆向清廷倡议为崇祯帝以及周皇后营葬筑陵,历三载事始成。当顺治以少年天子亲政时,曹化谆被委为“帝师”授顺治天竺佛法以及汉土典籍。暇时教以书画怡情,并向顺治灌输先朝旧事轶闻,在曹化谆的影响下,少年天子对汉文化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尤其是和董小婉,产生了火热的姐弟恋。在董小婉的感召下,顺治对崇祯之遭际深表同情。董小婉对玄烨的出生感到乃是崇祯浴火重生。玄烨是崇祯的再生之人。崇祯死于1644年三月十八日晚。玄烨生于1654年三月十八日晚。二者相差恰好整整十年。在董小婉实时提及下,顺治对崇祯的感情自然会产生一种质变。由深表同情,以至于引以为异代知己。

  木陈在《闲谈思庙长挥涕——顺治对崇祯之怀思》中有《世祖章皇帝哀词》中记载:“顺治帝曰宫城之北之山,明称煤山,朕今改之,所谓景山也。煤山,煤山即崇祯投繯之所,语毕潸然。”又记:上笑曰“朕字何足尚,崇祯帝字乃佳耳,命侍臣一并将来,约有八九十幅,上一一亲示,师时觉上字惨戚,默然不语,师观毕,上乃涕洟曰:如此明君,身婴巨祸,使人不觉酸楚耳”(见《世祖实录》)。顺治十六年十一月壬申。上驻跸昌平州。是日、驾过明崇祯帝陵。凄然泣下。酹酒于陵前。

  王熙《思陵记事二首》题下注:“明庄烈愍皇帝陵也(顺治命金之陵撰)御制碑文在焉,大驾经过,焚楮拜奠,且为下泣,感而纪之”。第二首“翠华凭吊处,也为一潸然”。明遗民丁弘著作的《山志》“予尝至昌平,守陵人为言章皇帝哭烈皇帝状甚悉”。李清著作的《三垣笔记》:“(顺治帝)及尝登上(崇祯)陵。失声而泣呼曰: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

  宋琬《世祖章皇帝挽诗十首》其二:“方闻凤辇回中禁,何意龙髯去不还。”以及木陈问顺治曰:“先帝何修得我皇为异世知己哉?”提出大矣哉!木陈此问,苟扬弃释家修为一事,则木陈所问亦可能语为:“皇上何故引崇祯为异世知己呢”?

  顺治登崇祯之陵,失声而泣呼,可以视作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小婉逝世之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离京出家。之前之事顺治因为董小婉逝世,悲痛欲绝,寻死觅活。众人遵循孝庄皇太后的懿旨,不分昼夜看守顺治,生怕顺治自杀,心灰意冷的顺治感到十分孤单,和崇祯被迫自尽时的感受相同。顺治感到周围的大臣都背叛了他。所以他立意放弃皇位以假死来逃避,出家为僧了,而且在离京前写下了“罪己诏”。可以说这是孝庄皇太后强迫他写的,以便在顺治失政之后,孝庄伙同鳌拜四大辅臣,大刀阔斧地把顺治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统统抛弃至汪洋大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