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前的4月21日,千里江面炮火连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东线第一帆”在靖江升起,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号角。靖江人民和靖江籍子弟兵在这场伟大战役中英勇无畏、冲锋在前,谱写了一曲军民同心的胜利凯歌。连日来,记者走访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战士、老船工,听他们用颤抖却铿锵的乡音,重现千帆竞发破敌阵的战场记忆。如今,这些浸染着硝烟与热血的记忆,正转化为谱写“强富美高”新靖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澎湃动能,红色火种在新时代绽放出高质量发展的璀璨光芒。
张一飞:子弹穿梭间,小船竞渡过大江
那一夜,长江北岸的靖江罗家桥港口,无数木帆船在夜色中整装待发。97岁的老战士张一飞至今仍清晰记得那个改变中国历史的夜晚。“天黑后,命令来了,全部向江南进军!”老人激动地说。
1949年,年轻的张一飞正在盐城华中革命大学学习医学。4月上旬,带着火热的激情,带着解放全中国的憧憬,张一飞和同学们完成学业,抵达部队,被分配在十军团31军后勤部,随即投入渡江战役准备。张老回忆:“我们31军先头部队从南通东台向东,到平潮休息一晚,又折返向西,来到了罗家桥港边。”
张一飞的家就在东兴镇惠丰村,虽然近在咫尺,可军令在身,他根本没有回家的念头。张一飞陪着北方的战友练习游泳,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渡船。
4月21日这天,部队收到了特别的加餐。“老百姓送来鱼肉犒劳,饭随便吃。”张老说,“大家都明白,当天要过江了。”傍晚时分,江面突然传来炮声,那是撤退的英国军舰在盲目开火。天黑后,总攻命令正式下达。“小船装9名战士,配1名民兵和1名船工;大船运送军马、重武器。”张老描述,“我们这一批要在12点前完成渡江。”当时正值春季,战士们将棉衣改成单衣轻装上阵。“学校教过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深夜11点多,张一飞和战友们乘坐一艘捕鱼小船向江阴进发。身边,不时有子弹穿梭,有炮弹飞落,激起高高的水柱。“一上岸,水就这么深。”老人比划着膝盖的位置,“到处都是解放军,说话声、命令声此起彼伏。”作为靖江本地人,张一飞主动当起了方言翻译,帮助北方籍战友与当地群众沟通。76年过去,当年将士们浴血奋战的长江两岸早已旧貌换新颜。张老感慨万千:“现在的靖江造起了大飞机结构件,楼房一层比一层高,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的社会要靠大家努力创造,只有站稳我们的立场,才能巩固社会的安定和进步。”这位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老战士,对新时代的发展充满期待。(肖婧 朱其)
陆培林:抛头颅,洒热血,横渡长江天堑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当雄壮的国歌声响起,94岁的渡江战役老兵陆培林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76年前的那个夜晚,至今深藏在他沧桑的眼眸里。
1948年,16岁的陆培林和同村好友一同应征入伍,编入第23军69师205团2营5连。刚刚入伍,陆培林就参加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胜利后不久,陆培林所在的部队便接到做好渡江战役准备的命令,开始向靖江集结。作战训练的日子是艰苦的,但是更让陆培林印象深刻的,是靖江人民对军队的拥护。“我们那时候带的干粮,炒米、馒头干、煮鸡蛋等等,都是一路上老百姓给我们送的。”
1949年4月21日晚上9点多,陆培林所在的部队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作战,从上六圩港横渡长江天堑抵达对岸,随后,陆培林又继续随军南下,参与了解放杭州和上海的战斗。“没什么好怕的,我们唯一的信仰就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回忆起当年战场上的紧张时刻,陆培林依旧热血沸腾。
渡江战役胜利后,陆培林进修成为了一名卫生员,随后又跟着原部队开赴抗美援朝战场,1955年回国。1963年,陆培林回到家乡马桥镇集福村务农。尽管年事已高,陆培林依然关注着国家大事,曾经的千帆竞发、枪林弹雨,让他更懂得和平的珍贵。(石磊)
夏荣安:枪林弹雨里,与父亲往返多次送大军
4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新桥镇长江边,见到了参加过渡江战役的92岁老船工夏荣安。老人精神矍铄、满面红光,尽管听力大不如从前,但当记者提到“过江”二字,仍然难掩激动,“那一天,我父亲在后面掌舵,我在前面拉篷、撑篙。船对准方向,一下就冲过去。”
1949年,渡江战役前,靖江县政府动员熟练船工运送解放军渡江。出身渔民家庭的夏荣安驾船技术好,且非常熟悉当地的水域环境。在众多报名者中,年仅16岁的他被挑选出来,跟随父亲一起当上了渡江船工。为帮助解放军过江,一家人还捐出了维持生计的捕鱼船。
4月21日晚,随着一声令下,夏荣安和父亲驾驶木船从青龙港出发。他们乘着风势,奋力划桨、摇橹,以最快的速度把战士们送往对岸。就在夏荣安准备返程时,江面上突然枪声四起。他毫不退缩,冒着枪林弹雨往返多次,将一批又一批战士安全送达目的地。“拼了命也要划船,不顾一切把解放军送过江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夏荣安的手颤抖着,眼睛湿润,但眼神依旧坚毅。
渡江战役结束后,夏荣安和父亲回归平淡的生活,一家人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长江禁渔后,夏荣安一家离船上岸居住,开启了新生活。如今,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安享晚年,他时常和家人们讲述渡江战役的故事,嘱咐晚辈们不忘历史,永远跟党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