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马桥镇三爱村村民刘苏清加强自己的养殖池塘管理,他在50亩鱼塘里套养三角帆蚌,再过1个多月,就要对这些河蚌进行育珠“接种”。
刘苏清的养殖池塘位于三爱村村部北侧。50亩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列列塑料空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无数亮点,水面犹如戴上了一串串“珍珠项链”。
图为刘苏清在鱼蚌共生池塘里投喂饲料。蒋文洁摄
水下另有乾坤。“养蚌网箱在水面下约40厘米处,每四只塑料空瓶吊一只网箱,每只网箱里养着150~200只蚌。”刘苏清说。他从水下捞起一只网箱,箱内的河蚌呈三角状,边长约6厘米。“我养殖的是用于培育珍珠的三角帆蚌,引进回来时每只仅成人大拇指般大小,如今已养殖近2年时间。今年五六月份,我会从浙江请经验丰富的育珠工人来进行育珠‘接种’,在‘接种’后养殖一年以上取珠。”他说。
刘苏清介绍,他今年60岁,从小就对鱼虾养殖感兴趣。10年前,他决定投身水产养殖业,先后养虾和河蟹,效益不理想,2019年开始养殖鳊鱼等家鱼。考虑到池塘养殖空间没有充分利用,他边养殖边探索增收模式,从浙江一个朋友处学习鱼蚌共生模式后,决定再创业,2023年下半年开启养珠事业。50亩池塘里除了鳊鱼、花鲢等四大家鱼,共养殖着近15万只三角帆蚌。
“鱼蚌混养,是一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刘苏清说,养蚌除了往池塘里投放豆浆等饲料,鱼粪也可以肥水,为河蚌生长提供营养,而河蚌被称为天然的水质过滤器,有助于净化水质,减少病虫害对鱼类的危害,其在池塘中提供的微生物和营养物质能增强鱼类免疫力,促进鱼类生长。珍珠不仅是装饰品,还是名贵的中药材。鱼蚌共生,养殖增效,他相信自己的投入会有回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