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本文原刊于《瞭望》,采写记者:柴海亮 晏国政 孙亮全 柳王敏 王飞航 张志龙 邵琨

◇目前衔接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还存在产业资金短缺、产业项目延续性差、专业人才不足等短板
◇在巩固脱贫成果期内,应继续完善投入机制,为做好衔接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对中西部地区切实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如何看待当前衔接工作,如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记者近日访谈了十个脱贫县的县委书记,听听他们对乡村振兴的喜忧盼。
喜:方向明确干劲十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受访县委书记们表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三农”工作指明了奋进方向。
“乡村振兴是一件大事,各级对此的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委书记郑湘说,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日益全面系统,当地将其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不断理顺工作机制,加强产业项目规划,做好各项衔接工作。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位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时任县委书记王建江说,在“双循环”背景下,乡村振兴是“内循环”的重要抓手,天镇县已结合当地中、北、南部地形和气候区别,因地制宜制定了差异化的振兴规划。
在脱贫攻坚战中积累的脱贫经验能够借鉴和运用到乡村振兴中,借势将发展的基础框架支撑起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委书记段贵建说,脱贫攻坚带来的溢出效应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除了“五级书记抓扶贫”等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壮大、就业稳定、基础设施完善等让县域经济发展提速,群众致富意愿强烈。
去年上半年以来,全国各级乡村振兴部门均已揭牌亮相,驻村干部轮换工作基本完成,全国在岗驻村第一书记18.3万人、驻村干部56.3万人,机构队伍衔接基本到位。走访发现,除各地振兴队伍接续支援外,本地力量也持续巩固。
结合农村两委换届,各地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筑牢人才振兴基石。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副书记、花垣县委书记廖良辉说,目前花垣县230个村(社区)全部实现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从党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学生、返乡经商者等人员中筛选优秀人才重点培养互助小组长,全覆盖组建互助小组9950个,联结群众6万多户26万余人。
忧:破解难题适应振兴需求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受访县委书记坦言,目前衔接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还存在产业资金短缺、产业项目延续性差、专业人才不足等短板。
——底子薄基础弱,部分乡村仍处发展水平较低阶段。部分县委书记受访时表示,由于位置偏远、资源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欠缺,部分脱贫地区、脱贫群众发展水平较低,返贫风险未完全消除,巩固好脱贫成果是当前关键。
“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但持续增收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要重点谋求如何将劣势变优势,形成稳定的支撑产业、长期产业。”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委书记王源说,虽然脱贫攻坚以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目前发展基础仍然相对薄弱。
——振兴产业资金需要“条块结合”,产业发展需增强延续性。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受访对象表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涉及面更广,标准、要求、质量更高,振兴产业资金投入大,县区作为整合实施主体,可考虑给予明确政策根据实际需要突破条块限制。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委书记李树忠说,脱贫攻坚采取的部分措施是一定时段内的短期措施,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长期稳定的供应链机制,部分产业延续性不足、稳定性差。
——全面振兴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乡村青壮年纷纷前往大城市创业就业,农村外流人员逐年攀升,农村科技人才普遍缺乏,农经、农技、农机、畜牧等专业人才也相对较少。一些县委书记提出,目前农业农村“失血”问题仍很严重,“谁来种地、谁来兴村”的问题愈发突出。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委书记李润军等人坦言,“三农”专业人才缺乏让乡村遭遇振兴瓶颈,农村科技人才普遍缺乏,面对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现有“三农”人才难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振兴的发展需要。
盼:整体谋篇布局打硬仗解难题
2021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未来如何有效衔接,破解振兴新痛点,打开工作新局面,受访县委书记认为,要加强整体谋划布局,汲取脱贫经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继续因地制宜打硬仗解难题,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加强整体规划,细化政策扶持。受访县委书记认为,在巩固脱贫成果期内,应继续完善投入机制,为做好衔接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对中西部地区切实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廖良辉说,做好落后地区的乡村发展工作,国家政策的重点还需要聚焦落后地区的农村,需要从用地指标、金融支持、企业上市、人才流动等方面建立一整套适度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农村发展,尤其要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以此破解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汲取脱贫经验,缩小地域差异。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委书记王骁表示,乡村振兴需要破解一系列新难题,需要各地总结脱贫经验,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精准务实行动,因地制宜施策。同时加强工作统筹,继续推行好区域协作、对口帮扶等模式。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委书记王康亮等人建议,在全国范围内,从区域、行业、企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强协作,缩小地域差异,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携手加快迈向全面振兴。比如,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上,加快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加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完善干部培养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村、返村、建村。受访县委书记认为,乡村振兴既是检验干部成色的“赛马场”,也是锻炼干部、培养干部、选拔干部的“主阵地”,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提升“土专家”“田秀才”实用型队伍科技含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盘活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多位县委书记建议出台相关培养激励机制,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山东省临朐县委书记刘艳芳说,乡村也要创造留住人的产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以产业兴旺促进人气兴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