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题口述历史:用奋斗见证枣庄化肥厂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随着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传统的积肥种田的方式已不适应,枣庄各区陆续兴建起一批小化肥厂,化肥生产欣欣向荣。 文化纵横 2022年11月04日
刘慎省口述历史:水泥强市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枣庄境内石灰石、煤炭、石膏资源丰富,水运、公路、铁路交通便捷。优势叠加,促进了枣庄资源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枣庄的水泥行业,更是声名远播,枣庄也因此在山东乃至全国享有“水泥第一市”的美誉。高峰时期,枣庄全市的水泥产量曾达到每年3000多万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北京西站、外交部大厦、上海虹桥机场、上海万人体育场、江阴大桥等地标性工程均有“枣庄水泥”的坚实打造,国家南水北调、京沪高速铁路等超级工程同样少不了“枣庄水泥”的卓越贡献。 文化纵横 2022年10月31日
赵基玉口述历史:青春伴着枣庄国棉一厂成长 枣庄市现代棉纺织工业的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1967年1月,青岛第一棉纺织厂枣庄分厂开始破土兴建,翌年7月建成投产,至年底有纱锭10816枚,生产2种规格的纯棉纱596.24吨。1970年,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决定,青岛第一棉纺织厂枣庄分厂交给枣庄市,更名为国营枣庄棉纺织厂。 文化纵横 2022年10月27日
风,数树上的叶子——辽宁山子 诗/云舒 评 我也曾经,跟着一张车票 去看大海。那张车票 历经风雨,走了很长的一段夜路 至今还在我的书架上 在笔记本里延伸着一条去远方的路 文化纵横 2022年10月25日
张维方口述历史:不能忘 左手电机厂 右手阀门厂 在枣庄工业经济体系形成过程中,枣庄市电机厂、枣庄市阀门厂等都曾经风云一时,为枣庄早期经济建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在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中,不少企业关停并转,但它们的历史性贡献不应该被忘记。 文化纵横 2022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