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时代很快,“三农”很慢 新冠肺炎疫情警示我们,在难以预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人类各种新型灾难面前,防患于未然,遵循自然规律,守好乡村这个可以退守的后院,应是明智之举。 新城乡 2021年04月16日
杨华:修路能改变农民的观念? 农民不会跟与己无关的“外边世界”进行比较,而是跟身边的人进行比较。只要身边的人不改变,他们就会自得其乐,沉浸在田园牧歌之中而对“外边世界”无感。只要身边的人有哪怕一丁点变化,他们都会立马感知出来,这是他们的敏感点。身边人一改变,他们就要效仿其道,乃至想方设法“弯道超车”,你一旦改变,其他人也同样感知,进而形成比较与竞争的正反馈,推动农村的改变。 新城乡 2021年04月02日
想干事而不敢干事……基层管控困境值得关注! 当前,在基层治理中滋生出一系列管控困境:在各式各样繁忙工作之下,基层治理中的“管理”变成了“管控”、“严管”变成了“严控”、“管好”变成了“管死”,由此一些基层干部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工作心态,并最终导致基层干部中存在“创新担当缺失”“能干事而不敢干事”的“难作为”问题。为什么在一些地区“管好管严”会变异为“管住管死”?这些管控困境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治理? 新城乡 2021年03月31日
修路能改变农民的观念? 这二三十年来,西南某省一些村寨虽然外出打工的人不少,却并没有给寨子里的生活面貌和观念带来太大改变。不过,随着近年大西南大修路以后,这些情况却有所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新城乡 2021年03月30日
农民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气” 村庄中的“气”,一般产生于村民之间的密集交往。这种“气”的程度和救济机制视村庄的预期长短而论。随着农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村庄的预期逐步缩短,村庄中的“气”及其救济机制也在变化。 新城乡 2021年03月30日
基层干部“有怨无声”:为什么? 基层干部反映问题如“迎风吐口水”,有自找麻烦的“危险性”,结果导致“有怨无声”,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因此,必须对这一问题足够重视。 新城乡 2021年03月26日
尴尬的村委会:值得警惕和深思的基层关系 对村民而言,某些村委会其实没有什么用,不仅无法代表村民行使权力,也没有能力代表村民意见,还没有时间从事自治事务,更别谈为村民“做主”了,有心无力,也就只能卖卖“红薯”了。 新城乡 2021年03月17日
肖琳|农村第一书记制度的实践 “第一书记”制度是传统时期干部下乡制度的延续。从既有研究来看,主要是从治理视角和资源视角来理解第一书记制度,即象征着国家力量的第一书记是如何进入、融入村庄社会,国家治理与基层治理是如何衔接以及对接效果如何。然而,作为一种下沉的治理力量,第一书记是官僚组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组织性身份同样会影响第一书记制度的具体实践。所以,从组织视角切入或许是理解第一书记制度的另一种路径。 新城乡 2021年0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