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3日起,各地将陆续开通2022年高考成绩查询通道,考生的志愿填报也随即提上日程。


  我们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再做出选择。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目前“吃香”的,过几年就可能“遇冷”。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初选志愿,结合自己的成绩定位,确定目标院校,即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此外,有效使用填报志愿的参考材料,必不可少。

  据某平台高考志愿填报报告显示,在2022年的热门专业排名中,最受大家欢迎的专业不是现在就业强势、薪资霸榜的计算机、人工智能、金融等专业,而是心理学、法学和英语专业,热度值遥遥领先。

  有一些成功人士,倒是不吝于给出鲜明的判断标准。比如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多次给出建议:尽可能选择大城市,不一定非要是北上广,只要是大城市经济圈都可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持类似观点,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讲道:“对于我来讲,上什么学校不是最重要的,我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都市,因为我坚信,在那我可以站得更高,可以看得更远,还可以走得更远。”

  但是,我们认为在专业 、学校、城市这三要素中,请优先用分数换个靠谱的专业。毕竟这几年疫情影响最大的就是大城市,封校的可能性也较高,所以大城市并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在专业方面,自媒体新周刊认为,科技兴国,下一个就业高地。事实上,基础学科作为创新技术的根源,不仅事关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还对我国“科技兴国”战略意义重大。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曾提到的:“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通信等,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作有力支撑。我们之所以缺乏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卡脖子’就卡在基础学科上。”如果此时你正在择校与择专业中迷茫、停摆,或可将眼光落到实处。因为,基础学科、基础研究是支撑科技创新的跳板。

  如果万一拿到的是低分,接到一所不太满意的院校的录取通知,怎么办?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伍里川举例说,一个朋友的经历颇有启发性。他在一所非常“一般”的学校读了本科之后,通过努力,考上了一所名校的研究生。放眼古今中外,“落榜”后开掘自身潜力和才华,因而成为某领域“大家”的例子,更是多了去了。高考“一考定终生”,是曾经的传说,在价值多元、机会多多的今天更难成立。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器”,暂时“失利”,恰恰是我们寻找“利器”、激发自己“弯道超车”勇气的“由头”。只要我们对自己始终有信心,不懈奋斗,就一定能找到下一个“时间窗口”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道成绩考的不理想问题,恰巧这几天老话题“专科生能不能穿学位服”又上了热搜——每年毕业季,都会有专科毕业生为此困扰。有的专科生穿学士服拍照,被嘲讽:“你是大学生吗?专科生有学位吗?”还有高职专科院校组织毕业典礼,学生们也围绕“能不能穿学位服参加毕业典礼”产生争议。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易之发文称,所谓的学位服真的有那么神圣和讲究吗?其实也不见得。别说学位服了,毕业典礼上穿汉服的都有;也别说大学生了,幼儿园毕业照穿件“迷你学位服”都不少见。值得琢磨的是,为什么人们对这些事不以为怪,反倒对专科生想穿学位服这么敏感?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令人遗憾的:仍有部分人对专科生抱有某种偏见与俯视。少数人拿一件学位服大做文章,不过是用来提示专科生“不配穿学士服”。

  专科是一种学历,而不是一个层次,当然不应该天然地“低人一等”。专科生缺的恐怕不只是衣服,更是社会广泛普遍的真诚认可。

  所以要想出人头地,“物竞天择”的高考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大关,无论考的如何,建议高、中、低搭配填报较为合理,避免退档风险。

注: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